晋庭汉裔 第18节

  在姊妹们的哭泣声中,司马炎不胜其扰,他劝又劝不动,撵又不能撵,心力交瘁下,最后勃然大怒,当众发火说:“我与齐王乃是兄弟至亲,现在不过是让他出镇,这是我们兄弟间的家事,我兄弟都还没说什么,王济这些人居然派女人到宫里哭闹,他们是想生生哭死我吗?!”此事之后,司马炎贬王济为国子祭酒,甄德为大鸿胪。

  自此之后,外戚党与齐王党间再无回旋余地。

  在这种情况下,禁军的两大首领,北军中候成粲与中护军羊决定发动兵变。他们在密室召集心腹商议,认为帝党之中,尚书令杨珧富有才智,是外戚中的核心人物,只要突然发兵,将其一举擒杀,再持杨珧首级向天子兵谏,外戚一党自然瓦解,由此便能挽回天子兄弟间的信任了。

  然而两人议事不密,手底下多有杨珧内间。他们当晚定下计划,不过一个时辰,杨珧就探听到了消息。杨珧得闻后大惊失色,立刻以生病为由,连夜逃回家中,无论谁邀请都闭门不出。同时他将此事告发天子,令成粲、羊迁出军外,顺手又把政敌光禄大夫李熹排除内朝。

  兵谏一事曝出后,羊自杀,李熹病逝,整个京师都可谓剑拔弩张。往日相互联络、同气连枝的门阀大族们,尚未受到牵连的,诸如平阳贾氏,便阖门闭户,高高挂起,唯恐牵连其中;而深陷党争无法脱身的,诸如太原王氏,则也万分警惕,草木皆兵,以防敌方再次发动兵变。往日那些走门串巷,谈道论玄的风雅景象,可以说是一时绝迹了。可即使如此,城中还是不时有小规模火并的消息传出。

  等到一场大雪后,风雪掩盖洛阳城,白日里百家闭门,仿佛空城一般,只有夜里还能看见灯火,太康四年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到来了。

  正在试水推中,今天的追读非常重要,关系到能否进入下一轮,希望大家多多追读,多多投票,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同时感谢池江秋的5000点打赏,还有十二时辰的打赏~

第29章 曹植的子孙(4k)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正月戊辰,刘羡整理了一下衣装与行李,和母亲张希妙笑着告别一声后,到马厩里牵了一匹小红马,便离开东坞,一个人到首阳山小阮公处拜年。

  此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照得天野无限开阔,大地银装素裹。在太阳坦荡荡的照射下,土地上的积雪蒸腾而起,使天地间斥着一股既温暖又冰冷的雪汽。刘羡策马其中,放眼左右,偌大的原野中只有他一人独行,这让他不由得有些寂寞。

  如今的刘羡已经十二岁了,身子又拔高不少,这两年随小阮公坚持练武,让他更显得干练有力,已经像是一个小大人了。即使独自一人在雪野中策马,也不会让旁人觉得纤弱,而这恰恰是大部分勋贵子弟所缺少的。

  不过刘羡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石超、贾谧他们了。

  这当然是因为齐王党争的缘故。在过去一年,党争导致洛阳的政局大幅动荡,即使不在洛阳的刘羡也能清晰感知:张华外放后,张韪随张华远赴幽州,在洛阳的高门也多势成水火,攻讦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官顾虑党争升级后会危及家人,便纷纷将儿女送回家乡。故而石超、王胄、荀绰等人,都已经被接回到祖地去了。

  不过对于刘羡来说,也就仅此而已了,齐王党争得再激烈,对于安乐公府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影响。反而令安乐公刘恂心情大好,去年除了打骂刘羡那一次外,竟然没有再发过什么脾气,不仅不再狎妓纵欲,甚至还尝试和母亲张希妙重归于好。到了去年九月的时候,张希妙食欲不振,还以为是患了什么病,结果一查才知道,母亲竟再次怀孕了!

