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1038节

沈默三个初入内阁,还没有什么具体任务,徐阶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快从原先的具体部务中脱离出来,树立起处理问题的全局观念,所以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观察学习。闻听‘庞尚鹏’三个字,沈默和张居正几乎同时抬起头来,因为这正是试点‘一条鞭法’的两名官员之一。

“都是什么罪名?”徐阶摘下眼镜,没有接李春芳手里的奏疏。

“主要因为他在广州各县强行清丈田亩,闹得人心惶惶,当地士绅联合起来抵制,结果发生了冲突,出了十几条人命,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李春芳已经对这些奏疏,进行了归纳总结,道:“也难怪粤籍御史们众口一词,齐齐地上疏弹劾他……”

高拱闻言插话道:“你是说,弹劾他的都是广东籍的御史?”

“是的。”李春芳点点头道:“家乡出了这种事,肯定有父老乡亲写信给他们诉苦,为此愤而上书也是情有可原的。”李春芳从来是一团和气,但不代表他没有观点,他话里为粤籍御史开脱,话外就是对他们弹劾庞尚鹏的支持。

“不是说,庞尚鹏在广州试行一条鞭法吗?”郭朴一脸奇怪道:“怎么又开始丈量土地了?难道他把一条鞭法推广成了?”他哪能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装作无知不过是为了把‘清丈田亩’和推行‘一条鞭法’联系起来,自然有人接着他的话头往下说。果然,便听高拱道:“所谓一条鞭,就是把各项税赋全都摊到田亩里去,要想推行一条鞭发,当然要先丈量田亩。”

“原来如此……”郭朴恍然道:“那么说,那些反对清丈田亩的士绅,其实反对一条鞭法了?”

“他们当然怕,一旦按照田亩数征税,许多人可要大出血了。”高拱嘲讽道:“家有良田万顷,却比小农交的税还少,这种好事,要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自然坐不住了。”也难怪士绅会反对。若按一条鞭法,根据田亩征收田赋,不再按户征收税费。此前所有摊派项目,无论名目为何一概取消。这种法子推行开来,恐怕不光大户受不了,即使是广东阖省的官吏,对此法也十分的痛恨。因为如此一来,他们既不能摊派了,又不能在征收实物时中饱私囊了,自然叫苦不迭。

听了哼哈二将的一唱一和,徐阶脸色阴沉下来,赶紧咳嗽一声掩盖过去,声音平静道:“明年改元,新朝肇始,一定要平稳的度过,给隆庆新政开个好头。这时候安定压倒一切,大明两京十三省、亿兆子民,我等谨守成宪尚且事端层出,况又标新立异乎?”先是定个调子,然后严厉道:“都像他这样,不守成宪,兴来革去,天下岂不大乱!”顿一顿道:“我看这个庞尚鹏不必干了,此等不安分之人,就是祸国殃民的种子,老夫建议对他就地解职,永不叙用!”徐阁老大刀金马的亮出立场,一是因为苦于暂时没有代言人,二是压住后面要唱反调的……当然高拱是压不住的,他只是让别人闭嘴。

结果非但其余人没反对,连高拱也一拍几案,连声道:“好!好!好!”

“高阁老也觉着那些御史弹劾的好?”李春芳吃惊的注视着高拱,心说怎么突然转性了?

他却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只听高拱冷笑连连道:“我可没这么说,我是为那些官员高兴——要是一条鞭法落实下去,他们就没了上下其手的机会,财路断绝,还怎么花天酒地养小老婆?现在咱们把庞尚鹏撤了,恢复所谓的‘成宪’,我都能感受到他们该当如何的欢欣雀跃,不禁替他们叫起好来。”

“呵呵……”李春芳竟毫无火气,还笑得出来道:“原来如此,倒是我会错意了。”但高拱的矛头直指徐阶,他不得不多说两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步子太大不行,标新立异也不行,那庞尚鹏如此急躁任性,恐怕非封疆大吏的合适人选。”

“那什么样的人合适?难道是那些不思进取、一味维持的官员么?”高拱脖子一梗,厉声道:“我大明积弊重重,其中最尖锐的矛盾,便是贫者益贫、富者益富,以至于民怨沸腾,危及社稷!何以至此?是因为国朝所谓的成宪,漏洞百出,致使小民难以为继,官绅贪婪无度!”顿一顿道:“如今我隆庆皇帝虚怀若谷、垂拱而治,将国事托付政府!这正是我辈兴革递嬗、开创新局之良机,像庞尚鹏这样不必诽谤、不计得失的干吏,非但不能处罚,还得奖恤有加!我建议,把那些个告他的言官,统统都革职!永不叙用!”

