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588节

  “那你还招募他们?”不辣愈发觉得困惑了,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对方,心里想着既然知道这些土著不行,为啥还要把他们弄过来,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要麻的脑回路。

  “因为便宜啊。”要麻不慌不忙地双手一摊,说出了这么一个简单又实在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还真让不辣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话来反驳,他脸上还带着那种理所当然的神情,仿佛这就是个绝佳的好办法似的。

  “你不知道他们是真便宜啊,一头牛就能换来上百个人,你说便宜不?”要麻看着不辣那副仍旧有些难以置信的样子,进一步解释道,心里想着这么划算的事儿,任谁听了估计都会心动,毕竟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炮灰嘛,只要能以低成本换来,那就是赚到了,还计较啥别的。

  不辣听了这话,着实愣了一下,他还真没想到这价格能低到如此离谱的程度。这么看来,也难怪自家司令会点头同意这个做法了,要是换做是他,估计也会觉得挺划算,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反正这些人就是用来当炮灰,填到前线去消耗的,那自然是价格越便宜越好了,这么一琢磨,他心里对这些土著的抵触情绪倒是消减了不少。

  “怎样?是不是看他们顺眼多了?”要麻看着沉默下来,似乎在心里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的不辣,笑眯眯地问道,那语气里还带着点小小的得意劲儿。

  “嗯,确实顺眼多了,不过想要管理好这些人,恐怕还得费一番功夫啊。”不辣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要麻的做法,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毕竟这么一大群毫无纪律、自由散漫惯了的土著,要想让他们乖乖听话,听从指挥上战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肯定得花费不少精力去管理才行。

  “你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让你的部下充当督战队,要是有人敢逃跑,直接毙了。”要麻却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在他看来,战场上就是要靠强硬手段来维持秩序,只要让这些土著知道逃跑的后果很严重,总能把他们给镇住,让他们乖乖按照要求去做的。

  不辣听了这话,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有几分道理。正好自己手底下那些人这段时间连续作战,都已经快到极限了,身心俱疲,让他们去充当督战队,管管这些土著,自己这边的人也能趁机喘口气,缓和一段时间,倒也算是个不错的安排。

  果不其然,当这些土著得知了要他们去督战的命令之后,一个个那叫一个兴奋,直接就在原地欢舞足蹈起来,那脸上洋溢着的兴奋劲儿,就好像捡了天大的便宜似的。之前,他们可都是被人用枪指着脑袋,硬逼着上战场的,心里满是仇恨和无奈,别提多憋屈了。现在可好,反过来能拿着枪指着别人了,这身份一下子就转变了,感觉自然是大不一样了,仿佛一下子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掌权者,那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而在德军这边,战场上这接二连三出现的奇怪状况,也引起了德军司令官阿姆尼大将的深深疑惑。他站在指挥所里,透过那望远镜,看着外面战场上不断涌上来的一群又一群看起来杂乱无章、毫无战斗力的人,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心中满是不解。

  原本,他预想这场战斗会是一场异常艰苦、双方精锐激烈厮杀的苦战,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连各种应对艰难局面的策略都想好了。可结果,这都打了十天了,正儿八经像模像样的部队没见到几回,几乎全都是一群又一群的乌合之众,现在可好,对方又招募了当地的土著来发起进攻,这在他看来,这纯粹就是让这些人来白白送死,根本就起不了啥实际作用。

  哪怕是德军那些坚如磐石、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面对这源源不断、毫无还手之力,只是盲目往前冲的敌人,这会儿也因为射杀了太多这样的士兵,心里渐渐滋生出了一丝厌倦之感。没错,就是厌倦,这种射杀,感觉跟屠杀都没啥区别了,对方毫无抵抗能力,就这么一批批地冲上来送死,时间一长,士兵们的心里自然会觉得有些不舒服,这也正是阿姆尼大将所担忧的地方。他很怕长此以往,这种负面情绪会在军中蔓延开来,影响到德军士兵们的士气,要是士气低落了,那这仗可就更难打了。

  “不清楚,感觉敌人似乎不想太快拿下港口一样,好像在等待什么。”部下也是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无奈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对方这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意图,这战场上的情况实在是太诡异了。

  “等待什么?”阿姆尼大将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部下的话,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战场,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试图去剖析敌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可一时之间,他也实在是想不明白。