  阖府上下都为这件事情欢喜,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安乐公虽然娶了八房小妾,但不知为何,竟然一无所出,仍然只有刘羡这一个儿子。如今夫妻再次有喜,至少让主脉也稍稍兴盛了。于是张希妙就把家务都转交给寡嫂费秀,自己在东坞休养待产。

  对于家中的这种变化,刘羡是感到高兴的。故而过去一年虽然有些寂寞,却也无伤大雅,只要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一些别的事情其实也来不及在意。

  等抵达首阳山的时候,刘羡下了马,一手提礼物一手持缰绳,从山脚走到阮庄的庭院中,他看见积雪都扫到一边堆积起来,但环顾四周,看不到一个人。白灰色的雾气从庄外的矮墙弥漫过来,空气中略微带点檀香的寂寞味道。不过院内的竹林正郁郁葱葱,即使是积雪也不减半分翠绿颜色,可没有鸟鸣声,只有几只毛驴和马匹正吃着马槽的草料打着喷嚏。

  刘羡把枣红马也系过去,侧首打量了一下,多了三匹马,顿时明白过来,今天过来的不只有自己,老师也还有别的客人。自己是直接进去呢?还是在门口稍稍伫立,等熟人引荐自己进去呢?

  正沉思的时候,突然从内院里跑出来一个小孩,看见刘羡孤零零立在院子里,吓了一跳,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刘羡见他不过五六岁年纪,一身青布短袖,两眼清澈,面庞白皙细腻,一看就是哪家的世家子弟。

  这小孩瞪大眼睛盯着刘羡问道:“你是谁?”刘羡反问他道:“你是谁呢?”这小孩忙答道:“我是阿瓜啊!”刘羡不禁笑了,心想这是谁家的子弟,倒也十分可爱。

  这时,小阮公的侄孙阮玄出来,看见刘羡,连忙摆手招呼,他笑道:“辟疾,这么早就过来了啊?小阮公正在里面和客人谈话,我来帮你引见。”说罢一手抓着刘羡的袖子,一手拉着那个叫阿瓜的小孩,走到后院的厢房里。刘羡边走边想:“在这个政局紧张的时节,已很久没有士人来拜访了,这时候有人来找小阮公,是谁呢?恐怕不会是单纯的谈玄吧?”

  敲开房门,茶香缭绕扑鼻而来,刘羡往内一看,可见小阮公正与客人在榻上对坐谈话,而阮孚在一旁煎茶。下座还坐着两个少年,年纪与刘羡相仿,显然是客人的晚辈。

  而小阮公看是刘羡进来,当即一拍膝,一面招呼刘羡一面对客人笑道:“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得意弟子,刘玄德曾孙,当今的安乐公世子,刘辟疾!”然后又对刘羡介绍道:“快,辟疾,拜见鄄城公!”

  原来是鄄城公!刘羡恍然大悟,随即又有些好奇,他来这里干什么呢?

  所谓鄄城公,便是魏武帝曹操之孙,魏陈思王曹植之子,如今的博士祭酒曹志。

  与安乐公府不同,曹志虽出身前朝贵胄,但却深受新朝重用。只因他与当今天子司马炎是发小,可谓两小无猜,志趣相投。故而在西晋建国后,先后历任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等职务,到如今已是博士祭酒。据说这些年入仕的士子,有五六成都是他的学生呢!

