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19节

  这一番话无懈可击,完全说服了刘羡,他自己想象中的曾祖父,也确实和小阮公说得这般性格。但他转瞬之间,又想到了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提问道:

  “即使如此,可我们两家联姻,不会引起皇帝……猜忌吗?”

  “恰恰相反,反而会打消猜忌。”小阮公知道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罕见地正色道:“你们一家,在巴蜀才有莫大的号召力,但在洛阳,不过是一普通人家罢了。对于天子来说,只要你们不试图重返西川,便无可猜忌。”

  “如若你家答应下这桩亲事,一来,就说明你无心故土,只想经营家族,融入京畿,对于天子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二来,也可表明你家不记旧仇,连当年数十年的曹刘之争都可放下,自然也不记得上一代的灭国之仇;三来,天子是个非常念旧情的人,鄄城公与他是发小,非常亲近,爱屋及乌,对你也会有一些照顾。”

  小阮公说到这里,顿了顿,脸色愈发庄重,着重强调道:“还记得前年你我两人的谈话吗?正常来说,你是绝无可能入仕的,等到成年,皇帝给你挂个闲职,也就算是应付过去了。但有了鄄城公一家帮衬,你就可以走正常途径入仕。辟疾,这可能是你这一生最难得的机会,错过就不再有了!你一定要抓住!”

  在老师的一一点拨之下,刘羡觉得关于这些问题上的迷雾都被不可思议地驱散了。

  结亲,入仕,还有未来不可捉摸的事业与前途,似乎一下子就开阔明亮了起来,冥冥间,刘羡竟产生了一种预感,好像自己的人生命中注定就会有这段姻缘。但这时刘羡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小阮公高谈良久,看见刘羡并无言语,就问他:“辟疾?你看如何?”

  刘羡蠕蠕嘴唇,小声问:“不知道她年岁多少,叫什么名字?”

  “哦?哈哈,我倒忘了说了,是鄄城公的幼女,跟你同年,小你两月出生。名字嘛,叫尚柔,小字阿萝。对了,你千万不要跟其他人说她的名字。”

  “阿萝!曹尚柔。”刘羡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名字后面的人未来将成为他的妻子吗?这让他心绪难宁。

  而此时,小阮公正在做最后的安排,说道:“你今天回去后,这几天就不用来了,大概三日之后,我会亲自到安乐公府上,去拜访你的父母,和他们细细商议。在这个月内,先把聘礼什么的都准备好,到下个月,我就到鄄城公府去下聘!”

  “还有,既然要结亲了,以后也就不能叫你的小名,该给你取个字了。”

  小阮公自说自话,不知从哪里拔出一些蓍草,当即就开始他卜卦。

  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惯例,老师为学生卜卦,然后根据卦象来起一个合适的字,以此祝愿他一生顺遂。卜卦很简单,六爻为一卦,形成乾上坤下,是个否卦。卦辞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咦?”小阮公一惊,奇道:“怎么是个凶卦?乾上坤下,主方阴,客方阳,说明你为他人所制,不得自由。”

  他打量了一下辟疾,拍着脑袋道:“喔,对,对,你是安乐公世子,现在还为朝廷猜忌,确实该是这个卦象。”

  想了想他又说:“否卦有九条卦辞,都说明你一生会有很多坎坷,但只要君子恪守正道,居安思危,走到最后,一切都会苦尽甘来的。既然如此,我帮你起的这个字,最好能够应上这个卦象,帮你度过这些劫难……。”

  说完,小阮公绕床踱步,暗暗思索。他走了一会后,喃喃道:“想要度过灾厄,最好的莫过于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过你曾祖已经取字玄德,再用,未免有些重复,不如用那句吧,‘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小阮公灵光一闪,最后说:“就叫怀冲吧。”

  就这样,在完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在这个太康四年正月,十二岁的刘羡,也就是刘怀冲,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突然就要开始准备谈婚论娶了。但在回去沉思的路上,一阵山岚拂过刘羡,令他脸色一变,他又想到一个非常棘手且难以启齿的问题:

