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18节

  心说难道此人真的准备传授六艺?只不过这些庶氓此时不适合学,所以才没有立刻教?难道是我错怪他了?

  再一想,此人开口仲尼,闭口夫子,反倒是这墨翟他可没说过几次,难道是身在墨家心在儒?

  念及于此,伸出手掌道:“君子一言!”

  “墨者一言。”

  “驷马难追其舌!”

  两人击掌三下,以村社众人与公孙泽的友人为见证。

  村社中人一个个心跳不已,心说两镒黄金啊!整整两镒黄金,对方竟然眼都不眨地答应下来!自己忙碌一年,莫说两镒黄金,便是两张麻布能不能换到?

  拍掌之后,适心想,我会个屁的五礼六乐啊?

  心说,将来我教是教,可我们的礼,我们的书,和你们的也不一样啊。

  不过如今孙膑还未出仕、田忌的父辈还在忙着内战没心思赛马,想来你也没听过这赛马的故事。

  既让我先出题,单数是我,双数是你,赢面极大。

  就算不赢,一赢一输,到第三题的时候,我出个十年之后才能比的题目,我就不相信你这样的君子,好意思在赌局没结束之前再来找我麻烦?

  君子啊君子,虽然危险,但也好欺负。

  六艺之中,尚有九数。

  九数之学,败无可能,第二场就算必输,那么第三场也大可以找借口拖到数年之后,敢再来找麻烦那你就是输不起的小人!

第二十三章 欺之以方真君子(三)

  适装模作样地皱着眉,好半天才似乎颇为感慨地说道:“若论你们眼中的君子,仲尼正是啊。当年仲尼给季氏管过仓库粮米,肯定是精通九数。既然这样,咱们就先比九数如何?”

  公孙泽心想,我这一路便听到那些孩童传唱九九歌诀,你定然是会一些九数之法的。

  既是如此,你就直接比九数,又何必拿夫子说起呢?

  你这样的人啊,真正小人!

  心中腹诽一句,暗道此人既当着管仲营中之妓,却又想叫人把你当成《诗》中不可求思的汉之游女,当真令人作呕。

  转念一想,此人出题的时候,尚且能想到仲尼之事,难道是真的心存敬仰?若非如此,又怎么能够如此切合?

  两种想法混杂的瞬间,公孙泽还来不及做出此人到底是思慕夫子,还是个无耻小人的时候,适的问题已经劈头盖脸地问了出来。

  无非就是此时常用的算亩数、数米粒、圆面积、开立方、约分数之类的战国时最高水平的数学问题。

  才问了几句,公孙泽的脸上已经流出汗水。

  这些题问的刁钻古怪,听起来似乎都不难,可仔细一算根本不对。

  此时手中又无算筹,只怕要有天算之术才能算出来。

  再一想这些问题,从未听过一样的,显然应该是这人现编造的,难道这人的九数之学真的如此之高?

  他又听了几句,忍不住道:“你问了,难道你能答?我算不出!可如果你也算不出,我又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适点点头,嘲讽道:“那倒也是。这些章法算术,以你的才智,我要说上三天,我可没那么多时间。这样吧,你出个题,我算出来,免得你都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公孙泽心说,这样才对,不然你随意说出一个数,偏说自己是对的,我又如何验证?

  心头回忆了一番前些日子学到了一道解了月余的盈不足术,那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记得极为清楚。

  “我问你。有一群人去买东西,每个人给八个钱,这些人一共还剩三个钱。每个人给七个钱呢,不够,还差四个钱。问,几个人?几个钱?”