  而随他而来的三个孩子,两个和刘羡相仿的是他的侄子曹允、曹会。最小的那个五岁孩子,则是他的嫡孙曹苗。

  施礼毕,刘羡把备好的礼物,也就是母亲酿的两壶花雕,以及刚宰的十斤牛肉献给小阮公,然后就在小阮公下座坐下。

  显然刘羡猜的不错,鄄城公曹志此来是有急事相谈。虽然他颇为好奇地打量了刘羡几眼,问候了几句,但没有就此展开闲聊,而是和小阮公迅速说到别的话题,显然此前就是在讨论此事。

  刘羡在下首静听了一会,也渐渐明白过来,原来鄄城公是也是受了党争的影响,来求小阮公帮忙的。

  在兵变之后,朝堂的风波并未停止,而是又转换了战场。去年一年中,天子与齐王交手三个回合,全是齐王主攻,天子防守。到此时,天子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就打算化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一次。年底的时候,他下诏太常府,令太常与诸博士议论一个章程,打算再次给齐王加尊,明面上是为了显示天子兄弟和睦,实则是再次催促齐王归国就藩。

  然而天子没料到的是,太常府皆不喜太子而崇尚齐王,诏令刚一下达到太常府,博士们便意所不平,指点江山起来。

  其中更有庾、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七人,他们年纪尚轻,满腔热血,商议之后,当天写了一篇激扬文字,联名上表。表文中历数周、汉两朝的辅政先例,以为齐王辅政是理所应当的,绝不可就藩,请天子收回成命。而后太常郑默与时任博士祭酒的曹志见到上表,也为表文所感染,不禁一齐署名,奉还皇帝。

  但如此忤逆上意,结局可想而知。表文递交到尚书台后,据说皇帝愤怒难抑,先是大骂鄄城公说:“曹志竟不明我心!枉费多年情谊!”

  而后当夜下诏,批评太常府说:“不答所问而答所不问,横造异论!书生之见!岂为社稷所容?!”

  继而将涉事人员全部缉拿下狱,仅有曹志一人因旧情不问,免官回家。次日,廷尉刘颂回报天子,打算以大不敬之罪,将这些博士斩首弃市,而天子尚未做回复。

  这已经是六天前的事情了。

  这些天内,鄄城公可谓是心急如焚。这些被抓的博士,无不是他的下属与好友,他岂能坐视后进们死于非命?于是免官之后,他四处活动,寻求隐士名士,希望能够一齐联名上疏,借助舆论求皇帝刀下留人。而此行他来找小阮公,自然也是想借用竹林七贤的声名。

  说到此处,鄄城公有些触景生情,竟忍不住讲了一些过激之言,他说:“我本是前朝宗室,陈思王之子。想当年祖宗基业是如何败掉的?不就是因为魏文帝猜忌宗室,疏远兄弟吗?如今我为陛下效力,好不容易得见天下一统,难道能眼睁睁看着他重蹈覆辙?至亲之中有如此大才,就当同心协力!可皇帝反而如此猜忌,还要杀戮忠志之士,如何不让人痛心啊!”

  说到这,鄄城公喟然长叹,一时间泪洒衣襟。等他收敛情绪后,再次拜倒在小阮公身前,祈求道:“仲容兄,你扬名海内,说话还有一点份量,也希望你能关爱那些颗忠君爱国的心,为国家留一些英才吧……”

  小阮公哪里受得起这般大礼,连忙把鄄城公扶起来,可对于答应联名上疏一事,他还是面露难色。因为他生性潇洒自然,为不受人拘束冷眼,这才多年远离朝局,此时要他打破惯例,可以说大大违背了小阮公的本心。

  正为难间,坐在下座的刘羡突然问道:“小子多言一句,敢问您上这道疏,是帮博士免死?还是帮博士脱罪?”

  鄄城公不料在关键时刻,刘羡竟然插话,一时有些不悦,但他涵养极好,很快就整顿神情,回答刘羡说:“事情至此,哪里还可能让他们脱罪?能够免死就很幸运了。”

  刘羡笑道:“那以小儿所见,诸博士已然免死,也用不着您再上疏了。”

  “哦?”鄄城公一时有些狐疑,他瞧了瞧刘羡,又瞧了瞧一旁的小阮公,见小阮公面带笑意,便没有打断,而是手抚胡须,换了称呼问道:“公子有何高见?”