  在这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战争局势里,德军这一回还真没猜错,寸云生确确实实是在耐心等待着一个关键时机,那便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进而向欧洲发起反攻的时机。只是,德军对寸云生的这份心思全然不知,又或许是出于过往的经验以及对当下局势的判断,他们压根就不相信盟军会真的发动反攻,所以也就没能洞察到寸云生此举背后隐藏的深意。

  “不管了,先想办法打退他们。”阿姆尼大将身处亚历山大港的指挥营帐之中,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凝重之色,沉默了好一阵子后,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此说道。此刻,他看着那战场上不断涌来的敌方力量,心里虽有诸多疑惑,可也清楚当下必须得采取行动了,无论如何,得先把眼前这些敌人给击退了,稳住阵脚才是当务之急。

  “是。”部下听到大将的命令,赶忙应了一声,随后便迅速去传达指令,着手安排各项作战事宜,整个德军营地瞬间忙碌了起来,士兵们纷纷准备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之中。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线战场,隆美尔元帅正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所内,手中紧握着一份电报,目光在那上面的内容上来回扫视着,看完之后,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与焦急,心里别提多渴望能立刻返回亚历山大港了,毕竟那边的战局同样牵系着整个战争的走向,对德军来说意义重大。然而,现实的状况却让他根本没办法分身前往。

  在东线战场这边,苏军发起的攻势那可谓是来势汹汹、异常强大,就如同汹涌的洪流一般,势不可挡。他们一轮又一轮地发动攻击,在这猛烈的炮火与冲锋之下,已经接连收复了不少之前被德军侵占的失地,德军这边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节节败退,原本还算稳固的防线此刻也变得摇摇欲坠了。

  而隆美尔元帅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在当下的东线战场上已然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要是他们能够成功拿下巴库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的话,那对于整个东线的德军而言,无异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很有可能借着这个契机扭转当下不利的战局,实现反败为胜。可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旦他们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中失利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德军很可能会因此全线崩溃,陷入一溃千里的绝境之中,到时候想要再挽回局面,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说,现在隆美尔元帅身上肩负的压力那是极其沉重的,就好像压着千钧重担一般,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他一方面心系着北非战场那边的局势发展,一方面又得全身心地应对东线战场这边迫在眉睫的战况,两边的战场都让他放心不下。他其实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同时指挥两边的作战,可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再加上他长期以来一直被胃病苦苦折磨着,身体每况愈下,这使得他原本就有限的精力更加难以支撑他去兼顾两边的战事了。

  “元帅,恐怕想要撕开面前的苏军阵地,得让我们自己上了。”部下看着隆美尔元帅那略显憔悴又忧心忡忡的面容,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开口提醒道。

  他心里很明白,当下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们再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了,必须得主动出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想办法突破苏军的阵地,才有可能在这艰难的战局中寻得一线生机,否则的话,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失败这一条路了。

  “嗯,那些波斯军还是不行么?”隆美尔元帅站在东线战场的指挥所内,脸色冷峻,目光中透着一丝审视,面无表情地向部下问道。他心里原本对波斯军还抱有一丝期望,想着即便不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好歹也能发挥些作用,可从之前的表现来看,似乎情况并不乐观。

  “不行,战斗力太弱了,哪怕拥有美械装备,也不行。”部下无奈地摇摇头,脸上满是失望之色,说起波斯军的情况,也是不住地叹气。在他看来,波斯军空有一身不错的装备,可打起仗来却完全没个样子,毫无章法,士气也不高,在战场上面对苏军的攻势,根本就抵挡不住,总是一触即溃,实在是让人头疼。

  “土军,?”隆美尔元帅眉头微微一皱,再次追问道。他心里盘算着,要是土军能靠谱些,或许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改变一下当下这不利的局面,毕竟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胜算。

  “他们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之后,根本无心北上,我怀疑他们想要退出。”部下听了元帅的问话,先是沉默了一下,随后咬了咬牙,还是硬着头皮如实说道。他知道这个消息可不怎么好,土军的态度对当前的战局影响可不小,可事实就是如此,土军在得到了好处后,就开始变得消极怠工,看样子根本就不想再继续参与到北上作战的计划里来了。

  “退出?”隆美尔元帅冷笑一声,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冷厉,那神情仿佛在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心里想着,他们都已经拿了这么多好处了,现在居然还想着拍拍屁股走人,开什么玩笑,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当下这战局可还指望着他们出份力,要是他们真走了,那局势可就更难挽回了。

第469章 第二战场!