  他知道适可能在九数之上或许真的有些本事,但这题自己既然学了一个月,总可以难住这人些许时间。

  可没想到,这题刚从嘴边说出,适那已经让他觉得有些愤怒的、略带嘲弄的声音就已经响起。

  “四加三,等于七。七个人。七八五十六减三,五十三个钱。”

  问题很简单,提出的方式也很简单,没有什么拗口佶屈的说辞,就算是在场的村社众人也能听得懂,但却未必解得出。

  在孔子开私学先河之前,讲究的学于公府。

  哪怕是最为低贱的小吏,也需要从公府中学习,垄断了教育就等于垄断了统治。

  这问题就算不难,村社中的这些人也是回答不出的,哪怕极为聪慧的、跟着适学过一段时间九数之学的六指,也不是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

  众人不知道答案,但却知道适在听到问题的瞬间就给出了回答。即便不知道答案,可也有自己的判断,觉得既然答得这么快,定然是对的。

  答案肯定是对的。

  公孙泽心中也是惊奇不已,这道问题可是难了他整整一个月的难题,所以答案记得很清楚,那些解题的办法也是清清楚楚。

  然而他还是摇了摇头。

  适见公孙泽摇头,心说难道自己算错了?

  扒着手指头又算了一遍,又重新反算了一遍。数学这东西不是鸡汤,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靠狡辩是没用的,所以信心大涨,坚定地点头道:“这就是答案。”

  公孙泽摇头道:“答案是对的,可并不是这么算的。”

  众人一听这话,纷纷发出嘲弄的笑声,和一些故意而为的嘘声。

  他们只是庶氓,哪里知道公孙泽这样的守道君子,凡事都要讲究个法古从师、名正言顺。就算是数学,如果不是按照六艺中的解答方法去解答,就算对的也是错的。

  适一听,把一旁的六指拉过来。

  将他那根多出来一根手指的手掌伸到眼前,用手屈下去四根手指,然后指了指第四根手指道:“到这里,钱是正好的。每人多给一枚后……”

  从第五根手指开始往里面屈,数了三下后,指着另一只手屈起来的那枚手指道:“每人多给一枚后,到这。四加三,等于七,可见是七个人。再用小九九之诀,人七而钱五十三,怎么会错?”

  “也就这孩子只有六根手指,他要是有七根手指,数手指头都能算出来。”

  六指再一次被适拿到前面,这一次却算是露脸的事,脸上容光焕发,嘴角带着嘲笑盯着公孙泽。

  公孙泽听着适的解释,自己也伸出手指算了一番,终于明白过来。这么算,的确比先生教授的盈不足术要简单的多。

  可是……名不正、道不正,怎么可能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这不可能啊!

  在适眼中,或许只是个数学题。但在公孙泽的眼中,这不仅是个盈不足之题。

  盈不足之题,应用盈不足之术,按说也只有这种公传之术方可解开才对,他的先生一直是这么教他的。

  在这题之外,更是涉及到理念纷争,在他看来从不是一道盈不足之题的问题。

  譬如此时天下,一如此题。

  无论儒道、还是杨墨,最终追求的都是天下大治、天下有道,这一点诸子是殊途同归的。

  但是,儒者认为,想要天下大治、恢复天下之道,必须法古、井田、周礼。

  是必须,而不是可以。

  因而任何事都必须名正言顺,如果做不到程序正确,那么肯定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然而杨朱认为,天下想要大治,只需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你不来侵我的财产,我也不去侵你的财产,王公贵族也不可以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每个如同汗毛般渺小的个体都受到尊重且拥有自己的权利,那么天下可以大治。

  墨者不必提,法家则认为,万事不可法古。什么儒家的周礼、墨家的圣王,都没用。凡事只需要用符合当时情况的术与势,富国强兵,待到一统之时,大争之世已是古,到时候再不法此古,再行定夺。

  如此一来,这就涉及到想到达到目的,是不是只有一种办法可行的重要问题。

  公孙泽明白,夫子逝后,儒家势危而非势微。

  此时还未有阴阳五行之说,也未融合方士之术,最是艰难的时候。

  如果不能证明想要达到天下大治只有一种办法可行,那么天下之君王恐怕都不可能会选用法古井田周礼的方式。

  只有证明想要天下大治这是唯一的办法,君王才会弃异端而行正途。

  倘若不能证明想要天下大治只有一种办法可行,也就给那些异端和禽兽提供了机会。

  放眼天下,是礼;放眼盈不足之题,便是古法的盈不足之术!