  他拿不准父亲刘恂的态度。

  求票,求追读,马上就要进入下一轮了,这对我真的很重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同时感谢余生自渡的5000点打赏~十二时慢的1500点打赏~还有敛阁下、神秘小馒头、文简宣襄的打赏~

第31章 回到洛阳(4k)

  当天晚上,刘羡回到东坞,当即把鄄城公府结亲的消息告知了母亲。

  怀孕时的女人大多非常困倦,似乎怎么也睡不够似的,希妙也不例外。刘羡向她禀告时,张希妙才刚刚醒转,双眼懵懂好若云雾,似乎随时又会睡回去一般。但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吃了一惊,双眼的迷雾顿时消散,而后起身不可置信地问道:“辟疾,你再说一遍?”

  “是,阿母,老师给我寻了一门亲事,是鄄城公府的女儿,要我来问您和大人的意见。”

  这么说着,刘羡慢慢地将这几日的经历,定亲的前因后果,还有老师对婚事的分析,以及以后对人生可能的影响,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张希妙一面认真倾听,心中的念头也是千回百转,一会令她感到自豪,一会又产生担忧,但听到最后,她心中只有由衷的喜悦之情。

  等刘羡说完,张希妙已全然没了疲惫,她的神情不仅不再像是怀胎六月的孕妇,还肉眼可见地年轻起来,好似少女般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她把刘羡拉到身前时,嘴角甜蜜得好似含着化不开的蜜饯。

  张希妙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孩子,然后捧着他的脸颊,笑说道:“辟疾,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不需要问我,要问你自己,你自己愿意不愿意?”

  不知为何,虽然在别人面前,刘羡都会显得极有主见,但在母亲面前,他总是会下意识会变得软弱一些:“阿母……我不知道,我总感觉这些……离我还太遥远了……”

  希妙拍了拍刘羡身上的尘土,而后歪着头从下方仰视着孩子的脸,鼓励他说:“怎么会呢?在我心中,辟疾一直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小到大,你从来都没让我操什么心,虽然我有时候也很担心,觉得没给你提供好的环境,会不会给你带来太多心事,导致你会变得和你阿父一样,但实际上,你远比我想象得好,你很坚强,每次只带给我惊喜。”

  “你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是我生活的勇气,只要是你做的决定,我都会支持的。”

  母亲这样的欢喜,倒要让刘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攥着拳头,犹豫着要不要把别的担忧说出来。

  张希妙敏感地察觉出了儿子的犹疑,她坐正身子,一手扶着腰,小声问道:“辟疾,你有别的疑虑……是吗?”

  刘羡不会在母亲面前说假话,他想了想,点头道:“是。”

  “你在担忧什么?”

  “我在担忧大人的意见。”

  提到刘恂,刘羡的神情顿时晦暗起来,他斟酌着说道:“虽然我还没想得很明白,但我有一种大概的预感,他不会同意的。”

  说罢,刘羡打量母亲的神情,发现她也露出了一些为难神色,显然,她也和刘羡一样,拥有相同的预感。

  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件亲事都没有回绝的道理。虽说安乐公府和鄄城公府都是西晋的公府,但两家在洛阳政坛的能量却全然不可并论。鄄城公当了多年的国子博士祭酒,而各族勋贵子弟大多是从国子学入仕的,都要承鄄城公的情,说一句桃李满天下毫不过分。反观安乐公府,不仅未能融入洛阳的门阀圈子中,前年还刚刚被削封,可以说除了名头一无所有。

  而且这些年刘恂的作风,导致安乐公府的名声也臭了。

  按理来说,刘羡作为安乐公唯一的嫡子,板上钉钉的未来安乐公,不用现在,早在六七岁时就该有人提亲了,可如今拖到十二岁,才凭着自己的口才,有了这么一门亲事,这足以说明刘恂的声望之糟糕了。