  在那战火纷飞、局势错综复杂的战场上,隆美尔元帅站在指挥所内,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因他身上散发的冷峻气息而变得凝重起来。

  他目光如寒星般冰冷,直直地盯着部下,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冰冷地说道:“给土军下通牒,告诉他们,务必于三日后出兵,否则的话,我亲自带兵过去。”那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彰显着他此刻的决然与强硬态度。

  “是。”部下赶忙挺直了身子,大声应道,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随即便匆匆去传达这一严肃且颇具威慑力的通牒了。

  回顾过往,隆美尔元帅对待土军一直秉持着尊重的态度,给与了他们充足的敬意。在元帅心中,一直期望通过这样友好且敬重的相处方式,让双方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变得更为紧密和融洽。毕竟在这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良好的盟友关系对于后续诸多方面的合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军事行动上的相互配合、资源方面的共享互助,还是情报信息的互通有无,都离不开坚实可靠的盟友情谊。

  可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就在当下这战局的关键节点上,土军竟然动起了退出的念头,这无疑是给德军来了个措手不及。隆美尔元帅听闻此消息后,心中怒火中烧,这样的情况他怎能容忍?要知道,德军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和土军协同作战,那可是付出了诸多心血,从战略谋划到实际行动,从人力调配到物资供应,方方面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倘若此刻任由土军拍拍屁股走人,那德军此前所有的付出就全都付诸东流了,整个战略布局也会因此陷入混乱,后续的作战计划更是难以顺利开展。

  经过一番全面且慎重的综合考虑后,隆美尔元帅果断决定改变策略,选择以势压人。他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只要土军胆敢不答应出兵,他便会毫不犹豫地率领波斯军向土军发起进攻,用强硬的手段让他们明白违抗命令的后果。在这万分危急、不容有失的关键时刻,这种立场摇摆不定、犹如墙头草一般的盟友,必须要果断处理,如若不然,必定会给德军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麻烦。这可不是随口说说、危言耸听的事儿,而是德军在过往经历了无数残酷战斗,付出了众多士兵鲜血的代价后,才换来的沉痛教训,绝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而实际上,土军在收到隆美尔元帅那封言辞犀利、态度强硬的电报之后,内部就炸开了锅,军官们聚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和纠结之中。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段时间跟着德军作战,确实从中捞取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论是领土的扩张,还是物资的积累,都让他们收获颇丰。可如今眼瞅着战局愈发严峻,再继续跟着德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无异于自寻死路,他们又不是糊涂之人,自然是不太愿意答应出兵的。

  然而,一想到隆美尔元帅在战场上的赫赫威名以及德军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战斗力,他们心里又不禁打起了退堂鼓,瞬间就怂了下来。毕竟他们心里也明白,就凭他们自己的实力,之前和苏军交战的时候,就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连苏军都战胜不了,又怎么可能打得过由隆美尔元帅率领的精锐德军?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但话虽如此,他们心中却又十分不甘心就这样一直跟着德军,一条道走到黑。这主要是因为英美两国抛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英美方面承诺,只要土军宣布中立,就会承认他们现有的所有利益,也就是说,只要他们现在表明中立的立场,那么他们目前所占据的领土就能得到英美两国的正式认可,从此稳稳地握在自己手中。说实话,面对如此优厚、极具吸引力的条件,任谁都会心动不已。

  可是,德军对他们的监管极为严格,他们但凡表现出一点想要背离德军的想法,德军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毫不留情地转过头来,对他们发起猛烈攻击,直至将他们彻底消灭。所以,土军此刻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内心十分纠结,不停地在心里问自己,到底要不要退出?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不已的难题。

  “我们能打得过德军么?”一位土军军官满脸担忧地率先发问了,他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对德军的深深忌惮。

  “肯定打不过,隆美尔率领的都是精锐军团,战斗力很强,想要击败他们很难。”另一位军官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苦涩地解释道,周围的其他军官听了这话,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一现实。

  “那我们能够打败苏军么?”又有军官不死心地接着问道,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想着或许还有别的转机。

  “不现实,苏军拥有庞大的兵力,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看。”紧接着,一位经验较为丰富的军官实事求是地说道,他的话就像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众人心中那仅存的一丝希望。