  “也不是什么高见,只是我参考前例推断出来的。”刘羡见鄄城公和小阮公都抬起眼来盯着自己,一时有些兴奋,继续说道:“当今天子最好宽名,登基至今,从来不兴大狱。想当年西陵大败,杨肇失利,损兵折将,何止万人?按律当斩,可到头来,也不过是罢为庶人罢了。如今博士们犯的罪过再大,能大过当年的杨肇吗?”

  “而且这也不是孤例。上个月,不是说有禁军准备清君侧吗?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被人告发出来了,天子也不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连主谋是谁都不知道。与此相比,博士们上道疏又能算什么?杀了他们,还是文坛有名的博士,这不全然坏了天子几十年来的美名吗?大不值得。”

  见小阮公和鄄城公都连连点头,刘羡不禁有些眉飞色舞。虽然这两年随小阮公读《老》、《庄》,练礼乐骑射,可他的本职也没放下,每日回家,哪怕挑灯都要看两个时辰的史册。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见解更加敏锐,对于时局的洞察也开始远超常人。他继续说道:

  “方才听您说,廷尉判刑的结论已经上报六天了,可天子却留中不发,这是何必呢?明明哪怕判了死刑,最后也是要等到秋后处斩,还是有回旋的余地。可这一直拖着,除了让人担惊受怕,根本没有别的用处,这就说明天子其实想要吓人。可他既然决定杀人,又何必需要吓人呢?除非……”

  “敲打是真,杀人是虚!”鄄城公恍然大悟,完全为刘羡这番推论所折服。他不觉下了床榻,上下打量刘羡,又对小阮公抚掌夸赞道:“仲容兄,你这弟子,着实可贞!令人羡慕啊!”,回头对曹允、曹会两兄弟说道:“你等年纪相仿,见解却恍若云泥,日后要多加努力,向刘兄弟学习。”两少年都低着头嘟着嘴不敢说话。

  接下来的时间,鄄城公都在和刘羡聊天,从诗歌礼乐到人文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不知不觉间,就从晌午谈到了日暮,甚至和他膝对膝坐在了一起。他非常欣赏刘羡的谈吐,赞叹说:“你尚年幼,有的见解却已经超过了我,他日必成大器。”临别,解下腰间的虎头玉石相赠。

  刘羡也非常高兴,他遇到的长辈中,除了母亲和小阮公,也很少有人能像鄄城公这样,愿意长时间倾听他的想法和见解。今天能畅言一整天,也让他感觉到由衷的快活。

  随着鄄城公一行人从竹林小径中渐渐远去,刘羡也开始收拾行囊。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的谈话,即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最近存稿不太多了,还是想在上架时冲一冲,所以这之前又保持四千一天了,写书很累,希望大家谅解。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多追读,多多投票,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同时感谢书友牢玩家的1500点打赏!戈书的3444点打赏!书友20221129121450374的600点打赏!

第30章 莫名其妙的定亲(4k)

  又过了几天,刘羡再次去首阳山拜见小阮公。

  到的时候大概在巳时,小阮公刚刚醒转,正百无聊赖地斜躺在床榻上校对琴弦,而在他对面,火盆上的小釜里炖着切成块的牛肉,一旁的壶中还滚着黄酒,使得卧室中满是令人沉醉的香气与咕噜咕噜的声响。

  看刘羡来了,小阮公很高兴,拍着自己的床榻笑道:“来,辟疾,弹几首曲子!等会再喝些美酒,大口吃肉!倘若再有美人相伴,人生极乐,不外如是。”

  小阮公总是有这样让人放松的魔力,刘羡见到他慵懒的样子,也不由得笑了。诺了一声后,刘羡接过梧桐琴,信手弹起了《观沧海》。

  这首曲子前奏幽远,如清风拂石,云霞归日,由清幽转至极静。而静到极处,曲风陡然一转,忽从无声中腾起浪涛,好比夜中生潮,渐渐一浪高过一浪,一弦急过一弦,嘈嘈切切似有万千波涛汹涌,使闻者不禁提心吊胆,心乱如麻。而乱到极致,曲风又是一转。千山万水一时失色,典雅正乐坦荡而出,好似明月高升,独照沧海。

