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第114节

  贾氏眼中的疑惑自然没有逃过刘辩的眼眸,一旁侍立的高望则是适时地上前,向着贾氏行了一礼,道:“这是殿下令庖厨特意为太夫人准备的药膳,精心准备许久,便是为了孝顺太夫人。”

  “多嘴。”

  刘辩低声呵斥了高望一句,端起一盏羹汤,手心轻触碗身,觉着温度适宜,又用一只干净的勺子浅浅啜饮了一口,方欲服侍着贾氏饮下羹汤。

  贾氏自然是不敢让太子服侍着她用汤的,连忙从太子手中夺过汤碗,小口地啜饮着。

  汤汁入喉,口味清甜,厚而不腻。

  “百合鸡子黄汤,乃是孤今日召入太医署的南阳明医张仲景所创药膳,可清心润肺,益阴养血,安神助眠。”

  刘辩向贾氏介绍着一道道味道鲜美的药膳,讲述着这些菜肴的来历和功效,说些与之相关的小故事,逗得老人家喜笑颜颜。

  当然,特意为她精心准备了许久的说辞,她也就是听听罢了。

  她出身扶风贾氏经学之家,自然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被太子几句话就哄得飘飘然的女流之辈。

  不过面上她得表现出感动的模样,否则太子不是白白哄她了?

  况且以太子之尊,能为她这个老妇人的身子考虑,准备温补的药膳,又不惜放下身段哄她老婆子开心,这已然是莫大的恩赏和礼遇,这份感动也至少有七成是发自内心的。

  这一口一句“大母”,也并未驳斥高常侍口中的“孝顺”,不免叫人听得格外舒心,难怪天下人皆言当今太子乃是敬贤爱士的贤太子,也难怪她的儿子对太子如此死心塌地,甚至不惜自污名望与无极甄氏这等家族来往。

  用餐罢,贾氏以饱食腹胀为由要去后院散步消食,卢阜会意,搀扶着贾氏出了正堂。

  卢蕃则是向太子请求去照顾卧床的母亲,正堂中只剩下太子、卢植,以及全程只是象征性对付了几口饭菜的甄逸。

  他从前只是听说太子与太子太傅君臣相得,却从来只是耳闻,不想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太子在卢府穿堂入府毫无阻滞,又以“大母”唤贾氏,与卢植相处之时全无君臣之相,反倒像是一对忘年交。

  甄逸小心翼翼抬起头,用余光偷瞄方才笑语连连的太子和卢植,却见太子手肘撑案,修长手指托着下颌,似笑非笑地看向他。

  卢植微微叹了一口气,虽有魄力,却无见识,也缺乏眼力见,于是断喝一声,道:“还不速速拜见太子!”

  甄逸被卢植一吼,不由得一激灵,旋即猛地反应过来,连忙起身离席来到正堂中央,向太子俯身行礼,道:“臣上蔡令甄逸,拜见太子殿下!”

  卢植微微点头,浅饮了一口蜜水。

  这几日他遣人教授甄逸面见太子的礼仪倒也没白费,虽然有些木讷,但倒也是有几分可取之处。

  但还不待太子开口,甄逸接下来的一句话便让卢植刚饮入口中的蜜水悉数喷了出去,琥珀色的蜜水在衣襟晕开深色痕迹,攀折案沿剧烈地咳嗽着。

  甄逸从袖中取出几份商契和地契,垂头俯身,双手捧起道:“臣在右扶风有屯粮三百万石,愿悉数献于太子殿下!”

  饶是以刘辩这位大汉帝国的掌权者,也不由被甄逸的大手笔震惊了。

  刘辩身子微微前倾,问询道:“近两月未曾听闻有大批商队将粮食运往右扶风,你是如何做到的?”

  甄逸见太子不解,解释道:“哦,臣并未遣人运输粮食,臣只是出手买下了三辅之地几十家粮铺。”

  面对甄逸展示的满满钞能力的行为,饶是刘辩也不由在心里暗骂一句狗大户了!

  三百万石存粮,这是什么概念?

  各地粮秣在雒阳集中后调运,算上途中损耗,由朝廷派遣的良家子大军一年所需粮秣也就七百万石,即便算上四万府兵及郡国兵,在雒阳集中的粮秣也就是一千万石了。

  但尽管能够依托于水路,但其中有约莫三成都是途中损耗,而无极甄氏那三百万石粮草却是在三辅之地的屯粮,并不会有多少损耗!