  这下可好,土军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极为尴尬且棘手的境地,两边都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强大势力,可按照眼下这复杂的局势发展,不管他们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似乎都难逃得罪两边的命运。此刻,他们心里都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悔意,后悔当初不该一时冲动,贸然下场参与到这场残酷的战争当中。要是当初没有参与进来,这会儿说不定正过着安稳平静的日子,虽然那样一来,波斯的油田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可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整日提心吊胆,夹在德军和苏军这两大强敌之间,面临着生死抉择。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手头所拥有的这些丰厚好处,可都是当初果断下场换来的,要是当初退缩了,这些好处早就成了苏军的囊中之物了,甚至整个波斯恐怕都已经被苏军掌控了,想想还真是让人无奈又矛盾。

  “那就继续拖。”就在众人都愁眉不展、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位军官灵机一动,提出了这么个主意,想着或许拖一拖能等来转机。

  “再拖下去,隆美尔就要亲自带兵来了。”马上就有人不满地反驳道,他心里很清楚,隆美尔可不是那种会被轻易糊弄过去的人,继续拖下去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我意思是,暂时听从隆美尔的命令,等到了前线,便找理由推脱。”这位提议“拖”的军官赶忙解释道,试图让大家明白他的想法,觉得这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反正主打一个不主动进攻。”他又补充了一句,言下之意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应付一下隆美尔元帅的要求,又能尽量避免和苏军发生正面冲突,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

  不少土军军官听了这话,仔细一琢磨,觉得这个办法似乎可行,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毕竟在他们看来,现在好处已经到手了,再去战场上拼命厮杀,那可太不划算了,当下最要紧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只有保住了性命,往后才有机会继续享受这些既得利益。

  “那就这么办,先出兵吧,不能给德军找到任何攻击我们的理由。”先前开口说话的那位军官见大家达成了共识,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想着先按照这个办法行动起来,也好暂时缓解一下眼前的危机。

  “是。”众人齐声应道,随后便开始着手安排出兵的相关事宜了。

  没过多久,隆美尔元帅就收到了土军出动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那原本紧绷得像拉紧的弓弦一样的神情,总算是舒缓了一些。

  他心里很清楚,要是土军继续装死,对他的命令不理不睬的话,他可真的会毫不迟疑地率兵去进攻土军。

  他最痛恨的就是这种摇摆不定、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行为了,这主要还是之前被意军坑过,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意军之前在战场上那些不靠谱、出尔反尔的表现,让他对这些盟军实在是很难再建立起信任了,所以现在对土军,他也是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东线那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的指挥所内,隆美尔元帅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扬起头,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似是要将这满是硝烟味的空气化作决心,注入自己的胸腔。片刻之后,他缓缓启唇,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口吻下达命令:“命令:所有部队,三天后出发,目标苏军阵地。”那声音仿若洪钟,在指挥所内久久回荡,震得周围的空气都微微颤动。

  “是。”部下仿若被这股威严所震慑,瞬间挺直了脊梁,大声应和,随后疾步转身,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去传达指令。一时间,整个营地仿若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忙碌喧嚣起来,士兵们匆忙奔走,为即将开启的征途做着紧锣密鼓的筹备。

  而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方,情报网络就像一张无形却又高效的大网,迅速将德军的这一关键动向捕捉,没过多长时间,那份承载着重要信息的情报便悄然落入了寸云生的掌心。他接过情报,目光仿若扫描仪,快速地在纸面上游走,脸上神色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仿若一位久经沙场、看淡风云变幻的老将。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寸云生的内心实则正急速地运转着。他深知,此刻德军所谋划的这场行动,是他们绝境之中放手一搏、寻求最后翻盘的关键契机。一旦德军此番出击能够成功地逼迫苏军停止进攻,那么他们将会如同在黑暗中觅得曙光,获得一段弥足珍贵的喘息之机,足足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可供他们利用各类资源,全力武装更多的士兵,重新构建起坚固的防线,积攒起足以改变战局走向的力量。

  可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机遇与风险仿若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一旦德军此次行动折戟沉沙,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就如同大厦将倾,德军恐怕将会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无回天之力。

  正因如此,凭借着多年来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敏锐战略眼光,寸云生心底有十足的理由笃定,盟军绝不会轻易错失这个制衡德军的绝佳时机。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盟军极有可能会驱使孙立人的部队如猛虎扑食般迅猛发起进攻,从后方悄然偷袭隆美尔的军团,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首尾难以兼顾,以此来破坏德军的这次生死攸关的行动。