你不是要把一个革职不用吗?那我就还你七个革职不用,这叫针锋相对!就看谁更狠了。

“言官风闻奏事,”徐阶皱眉道:“就算不属实,也不应受到追究,不然会坏了朝廷正气!”对科道言官他是一贯的保护有加。

谁知高拱却哂笑道:“元翁果然是博大宽柔、和辑中外,只为何为独独对言官们如此宽容,却对锐意改革者格外挑剔?”

第七八六章 争执 (中)

沈默冷眼旁观,发现高拱和徐阶的矛盾,最根本的是治国方针不同,徐阶奉行的是‘救弊补偏、恢复旧制’的政治纲领,与此相反,高拱却奉行‘挽刷颓风,修举务实之政’,两头牛一个要走回头路,一个要勇敢往前进,怎么能强按在一个槽里喝水?

争执之下,双方各不相让,却也不能就卡在这儿,只能暂时压下,先处理别的政务。

高拱心里窝着火,一直黑着脸在那里翻阅奏章,当看到其中一份时,终于忍不住爆发道:“真是岂有此理,我大明的官员怎会如此无耻!”说着把那奏章拍到徐阶的桌上道:“元翁看看,他们这时候又装起了哑巴!”

徐阶隔着老花镜看他一眼,拿起那奏本翻阅,乃是工部侍郎总督河务的潘季驯,上书弹劾开封知府杜尹德,说今年秋里黄河决口,淤堵河道,使得漕船难以通行,潘季驯知会开封府,请其组织民夫疏浚,那杜知府却整日热衷聚会讲学,对此置若罔闻,还挪用河道衙门拨发的河工费,置书院、设讲坛,甚至所有听讲之人,俱由知府衙门供应食宿,竟任由河工荒废,给朝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事情已经发生这么久,言官们竟无一字论劾!高某愚钝,实不知那些稍有革新、不问利弊,便群起弹劾攻讦的朝廷耳目喉舌之官,为何对此人此事却格外宽容?”

徐阶的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因为高拱这一番话,明是抨击开封知府,责备言官,实则是在指桑骂槐,指责他这个首辅沉迷讲学,带坏了风气——讲学之风之所以在全国盛行,还要多亏他徐阁老的倡导和力行。特别是近些年来,他身居宰辅之位,却数次亲自登坛讲学,每每主讲之日,京师大小衙门为之一空,就连阁臣、部院堂官,不管是不是王学门人,都得前去聆听,唯恐表现出怠慢,引得首辅不快。

高拱对此极为不满,他认为讲学只当止于平居讲学、朋友切磋,徐阶却在朝堂之上公然设坛,身为首辅竟为盟主,名义上是弘扬王学,实则聚党贾誉——齐王好紫衣,天下紫布贵;楚王好细腰,天下皆饿死——那些捧徐阶臭脚的,大多非为学问,实为窥上官之喜好,以为进身之阶,长此以往,天下将陷入上行下效,空谈误国的境地!

他曾数次劝其收敛,但徐阶根本不理会,反而越发热衷,当然也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徐阶回答高拱说:‘国政不举,官常不振,端在人心不正。欲正人心,则在教化,欲广教化,则以讲学为捷径。’又说平时的讲学,都是为了科考,功夫都用在了功利词章上,于教化无益。而他倡导的讲学,听众已然是大小官员,给他们讲授学问,纯粹以正人心、树新风为目地。

徐阶将讲学视为改变官场贪墨、扭转国势衰微的突破口,当然不容高拱肆意影射。所以当时就沉声道:“既然是秋天的事情,为何年底才报上来?我看这个潘季驯,不像是就事论事。”说着看一眼高拱道:“怕是像新郑说的,投机逢迎罢了!”

这是说潘季驯上本,是为了配合自己,高拱脸一黑,拍案道:“那就派御史去查,看看到底谁在说谎!”

“要查!”徐阶也拉下脸道:“当然要查!朝廷每年拨给河工的预算,多达数百万两,河工却每每如纸糊泥捏,稍遇洪水,不垮即塌……把活干成这样,还整天哭穷,要求追加拨款!”说着看看高拱道:“我看有必要派干员彻查河工腐败!高阁老,你来负责此事如何?”

高拱脸色铁青,潘季驯才主持河道衙门几个月,却要他对历史遗留问题负责?这不是赤裸裸的要挟吗!遂一时无语,厅中的空气陷入了凝滞。

“元翁容禀,”见场面僵住了,郭朴只好给高拱解围道:“政府对潘季驯寄予厚望,为此不惜把朱衡召回,也要使他毫无掣肘,专心治黄。这种时候,却要纠察河工,似乎有给他拆台的嫌疑……”

“哼……”徐阶有些不满的端起茶盏,轻轻吹着热气,啜了一口才问李春芳道:“石麓,你的意思呢?”