  再看鄄城公曹志,作为曹植之子,他精通文脉,雅量高致,是曹植亲自认定的贤王。他能选中刘羡为婿,也可以极大改变安乐公府的风评。

  更别说此前小阮公给刘羡分析的种种益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绝好的亲事。可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安乐公刘恂却极有可能不接受。

  父亲到底在乎什么,这是刘羡从小就产生的疑问。他以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白,可现在却更加迷糊了。从表面来看,他寻欢作乐,用无尽的物质来放纵肉体的欲望;他凌虐奴隶,从他人的痛苦中汲取存在的养分,他豪掷千金,在旁人的惊呼中超脱了俗世的困扰。

  但实际上,任谁都看得出来,安乐公并不在乎这些,他也并不快乐,他似乎就像一片落叶,只是用这种没有方向的生活,从一个空虚中飘到另一个空虚里,完全不在乎未来的归宿,好似他已经枯死了。

  在这种状态下的安乐公,如果和他说什么利弊长远,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而考虑到他几乎完全不与外界往来,似乎要把府门锁死的作风,安乐公可能会同意这桩婚事的概率,并不比他酒后当圣贤君子的概率更高。

  这一点张希妙自然也心知肚明,但听到儿子的话后,她凝视着窗外的冰雪,心中难免觉得冰凉和可悲。

  什么时候,丈夫在孩子心目中已变成这样一个可悲的形象了呢?更可怕的是,自己有一瞬间,竟觉得孩子的想法是对的,这让她很快否定道:“辟疾,大人到底是你的父亲,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他怎么会拒绝呢?你不能这么想他……”

  “可万一他拒绝了呢……”

  “没有什么万一。”张希妙斩钉截铁地说道,她开始在儿子面前为丈夫说情,“我知道,在你眼中,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他其实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正因为重感情,所以有些事情放不下,所以才做了一些糊涂事……但他是你的父亲,他是爱你的,这不需要理由,只是他不会,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你要学会耐心……”

  “真的?”刘羡有些不可置信,母亲描述的安乐公和他印象中的父亲相差实在太大,他实在无法将两种形象糅合成一个人。

  “当然是真的。”说到这,张希妙揉了揉刘羡的头发,脸上开始追忆的神色:“说来你不信,我其实也快忘了,当年在成都的时候,你父亲还不过十六,就一表人才,是朝野公认的贤王……”

  随着母亲的话语渐渐衰弱,刘羡好奇起来,因为这是母亲第一次在他面前提起在成都的过去。除了两位老师,家中的亲人几乎从来不提灭国前的往事,虽然刘羡现在也大约能够明白其中的苦衷,但有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亲历者,多了解一些与辉煌息息相关的过去。

  张希妙看着孩子的眼神,自然也知道他的想法,但她想了想,决定先卖个关子:“不过说来话长,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说完的……今天你先早些休息,明天我们回洛阳,等和你父亲还有小阮公商议好婚事后,我再慢慢讲给你听。”

  母亲的笑容感染了刘羡,他原本紧绷的双肩,此刻也有些放松了。刘羡想,也许自己确实对父亲有偏见,父亲的人生那么长,自己才陪伴了多长时间?母亲肯定远比自己了解他吧。

  而且人是变化的,五岁前的父亲,去年的父亲,今年的父亲,也确实是不一样的,今年他不是好了很多吗?自己大概真的是想太多了吧。

  再想到明早还要回到洛阳,刘羡有些唏嘘,他有多长时间没有回过洛阳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次日一早,夜色还没有完全褪去,张希妙就与刘羡一起坐上了返回洛阳的牛车。朱浮在前面驾车,刘羡坐在一旁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张希妙则靠在车厢上假寐。

  正月的路还没有整平,导致车厢难免有些颠簸感。而刘羡感受着身体与车身的颤抖,一时间竟有些怀念,因为自从学会骑马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坐过牛车了,这难免让他想起以前跟着陈寿读书的日子。