  但稍稍静下心来,仔细权衡双方的实力对比后,寸云·生又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暗忖这种正面强攻的策略不太现实。毕竟孙立人的部队倘若要与隆美尔率领的那支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精锐德军硬碰硬,鹿死谁手尚难预料,且极有可能两败俱伤,让双方都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显然并非盟军所期望的最优解。

  那么,排除掉这个看似激进却实则风险巨大的方案后,盟军唯一剩下的可行之策,似乎就是从德军的盟友身上找寻突破口了。他的思绪仿若穿越时空,回溯到意大利在战争中的那段跌宕起伏的经历。

  意大利当初是怎么从一个灰头土脸的战败国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战胜国的?还不是因为盟军为了加速战争的结束进程,抛出了一个个极具吸引力的允诺,让意大利在利益的诱惑下怦然心动,最终毅然决然地倒戈相向。

  所以,寸云生坚信,盟军绝对会将目光锁定在波斯跟土军身上,不管是采用穷凶极恶的威逼手段,还是祭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利诱妙招,必然会不择手段地让他们选择中立。如此一来,失去了盟友强力支撑、孤立无援如同独木难支的隆美尔,想要仅凭一己之力攻破苏军阵地,那希望简直微乎其微,仿若在狂风巨浪中试图以一叶扁舟驶向彼岸,困难重重,几无胜算。

  “看样子用不了多久,盟军就要开辟第二战场了。”寸云生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地伫立在地图前,目光仿若能穿透地图,看到那隐藏在山川河流、战线标记背后的战争风云变幻,他喃喃自语道,声音虽轻,却仿若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第470章 登陆地点!

  在英伦三岛那弥漫着紧张与争执气息的军事指挥室内,巴顿中将与蒙哥马利之间的唇枪舌战正激烈上演着。

  巴顿中将一脸坚定,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大声说道:“我们必须要开辟第二战场,登陆欧洲大陆。”在他的设想里,此刻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若能成功登陆欧洲大陆,那盟军就能在战略上占据主动,进而改写整个战局走向,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动这一计划落地实施。

  而蒙哥马利却眉头紧锁,神色严肃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先解决英伦三岛的德军才是当务之急啊。”在他看来,那些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犹如芒刺在背,时刻威胁着本土的安全,并且已经给英军的日常防御、后勤补给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只有先将他们彻底清除,后续的作战行动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展开。

  对于蒙哥马利这个提议,巴顿中将起初并未反驳,只是脸上呈现出思索的神情,毕竟谁都无法否认,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确实是个棘手的存在,已然给当前局势添了不少乱子,造成的麻烦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

  然而,紧接着巴顿中将的回应,却让蒙哥马利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满是不悦之色。

  原来,巴顿中将同意让英军独自去应对解决那些德军,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美军不打算参与其中,这可让蒙哥马利心里十分不痛快,觉得美军这是在刻意回避责任,把难题一古脑儿地都丢给了英军,自然引发了他强烈的不满情绪。只是考虑到当下英军在军备物资、军事支援等诸多方面都极度依赖美军的援助,即便心里有再多的怨言,也只能暂且咽下,无奈地保持默不作声,可那股子憋屈劲儿却在心底不断地积攒着。

  可当巴顿中将进一步提出要开辟第二战场时,蒙哥马利却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了。他深知,当下若要开辟第二战场,势必要从其他正在激烈交战的战场抽调大量的兵力、武器装备以及各种作战资源,如此一来,其他战场很可能就会因为力量被削弱而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而大英帝国在之前的诸多战事中已然损失了不少利益,如今正指望着能在后续的战斗中逐步收复,要是现在就轻易放弃其他战场,那受损的利益又该如何去挽回?这可是关系到英国的切身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的大事,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巴顿中将的这个提议,双方的矛盾也就此生根发芽,并且愈发激烈起来了。

  蒙哥马利心里想着,第二战场并非不能开辟,只是需要等待一个更为合适的时机,还得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行。等到其他战场的局势逐渐清晰,分出胜负之后,那时再集中力量登陆欧洲大陆,便可找准德军的薄弱环节,给予其致命一击,这样既能确保作战的成功率更高,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英国的利益,争取把之前失去的都给弥补回来。