  正如为人兄不友弟不恭,则很可能不孝;为人不孝,则很可能犯上;为人犯上,则很可能作乱……这是一种递进关系,哪怕再微小的事如果不守正道,都可能发展到犯上作乱的地步。

  只是盈不足之题,与天下大治不同,此时天下并未大治,所以诸子百家都说自己的方法适唯一可以大治的方法,无法验证。

  除了立足于现实不法古的法家,剩下的都在从先王三代中寻找合法性,没有一家可以全然地推演出牛耕铁器的条件下将来该是怎么样的。

  可这盈不足之题,答案却是唯一的,也是可以检验的,然而适的方法确实不是盈不足之术。

  众目睽睽之下,适却咄咄逼人地反问他答案是什么,他心中叫苦,却又无可奈何。

  眼看着周围众人都在等他答案,他也知道若是这时候解释一番答案虽对但是算法不对,恐怕又会被人嘲笑。

  若是被有道之士嘲笑,也就罢了,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可是被这群庶氓嘲笑,他却丢不起这人。

  嘴里喃喃地念叨了几句,终于紫红着面皮道:“这一局,算你赢了!异端之术,可用而不可久,非能教化万民。然而想你们墨家无君无父之辈,量你们也不懂其中大道,能说对了数目,就算你是对了吧。”

  算这一字,用的极好,深得战而胜之却不忍心残害所以自己认输之三味。

  旁边围观的人却不管这个,轰轰地发出笑声。

  更有几人,高呼着适的名字,也幸好此地穷困而无牛皮之鼓,否则六指这样的孩子非要擂鼓助威不可。

  这样的欢呼让适很高兴,却绝不是惊喜。

  这一场胜了,本在情理之中,如果连九数都胜不了,那他也没勇气和公孙泽相比。

  此时周围的叫好声,在公孙泽看来或许是种羞愧和屈辱,在适看来则是人心可用。

  这欢呼不只是欢呼胜利,更是欢呼胜利之后隐藏的那些希望。

  适回过头,冲着那些跟他学过数数的孩子们道:“你们啊,要努力去学这些东西。待抵乐土,尚贤而任,你们便可以成为管粮米的粟吏、成为丈量分地私用的亩正。而想要抵达乐土,这样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不要总指望别人,自己也必须为那一天的降临而准备。缺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让地尽其利呢?”

  那些孩子们纷纷点头道:“知道了。”

  身旁的大人也频频点头,朝那些孩子们投以希冀的目光。

  公孙泽已经听不下去,也看不下去,知道这时候再不压下适的气焰,此地众庶定然会步入邪途,不可教化。

  看着适那番小人得志却佯装人师的模样,公孙泽忍不住大喝道:“第二局!比射!”

第二十四章 欺之以方真君子(四)

  公孙泽说出比射的瞬间,他就已经知道自己必胜。

  射是士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也是士安身立命的根本。战车作为此时的第一兵种,战车上的射手决定着两军交战的胜负。

  公孙泽只看了一眼适的身形和手臂,就知道适就算会射箭,但水平一定极低。

  凡善射者,臂不一定粗,但是肩背一定要宽。

  想要射的中,发力必须要依靠腰背之力。

  那些肩不宽、背不厚之人,往往选择以手臂蛮力去拉,这样不断射不了几次,而且拉弓的幅度不会如满月,射箭的时候往往会含胸塌背,姿势不雅且箭矢摇晃。

  凡善射者,拇指必定粗大,否则根本勾不住弦。

  这是公孙泽自八岁开始用小弓学射就明白的道理,长大后长年拉弓更是让他肩宽背阔,自上而下一幅倒三角的身躯,修长优雅而且有力,这才是士人的标准模样。

  所谓款扭狼腰,并非腰细如楚宫之妇人,而是背肌发达腰腹有力,收束有力、对比明显,才有此说。

  公孙泽便是这样的人,所以一眼就知道适不是这样的人,虽不纤弱但也绝不是一幅善射的模样。

首节上一节18/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