  再抬头看天上的星斗,一晃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它们却还和过去的一样。老师在江东还好吗?洛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还有阿田、稚奴他们,现在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已经长成另外一副模样了呢?刘羡幻想的时候,这些熟人的面孔又突然交融在一起,变成一个陌生的穿着鲜丽嫁衣的女子,刘羡看不见容貌,但知道这就是自己想象中的曹尚柔,未来的妻子阿萝。

  他伸过手去,想扯开盖头,可才刚刚看见女子的笑唇,一切就如烟尘飞逝,不剩半点了。这让刘羡一惊,顿时清醒过来,原来刚刚在车上做了一个简短的梦,而此时天已经大亮了。

  再观察周遭,熟悉的洛阳城郊开始出现在视野中。

  不出刘羡预料,今年的洛阳城比往年要冷清不少,街道上不时可见巡查的禁军,街道上的民宅也大多紧闭着门户,很少有行人往来,偶尔看见一些人,基本也是三五成群,目不斜视,急匆匆地就从街上走过了,人人都有一种绷紧了的感觉。似乎慵懒的只有院墙上那些趴着的臃肿橘猫,正百无聊赖地对着天空哈着白气。

  很快,刘羡一行也遭受了盘查。有几名禁卫上前拦住牛车,一面盘问朱浮的来历和去处,一面说要上前搜查。语气之凌厉,让刘羡颇有不适,而朱浮连忙报出名号,还给他们塞了几枚五铢,这才应付过去了。好在路上也就经历了这一遭,剩下的路途还算顺利。

  而穿过两个集市后,牛车一拐,进入一个小巷,刘羡顿时涌起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知道,马上就到安乐公府了。

  他把身旁的母亲摇醒,眼睛不断地打量周遭,虽然母亲已经担保过,但一想到要见父亲,他心中还是难以抑制地紧张起来。

  抵达熟悉的门前,朱浮立马下车叩门,开门的则是瘸子来福。他看见朱浮先是一笑,而后看到了正在下车的张希妙刘羡母子,顿时愣住了:

  “夫人和公子怎么回来了?”

  “有事情和家长商议。”张希妙扶着腰,轻声说道。

  来福连忙喊侍女阿春出来迎接夫人,可听说夫人准备找安乐公一叙,他的神色顿时有些尴尬,左顾右看后,才小心翼翼地对张希妙道:“可大人还没有起来……”

  这意味着安乐公昨夜又是荒唐了一晚。若在刚开始,张希妙也会为丈夫感到羞耻,但现在,她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只是微笑说道:“没事,本来也只是说些家事,我去等他起来,你忙你的就是了。”

  来福如蒙大赦,毕竟对于府中的所有下人而言,安乐公是一个不可预估、无可置疑的噩梦,只要能不接近,就最好不要接近。

  正当他准备离去的时候,又听张希妙对刘羡道:“辟疾,你先跟着来福去走走吧。”

  刘羡一愣,随即问道:“我不和阿母一起去见大人吗?”

  张希妙摇摇头,笑道:“这本来就是父母之间先讨论,你要是在一旁插嘴,不合礼,小心他又发脾气。”

  刘羡顿时想起上次父亲发火训斥而自己顶嘴的事,一时间也觉得有些道理。不去就不去吧!这想法使得他如释重负,终于放开母亲的手道:“那我就等阿母的好消息了。”

  就这样,在阿春的搀扶下,张希妙走向了别院,而刘羡则跟着来福,到后院去等待结果。

  但到厢房一入座,刘羡心绪又不宁起来,即使站起来在房中徘徊往复,也难以消除,这使得他不无自嘲地想:刘辟疾啊刘辟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与不成,也不该由你来决定,有什么好想的呢?但他还是有些焦虑,但在焦虑些什么,他自己都说不清,只能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而一旁的来福显然没有这种想法,看见从小照顾的公子长大成人,来福只觉得非常欣慰,一面给刘羡煎茶,一面和他聊着这两年的变化。等两人谈到此次刘羡返京的缘由时,来福又是一愣,随后由衷地感叹道:

  “时间真快啊!连公子都要谈论婚娶了,看来老奴真的是老了。”