  但巴顿中将又怎会认可他的这个计划?要知道,美军此番介入欧洲战事,内心怀揣的目的可就是要在这混乱复杂的战局中牢牢抓住机会,尽可能地去收割整个欧洲大陆,企图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要是真的等到其他战场分出胜负了,那无疑就是给了大英帝国一个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绝佳机会,到时候英国凭借着自身深厚的底蕴以及恢复过来的实力,必然会在后续的利益分配、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这显然不符合美军的利益诉求。回想起上一次大战,美军在诸多关键环节上可是吃了大亏,这次他们可绝对不会再傻乎乎地重蹈覆辙了,所以巴顿中将一心就想着要尽快开辟第二战场,抓住眼前这看似稍纵即逝的战机,绝不想轻易放过。

  “现在德军的精锐都被牵扯到东线了,西线防线已经出现漏洞,完全可以登陆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只要我们能够登陆法兰西本土,瞬间法国就会投降,到时候我们便可以直奔德国本土了。”巴顿中将越说越激动,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盟军顺利登陆,法国迅速投降,而后大军长驱直入直捣德国本土的那番宏伟景象,这种能够趁德军西线空虚、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他自然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的。

  回想起在北非作战时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巴顿中将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他可是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德军那令人胆寒的强悍战斗力,那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无比,自己好几次都被逼到了绝境,差一点就被德军打得跳海逃生了,要不是在那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空军及时出动,将他从危险边缘解救出来,运送到安全地带,恐怕他早就葬身海底,彻底完蛋了。所以这一次被安排到英伦三岛,他心里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一雪前耻,绝不能再让德军把自己打得如此狼狈不堪了。

  他心里很清楚,要是正面去和德军的精锐部队硬碰硬,就凭自己现在所率领部队的实力,确实是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取胜。不过好在当下的情况不一样了,西线这边驻守的大多都是德军的二线部队,相较于精锐部队而言,他们的战斗力要弱上许多,凭借美军现有的战斗力,完全有把握打赢。所以面对眼前这般难得的战机,巴顿中将觉得要是错过了,那自己可真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了,无论如何都要极力争取开辟第二战场,实施登陆作战。

  奈何英军这边就是死活不同意,任凭巴顿中将说得如何头头是道、天花乱坠,蒙哥马利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互不相让,气氛一时间变得格外紧张起来。

  “但是我们其他战场的优势并不大。”蒙哥马利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要回到北非去报仇,当初在北非战场上被德军打得那般狼狈,差点就跳海的那一幕,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深感耻辱,这种耻辱感促使着他一定要找机会去复仇,所以他才会如此坚决地反对当下就开辟第二战场,不想轻易改变既定的作战计划。

  “北非战场那边,勋爵阁下不用担忧了,那边的远征军目前正在围攻亚历山大港,预计很快就能拿下。”巴顿中将自然是明白对方心里的想法的,可他的语气却显得颇为冰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仿佛在告诉蒙哥马利,北非的战事用不着他操心,美军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话一出口,让蒙哥马利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脸色也变得越发不好看了起来。

  听到这话,蒙哥马利心里虽然很是不爽,但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他当然清楚北非那边的具体情况,可那毕竟是美军组成的远征军在主导作战行动,自己就算心里再有不满,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违心地称赞几句,这种感觉别提多憋屈了,就好像有一团火在心里烧,却又发泄不出来似的。

  “不知道中将阁下,准备在哪登陆?”蒙哥马利强压下心中的不快,转换话题问道,毕竟登陆作战可是关乎整个战局走向的关键环节,登陆地点的选择那是重中之重,必须得慎重考虑才行。

  根据以往历次登陆作战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关键条件:其一,必须要处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所能覆盖的作战半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在登陆作战的过程中,才能有充足的空中力量为登陆部队提供有效的掩护,抵御敌方来自空中的打击,从而保障登陆行动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其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地缩短,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登陆部队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遭遇敌方舰艇拦截攻击、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以及难度;其三,登陆地点的附近必须要有大型的港口,方便后续大规模的部队以及各类作战物资能够顺利地登陆上岸,并且有利于后续向内陆的纵深地区稳步推进发展,进而建立起稳固的滩头阵地以及作战防线。