  刘羡弹到此处,情难自抑,不禁高唱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歌声连唱两遍后,刘羡双手如急雨骤停,琴声戛然而止,房中顿时只剩下肉汤与酒水与沸腾的声音。

  “嗨!”小阮公一尾打到刘羡头上,斥责道:“你这小子,跟你说了多少遍!最后你节奏又慢了半点,声调又唱低了半节!好端端一首《观沧海》,差点让你弄成《龟虽寿》,怎么就记不住?”

  刘羡对此已习以为常,连连致歉道:“学生不像老师,实在不会听音,一个人苦练,也总是出错。”

  原来,小阮公最擅长的其实不是文章与谈玄,而是音律。据说世上的声音,只要他耳朵一听,立刻就能听出五音高低,因此被世上人称之为“神解”。而在洛阳周遭,只有当今的中书监荀勖才能与之较量,但他也总是相差一筹,只被人称作“暗解”。可惜这项本领,刘羡是没有的,故而随小阮公学习多年,在音乐一道上,他造诣最浅。

  阮咸见刘羡没有往心里去,甚是惋惜,他摇着尾感叹道:“哪有这么难?你呀,你呀,就是杂念太多,不能心无旁骛,结果学成这个样子。跟我再练!不然以后遇到旁人,不要说我教过你乐艺!”

  说罢,他从榻上坐起来,取下墙上的竹笛作为伴奏,再引刘羡重奏此曲。

  小阮公不愧为神解,方才刘羡独奏时,已颇为动听,可与小阮公一比,却有云泥之别。小阮公吹曲,如神人御气,浑然如意,曲风回旋,珠圆玉润,毫无半分粘连之感。

  在他引领下,刘羡顿觉自己有许多不足,双指再弹琴曲,就好似大河破冰,奔流而过,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缺陷,此时不仅洞若观火,且随小阮公的曲调一并跨越过去了。弹到最后,哪怕天色黯淡无光,他也心中欢喜敞亮,好似有万丈光芒,正从指下酝酿而出。

  这一遍弹罢,小阮公满意了许多,他正准备夸赞刘羡几句,却恰逢庄外有人敲门,随后就听见在门口劈柴的阮玄喊道:“大人,有客人来了!”

  来的是一名衣着朴素个子枯瘦的中年男子,他自报名号说,他叫孙经,乃是鄄城公曹志家的仆人,此次是奉鄄城公之命来,想邀请小阮公到府上一叙。

  一听说是曹志的家仆,小阮公一愣,先看了一眼刘羡,又狐疑道:“莫非洛阳又出了什么意外?”

  “没有没有,前些天,我们家大人不是到您这求助吗?您这边一席话,去除了大人的心病。结果果然,就在昨天晚上,陛下传诏下旨,把入狱的那些博士全放了,免除了他们的死罪呢!”

  “喔!”小阮公反应过来,挥着尾笑道,“这是好事啊!仲容派你过来,是专门来报喜的?”

  “也不是。”孙经低头道,“我家大人说是有一件喜事要与您商议,本来他是打算亲自过来的,但昨天消息落地,大人大悲大喜下,一不小心,竟染了风寒,故而无法动身,就只能我来邀请您过去商议。”

  “咦?喜事?很急吗?”

  “大人说,倒也不是很急,但总是越早越好。您如果有空的话,我是备了牛车过来的,现在就能送您过去。”

  话说到这个份上,小阮公也不好回绝了。他稍稍理了理头发,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现在出发,快去快回吧。”然后又问刘羡道:“我看你上次和鄄城公相谈甚欢,要不要同去?”