石麓是李春芳的字,闻言他上身微欠道:“依仆愚见,京察就要到了,到时候吏部并都察院自有公论,这些奏疏还是暂时留中不发吧……”他其实是向着徐阶的,但和稀泥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谁也不得罪,还能把自己的倾向表达出来,使人不敢轻视。

高拱也自酌,这时候和徐阶撕破脸,并不是什么好事,只能退一步道:“弹劾开封知府的奏本,可以留中。但是弹劾庞尚鹏的粤籍言官,必须严旨切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保住庞尚鹏、保住试点改革,只能作出必要的妥协。

“如此甚好!”徐阶哼一声,便起身没好气道:“备厕纸,老夫要出恭!”

众人都望向徐阶的背影,他们知道首辅大人向来主张开言路、褒言官,对科道优容有加,这是他的一贯理念,何以突然就屈从了高拱呢?这一点,就连高拱也感到颇为意外。

内阁寅时下班,因为不是很忙,所以阁臣们大都回家,徐阶却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让人把一摞公文抱回值房,继续加班。

张居正也没走,过来帮他一起处理政务。明亮的灯光下,师生俩专注的批阅着奏章,当十点的钟声敲完,徐阶正好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搁下笔,又取下眼镜,双手在脸上搓动着,突然幽幽叹道:“叔大,为师老矣……”

张居正正在看一本奏折,闻言赶紧合上,笑道:“师相不老,严阁老干到八十三,你怎么也得再干上二十年呢。”

“真干二十年,有些人就会恨死我了。”徐阶笑笑道:“为师马上就六十四了,这个年纪的老人,不是百病缠身,就是含饴弄孙,为师却还要整日挑灯夜战,废寝忘食,一年到头也不得休息。时常有振衣奋袦,回我故园之念,日复一日,越发强烈。”

“师相千万不能作此想法,”张居正一脸焦急道:“大明离不开您掌舵啊!”

“离开谁都能转,”徐阶摇头笑道:“只是有些事情没安排好,我不可不负责任的离去,也就只能隐忍初心,勉力支撑了。”顿一顿,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道:“但究竟支撑多久,老夫也心中无数,只能捱一天算一天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新君倦勤,悍臣满朝,千难万难,师相最难……”张居正轻声道。

徐阶有些动容了,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尽管眼花看不真对面学生的表情,还是有些动情道:“太岳,政务永远也干不完,我们爷俩今夜秉烛夜谈,也忙里偷闲一把。”

“是。”张居正顺从的把自己坐的黄花梨太师椅,轻轻一端便提了起来,稳步走到徐阶案侧放下,躬了躬腰坐了下来。

徐阶这才看真切张居正那张成熟俊朗的面孔,准备把憋了好几天的话讲出来,但文人就是文人,开场仍然要先铺垫一下:“当年的一天,我和严阁老也是这样对坐,他问过我一个问题,说这世上什么人最亲?”

“应该是父子最亲。”张居正已经有了答案,但故意说了个错的。

果然见徐阶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轻轻摇了摇头:“按说是这样,但实际未必。《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生在世,最难报的便是父母之恩。可有几个做儿子的如是想?你也是有儿子的,应该也有感受,父子之亲,只有父对子亲,几曾见子对父亲?”这番话岂止推心置腹,简直脾肺酸楚,张居正对徐阶几位公子的德行颇有耳闻,知道那是老师最大的隐忧。

他不知该如何接言,只能静静地听徐阶说。徐阶见在这方面没有共同语言,只能无奈道:“罢了,和你说这个有些早,我们就说另外一件事吧。”顿一顿,他望着张居正缓缓道:“听说前几天,皇上给你们四个赐字了。”

“是……”张居正点点头,他就知道,早晚要说起这事儿的,便把那日的情形讲给徐接听。

徐阶的目光有些复杂,静默了片刻方缓缓道:“天有四德,亨、利、贞、元,这也是题中之义了。”虽然说的平淡,但话语间的萧索失落,还是难以掩饰。

“上意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张居正轻声安慰道:“说不定,皇上只是单纯赐字呢。”

“叔大啊。”徐阶这一声带着叹息,“都到这时候了,你就不要安慰老夫了,难道你真不知道,皇上赐你们这四个字的圣意?”

张居正岂有不知之理,但他哪能刺伤老人的心,故而仍装糊涂道:“学生愚钝,真的无法揣测上意,总觉着这样理解也行,那样解释亦可……”

“哪有那么复杂?”徐阶也不强求他了,叹口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要让他的老师们上位了。”

首节上一节1038/1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