  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 480千米的海岸线上,按照上述这些条件去仔细地衡量筛选的话,有三处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分别就是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再进一步对这三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之后,康坦丁半岛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这是因为其地形相对比较狭窄,不利于大规模的部队在这里展开作战行动,一旦部队在此登陆,很容易出现人员和装备过于拥挤、混乱的局面,根本没办法迅速且有效地组织起强有力的攻势,向内陆地区顺利推进,其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而加莱和诺曼底这两个地方,则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加莱的优点在于它距离英国最近,两者之间仅仅只有 33千米的距离,单从航渡距离这个角度来说,那是非常理想的,而且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德国本土,从战略层面去考量的话,似乎有着很大的优势,便于后续快速地向德军的腹地发起攻击;然而,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德军在加莱地区部署的防御力量是最为强大的,驻守的都是精锐部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精心修筑,这里的工事完备而且坚固异常,极难突破,另外,加莱附近并没有大型的港口,也缺乏内陆的交通线,这对于登陆部队上岸之后想要向纵深地区进一步发展作战行动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阻碍。

  诺曼底虽然相较于加莱来说,距离英国要远一些,但是它同样有着不少显著的优点。一是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相较于加莱那边固若金汤的防御,这里的防御压力会小很多,这对于登陆作战的开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诺曼底的地形较为开阔,能够同时容纳 30个师的兵力展开作战行动,有着充足的空间可以让部队进行灵活多样的战术布置以及稳步推进;三是它距离法国北部最大的港口瑟堡仅仅只有 80千米,这对于后续大部队以及大量作战物资的运输上岸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于迅速地巩固滩头阵地,然后再向内陆进一步拓展作战范围。

  “自然是诺曼底。”巴顿中将微微摇摇头,稍作思索之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在他心里,经过全方位的综合考量,诺曼底无疑是当下最为理想的登陆地点了,只要能够在这里成功登陆,后续的作战行动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向着胜利迈进也就更有希望了。

  在筹备开辟第二战场的诸多事宜中,后勤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堪称是整个作战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命脉所在。然而,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后勤的问题,这一点却并没有让巴顿中将感到丝毫的慌张与焦虑,相反,他倒是显得格外淡定从容。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开辟第二战场,那必然是要做足充分准备的,绝不可能打无准备之仗。而对于解决后勤保障这一难题,巴顿中将心里早就有了妙招,那就是人工港口。

  在常规的作战思维里,港口是天然的物资集散与转运枢纽,对于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要是作战区域附近没有现成的港口,那该怎么办?巴顿中将给出的答案便是创造港口,凭借人力去打造出能够满足后勤运输需求的人工港口。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以当下美军所具备的强大工业实力而言,要实现这样的设想实在是太容易了。美国那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工程技术,以及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都为打造人工港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事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后续的实践操作中,打造人工港口确实是一件相对容易达成的事。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巴顿中将才会在面对后勤这一关键问题时,表现得如此自信满满,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坚信凭借着人工港口这一有力举措,能够完美解决后勤运输难题,为登陆作战的顺利推进筑牢根基。

第471章 这是想明白了?

  在那间气氛略显诡谲的屋内,威廉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与猜忌,他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寸云生,语气里透着十足的不解,开口问道:“盟军准备开辟第二战场?”

  他着实是搞不明白,寸云生怎么会把这样重要的消息透露给自己,难道就不担心消息一旦从自己这儿泄露出去,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吗?

  这举动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

  “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就算你泄露出去,你觉得盟军会相信么?反而他们大概率会认定这是你们使出的阴谋,目的就是想借刀杀人,除掉我罢了。”寸云生却一脸淡然,神色平静如水,不紧不慢地回应着,仿佛这事儿压根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似乎早已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周全了。

  毕竟当下的局势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寸云生如今可是手握几十万的远征军,那可是一支规模庞大、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并且背后还有史迪威给他做坚实的后盾,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持,他在诸多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大大提升了。

  所以,像这种略显幼稚、低级的离间手段,对他来说,就如同蚍蜉撼树,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产生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果不其然,听到寸云生这话,威廉顿时就愣住了,一时间有些懵懵懂懂的,大脑仿佛都短暂地停止了运转。

  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就寸云生如今这今非昔比的地位,这种低级的离间计,确实很难发挥作用,根本就没法对他构成什么威胁。

  “为什么?”威廉心里依旧对寸云生的意图充满了好奇,那探究的欲望就像一团火,在心底熊熊燃烧,怎么也按捺不住,所以还是忍不住再次开口询问,迫切地想弄清楚对方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可让威廉没想到的是,寸云生却用一种看白痴般的眼神望着他,那眼神里满是不屑与轻蔑,仿佛威廉问了一个全世界最愚蠢的问题似的,这让威廉心里很是不舒服,却又不好发作。

首节上一节588/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