  刘羡想了想,婉拒道:“鄄城公说是有事与老师商议,我去干什么?”

  “也好。”阮咸微微颔首,“那就明日再见吧!”

  说罢,他披身布袍,端碗肉汤,提壶热酒,这样施施然坐进了牛车。而刘羡又在阮庄练了两个时辰剑术,也就骑马返家,至于鄄城公找小阮公要商议什么,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第二天一早,刘羡再次赶往阮庄。此时小阮公已经回来了,他听见学生的脚步声,就立马把刘羡叫进来。刘羡还是像往常一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拜礼,结果抬头一看,发现小阮公今日格外的笑容可掬,但听他说道:“如今天下一统,四海清平,已经有好些年了,我们这些老人也已老了,也是时候多为下一辈考虑考虑了。”

  刘羡听着小阮公的话语,有些没头没尾的,一时不知道怎么接,干脆问道:“老师的意思是……”

  小阮公没有继续和他猜谜语,笑道:“辟疾,我在想,可以给你介绍一件婚事。”

  “啊!这……”刘羡听闻后着实吃了一惊,不由说:“学生实在没有想过此事。”

  小阮公拂髯长笑道:“门第契投、婚配得所,则寿气纯合、家业兴旺。现在中原大族已经相互姻亲近百年,清流常澈、高门相望。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我作为老师,岂会害你呢?”

  这个话题对刘羡来说,显然太陌生了,他一时不知该如何辩驳,唯有垂耳听命,看小阮公往下如何说。

  小阮公像是在回味一件杰作,颇有得意地说:“你猜猜看,为师给你找的哪家亲事?”

  刘羡有些莫名其妙,但看着老师的表情,再回忆这几日在阮庄的遭遇,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令他不可置信又无法逃避,愣了一会,刘羡小心翼翼地问道:“莫非是……鄄城公家?”

  “对!哈哈哈哈……”小阮公见刘羡这个表情,顿时不断拍膝,放声狂笑起来,一时间须髯皆乱,好像柳絮粘在了脸上,简直是一个老小孩。

  良久,他才平复过来,对刘羡说:“那天他在这里,听了你那番高论,实在难以忘怀。后面皇帝作为又正如你所料,他更是心动!昨日便特地请我过去,说你年少英姿,有不世雄才,商量着,想把你招为女婿哩。”

  受人夸赞,固然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但若是涉及到终身幸福,却又不得不慎重考虑了。一时间,快乐、纠结、茫然、抗拒……各种各样的情绪涌上刘羡心头,继而让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象,但这些念头过于纷杂,根本理不清一个头绪,最终只能撕扯得他一片空白。

  好半天,刘羡才缓过神来,双目看着小阮公,但还是不知该从何说起。

  小阮公看出了他的窘境,含笑说道:“我知道你有很多疑惑和担忧,但我和鄄城公都商量了许久,大概都讨论过了,你但说无妨。”

  刘羡犹豫片刻,先是说道:“老师,学生才虚岁十二,结亲是否太早了些……”

  “不妨事,结亲确实早了,但可以先定亲嘛!这是要长辈操心的事情,定了亲,等再过个三四年,再结亲也不迟。”

  “可我们两家结亲……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

  小阮公显然早料到了这个问题,回答也早就等在这里了:“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我知道,你是觉得刘备和曹操打了几十年,后人怎么能忘记祖宗的仇恨呢?但你可别忘了,你的外祖,也就是张飞,不也娶了夏侯渊的侄女吗?曹操的父亲曹嵩,不也是曹腾从夏侯家抱养出来的?这么说起来,你们祖上本来就有联姻哩!”

  “战争已经结束多少年,后人要考虑的,是继续好好生活,这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回报。而且我听说,刘备为人洒脱,说不定玄德公在天有灵,听说你这个曾孙,娶了曹孟德的曾孙女,还要对你大加赞赏呢!”

首节上一节18/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