  求票,求追读,马上就要进入下一轮了,这对我真的很重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也不和大家卖关子,晚上会有一章加更~

  同时感谢贫道不吃菜的5000点打赏,清风识字、十二时慢的1500点打赏,海曙云的打赏~

第32章 安乐公发狂(5k)

  虽然天色已经亮了,但安乐公的房间还是一片晦暗,房门、窗户,还有床帘,此刻全都紧闭着,阳光从外面透进,眨眼都变成了破败的灰色。

  屋内的味道也很颓废,张希妙推开房门进来的时候,一股浓烈得仿佛要变质的酒臭气顿时铺面而来,让她忍不住微微咳嗽。

  她再往前走几步,房中的味道变得更加难以形容。地面上胡乱丢弃着已经变质的食物残渣,还有各种各样已经发黄变形的男女衣物,床榻旁边是一张摆满了杂七杂八酒具的席案,而在席案下面,火盆的木炭还在静静燃烧着,从里面的积灰可以得见,大概已有两三天没有人来更换火盆了。

  这情景让希妙更加蹙眉,继而去打量榻上沉睡的安乐公。

  果然,刘恂此时正赤条条地躺在榻上,三层寒衾已被踢翻了两层,而一名披头散发的侍妾趴在他胸膛上,同样赤身裸体。希妙看过去,发觉侍妾虽不出一言,但身体却在微微发抖,显然是已经醒了,可在主母面前不知所措,又怕惊醒了安乐公,只好一动不动地装睡。

  张希妙暗叹一口气,放在刚开始时,她还会因为这些和刘恂怄气,但在现在,她已经有些麻木了。张希妙没有掩饰什么,她先是把一些尚算干净的衣物捡起来,而后挺着腰缓缓走到木窗旁,径直把窗户抬起。

  天光与冷风早就等候已久,此时刷得一下从户外席卷而进,房中骤然明亮,床帘随之掀开,寒意瞬间爬满了刘恂全身,使得他骤然惊醒。

  “谁?”安乐公豁得坐起,把侍妾甩在一旁。他眯着眼睛往光亮处看去,等发现是妻子后,他舒了口气,整个人又松弛下来,没好气地问道:“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好安心养胎吗?”

  张希妙挺着肚子走过来,把衣服扔到刘恂身上,说道:“有事情要和你商量。”

  “什么事?”

  “关于辟疾的事。”

  “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情。”听说事关于刘羡,刘恂干脆躺回到榻上,漫不经心地眯起眼睛,“他的事,一向都是你拿主意,何必跑过来问我?你自己定吧。”

  安乐公如此习以为常地流露出漠然,张希妙不由有些愠怒,她把衣物扔到榻上:“确实是大事。”

  “什么大事?”

  “辟疾的婚事。”

  希妙说罢后,等待着安乐公的回应,可刘恂却不发一言。过了一会儿,希妙感到奇怪,细细打量安乐公,却发现他胸脯微微起伏,鼻中传来轻细的鼾声,原来他头一落枕,就直接昏睡过去了。

  张希妙一时呆住了,她回过头看窗外舞动的无叶柳枝,脑中思绪无数,心中则感到无比寂寞。

  当年她出嫁的时候,也是在一年正月,窗外也是小池与柳树,不过却春风和煦,柳叶如丝。当时她才十四岁,既因要离家而忧伤,又为即将嫁入皇家而快乐,出嫁的前一晚,母亲和她说了一夜话,又流了不知道多少或幸福或忧伤的泪水,以致于母女分别的时候,眼睛都是红肿的。

  而当时的新兴王刘恂年方十六岁,还是一个面孔白净、笑容清爽的少年。他亲自领着墨车到张府前后,就给府前恭贺的孩子与老人们分发礼物,周围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热闹得无以复加。当希妙穿着嫁衣出来的时候,两个少年男女在人群祝福中羞涩对视,她顿时就萌发出一种幸福将地久天长的预感。

  然而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现在张希妙望着窗口,沐浴洛阳城苍凉的北风,竟觉得自己从未真实的活过。

首节上一节19/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