  这几乎是自掏腰包,替朝廷解决了凉州平叛大军半年的粮草!

  诚然,甄逸不是太懂官场的诸多规矩,但他懂商场的规矩!

  礼多人不怪!

  只要给的够多,把太子殿下哄开心了,即便得不到想要的,大不了就当捐钱买了块能够免死一次的丹书铁券!

  还不待太子言语,卢植当即起身,驳斥道:“胡言乱语,什么献给太子殿下,那是捐献给大汉子民的,是捐献给前方为国征战的将士们的!”

  “只不过是暂时存放在朝廷手里,由朝廷进行调拨,以回馈给在前线保卫大汉子民的形式,来惠及全体大汉子民!”

  刘辩斜睨了卢植一眼,他可不相信卢植会说什么太子殿下就是大汉子民意志的代表,是代表大汉子民行使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又集中在朝廷,所以献给朝廷等同于献给太子。

  放屁!

  他阿母的,这老货分明是想吞了孤的钱!

  献给太子那是交到太子府名下,献给朝廷那是交到国库名下,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甄逸却毕竟缺乏经验和见识,以为卢植只是为了不让太子在提拔他的时候担上一个卖官鬻爵的名声,故而将立意提升的高大上一些,甚至心中还在感慨。

  瞧瞧,不愧是太子殿下信重的太子太傅,连话都说得如此漂亮!

  眼瞅着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傅的神色,显然他今日表现得还算入得太子的眼。

  无极甄氏的崛起希望,就落在太子的身上了!

  殿下,千万别和臣客气啊!

  俺颇有家资!

  甄逸露出了富有的微笑。

  (4261字)

  

  PS:卢植有四个儿子,不是作者随意乱编,而是根据《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记载。

  (一)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於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

  (二)植有四子,毓最小。

  也就是说卢毓有两个哥哥死在了汉末幽州的动乱之中,但卢植有四子,个人推断是有一个年幼夭折,否则无论以卢植还是卢毓的身份地位,也不至于没有半点死亡记载。

第207章 既然考不进雒阳,那就打进雒阳!

  凉州,汉阳郡郡治冀县

  玄墨镶边的赤色军旗于风中猎猎作响,皇甫嵩跨坐马上,,身后大军甲胄铿锵,战马喷鼻声此起彼伏,随着鼓点缓缓压至城下。

  汉阳郡守盖勋身着袍甲,率属吏与郡中豪族列队出迎。

  汉阳郡守本为范津,安定郡守左昌贪污军费被朱斩首示众,而后向太子上奏,请调范津为安定郡守,并请擢汉阳郡长史盖勋为汉阳郡守。

  盖勋是敦煌郡人,族中世代二千石,但皆止步于凉州各郡的二千石太守,从未曾跨出过凉州一步。

  身为凉州刺史的朱,则是在盖勋接任汉阳郡守那日,向盖勋许下了承诺。

  冀县不失,入京为官!

  是的,朱的意思就是,只要冀县还在,汉阳郡其他地方全丢了都没事!

  谁让冀县是凉州的州治呢!

  两汉时期的凉州,由于军事、政治等因素,州治时常变迁,或在武威郡姑臧,或在陇西郡的临洮、襄武、狄道,或在汉阳郡的冀县,在这几个地方之间来回变迁。

  治武威郡,是为了稳固刚刚开拓的河西四郡。

  治陇西郡,是为了监督凉州西南白马羌、钟羌、参狼羌等诸羌。

  而最终迁移至汉阳郡冀县,则是后汉朝廷对于凉州羌乱的妥协,不得不向后迁移治所,使得朝廷失去了对河西四郡的大部分掌控力。

  作为如今的凉州州治,攻下冀县于凉州叛军的意义不言而喻,届时叛军士气也会为之一振,最终鲸吞整个凉州,进犯三辅之地。

  盖勋也没有辜负朱的期望,北地郡先零羌经安定郡北部的逢义山奔袭汉阳郡。

  盖勋亲率郡国兵一千五百并征召汉阳郡各豪族仆从及青壮二千人赴阿阳县,以寡击众击退了万余先零羌整整二十七次进攻,重挫其锐气,逼得先零羌不得不暂时后撤休整。

  不过尽管盖勋暂时击退了叛军,但叛军势大,谁也不能保证盖勋手中这点兵力次次都能胜。

  而这时,朝廷的王师抵达了汉阳郡。

  那自然是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

  皇甫嵩翻身下马,身后一众将校们见到主将都下马了,他们自然没有理由托大坐在马背上。

  皇甫嵩翻身下马,军靴踏地激起一蓬尘土,主动迈着大步上前,亲切地握着盖勋的手,常年握着兵刃的掌心满是粗粝的老茧,轻轻拍打在盖勋的手背上,道:“元固,汉阳得保,阁下之功也!”

