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山村的时候他学过一句话,春雨贵如油。
对生活在朝歌城里的人们来说,春雨也像油,把青石板路弄的湿滑无比,恼人至极。
当然,春雨也会引来诗人的很多佳句。
井九对琴棋书画没有关心,自然也不会写诗,但他喜欢春雨。
无论是落在乌篷船上还是屋檐上或是落在笠帽上的春雨。
就像下雪天他会搬进屋里睡觉却要把窗子开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个活的很诗意的人,只是并不自知。
戴着笠帽行走在朝歌城的街巷里,他没有理会那些无处不在的阵法气息,视线穿过雨丝落在别的地方。
比如屋檐下乞丐的汤碗里被雨丝荡起的涟漪。
比如桥下乌蓬船上正在准备船菜的少妇扇着小泥炉的火。
比如巷口跑过一位忘了带伞的姑娘鬓间全是小珍珠般的雨滴。
巷子深处有个安静的小院,不远处能够看到太常寺的飞檐。
上德峰查得很清楚,井九的祖上曾经服侍过某位前代神皇,那么他的家就在这里,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木制的院门已经很老旧,石阶两头的青苔被雨水打湿,一切都显得那般安宁。
井九犹豫了会儿才走上前去。
第四十七章井家春秋
井九没有敲门,伸手把一块青砖推至陷入墙面半寸。
原来是一个机关。
门后隐隐传来某种坚硬事物滚动的声音——他的视线无法穿透木门,但他知道那是一颗光滑的石球正沿着固定的轨道前行,要走过很远的距离才会落下,砸破一个大瓷碗。
过了很长时间,木门还没有开启。
他站在石阶上等着,神情平静如常。
雨大了些,落在笠帽上,从边缘淌落,像是枯水时节的瀑布。
因为落雨的关系,巷外行人脚步匆匆,没有谁注意到他。
一声轻响,院门终于开了,出现的是一位老者。
那位老者脸形方正,眉直眼明,脸颊微红,不知道是喝了酒还是有些激动,穿着件灰色的单衣,扣子还没有系好,应该是随便套上的,看来有些匆忙,望着井九的眼神里充满了疑问与审视。
井九取出一块木牌递了过去。
那位老者不敢接,弯着腰凑近认真地看了半晌。
直到确认是真物,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下,完全不管地面早已经被雨水打湿。
“起来。”井九说道。
老者起身,神态谦恭地把他迎进小院,顺着侧廊向深处走去。
小院里有人,准确来说,有一家人。
敞着的花厅里,那家人正在吃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齐齐整整。
一家人的视线都在桌上,低声交谈着什么,仿佛根本没有看到井九和那位老者。
这画面未免有些诡异。
那个三四岁的孩子忽然挣脱母亲的怀抱,跑到槛前,好奇地望向井九,伸手准备说些什么,却被父亲赶紧抱了回去。
花厅里响起孩子的哭声。
廊下,井九摘下笠帽,向那边看了一眼。
小孩子看到他的脸,不禁呆了,忘了哭。
……
……
“这就是井家人?”
“是的,他们世代在太常寺做事,算是我家的臣属。”
那位方脸老者看了井九一眼,说道:“我可以向您保证,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该记住的绝对不会忘记。”
井九明白那些人便是自己名义上的父母,还有那位苍老的祖父以及兄嫂,至于那个小孩子是侄儿还是侄女?这都是当年的安排,他不擅长,但朝廷里有很多擅长这种事情的人。
他坐在椅子上,问道:“这些年多少人来查过?”
老者侍立在前,说道:“最早是七年前,青山宗上德峰来查过,按道理以他们的手段,应该能看出些问题,所以我事后赶紧做了补救,可奇怪的是,他们再也没有来过,这让我一直有些不安。”
井九自然知道为何上德峰没有继续再查,说道:“这个不用管。”
“后来还有两次大的动静,分别是四年前和一年前。”
老者说道:“共有二十一家宗派来人悄悄打听过,宫里的胡贵妃也派了人。”
四年前,赵腊月与井九承剑神末峰,震惊修行界,绝大多数修行宗派的视线都放在赵腊月身上,但也会顺便查一下井九。一年前则是西海剑派的四海宴之行以及随后的青山试剑。井九战胜顾寒,断了过南山的剑,青山师长刻意低调、把他变成奇兵的想法自然成了泡影,景阳真人的再世传人、一位真正的剑道奇才,怎能不引人注意?
老者知道这些事情,自然也就知道这位年轻人便是井九。
井家搬到这个小院住了二十年,就是为了这个人。
“我来参加梅会,这段时间就住在这里。”
井九说道:“你给赵府送封信,告诉对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