  “将军谬赞,勋既食汉禄,自当竭力奉公,守住汉阳郡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盖勋肩背微躬,眉梢却扬起三分凛然,指向身后的属吏与豪族,道,“至于功成,若无郡中官民士绅团结一心,便是韩白复生,亦无能为力也。”

  皇甫嵩朗笑一声,挽住盖勋臂膀转向众将,道:“盖君者,巍巍乎君子也!”

  众将也没有驳了皇甫嵩的面子,纷纷附和夸赞盖勋为君子。

  这般尊重和礼遇不免让盖勋受宠若惊,但却没有再谦辞皇甫嵩的褒赞之语。

  盖勋是个真正的赤诚君子,他觉得守住汉阳郡的功劳在于众人,而非他一人,所以他谦辞了。

  但皇甫嵩夸赞他为君子,他也的的确确认为自己是君子。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盖勋认为自己保全了汉阳郡百姓免遭屠戮,是“仁”的表现,自然无需谦辞“君子”之称。

  而后,皇甫嵩令一万三河良家子入城驻扎,接管了城防。

  说到底,皇甫嵩也是凉州人,知道凉州羌乱背后的鬼把戏,他信任盖勋不代表他信任城中的其他凉州豪族。

  而余下的五万余大军,则是住进了由汉阳郡豪族们搭建的城外兵营之中,营中设施完善,清一色的牛皮帐篷,除了略带牛皮味儿以外冬暖夏凉,另有被褥以及军靴等物置办完备。

  辎重营仓库中也已备齐粮秣,腌肉成捆悬于木架之上,另有蔬果堆积如山。

  于高顺的步兵校尉部和曹仁的羽林左骑而言,这样的环境都几乎能与雒阳皇宫的兵营相提并论了,更遑论那其余良家子、郡国兵和辅兵等兵马呢?

  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曹仁这位羽林左骑监率骑兵卸下马鞍,从马槽旁的麻袋里掏出一饲料,眼见这其中竟是豆料、谷壳与细干草混装而成的战马饲料,不由眉间微挑,惊异道:“乖乖,凉州豪族竟这般阔绰?”

  韩约捻须冷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汉阳四姓的姜、阎、任、赵是什么德行他还不清楚,这帮暗中资助凉州叛军的家伙能是真心用那么阔绰的大手笔招待朝廷大军?

  外人也许不知道,但韩约可是太清楚凉州的豪族们究竟是一帮什么拟人玩意了。

  昔年羌乱,哪次没有凉州豪族暗通款曲?

  不过也没办法,朝廷和中原世家豪门歧视和排挤凉州人,即便是被举孝廉入雒阳,只要不愿意给中原的士人老爷们宣誓效忠当狗,策士你就别想通过!

  谁让经学最终解释权在中原的士人老爷们手里呢!

  然后凉州各郡豪族中,忽然有人站了出来,表示他有一个点子!

  既然考不进雒阳,那就打进雒阳!

  我们凉州人,要让凉州再次伟大!

  一句句口号鼓舞人心,听得人热血沸腾,然后有人提议大家伙说干就干,揭竿而起吧!

  进了雒阳城,抢钱抢粮抢娘们!

  众凉州豪族:你神经病啊!

  口号固然喊得震天响,真到了举兵反叛的时候就开始瞻前顾后了,毕竟打进雒阳也不容易啊,若是败了那就喜提九族消消乐了。

  热血冷却后,凉州豪族们中又有人提议,不如打代理人战争!

  给钱、给粮、给兵器!

  于是凉州豪族开始大量资助凉州各郡不得志但颇有勇武的汉人军官,提携汉羌混血,笼络诸羌胡,如此一来即便叛军袭卷凉州,也不会对他们下手。

  如果这群泥腿子败了,那败的是凉州叛贼,他们这些豪族老爷也是被“劫掠”的受害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首节上一节114/1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