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见礼之后,老皇帝问道:“徐青,你作一首青词给朕看看。”
大殿内的太监宫女们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们了解老皇帝的习惯,只有很欣赏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命其做青词,若是特别欣赏,老皇帝会赐下自己亲手练制的仙丹。
仙丹的福分太重,凡人很难消受,所以大臣们是既想得老皇帝的欣赏,又害怕老皇帝特别欣赏。
徐青对于老皇帝命他做青词自是不意外,不过根据他对老皇帝性格的了解,徐青还是力求稳妥,抄了一份很合老皇帝心意的青词。
这青词出自他前世看到的一部电视剧。
里面的皇帝和老皇帝人设很像。
徐青一向很会做人,做青词的时候,特意沉吟良久。
太快的话,显得对老皇帝不尊重,所以时间久一点,老皇帝才会满意,免得以为徐青糊弄他。
做足前戏,徐青开始在青藤纸写青词。
笔墨纸砚和书写的小案,早有宫女和太监伺候上了。
徐青没有卖弄书法,完全是规规矩矩的馆阁体。
比印刷用的雕版,看着还赏心悦目。
老皇帝接过青词,看到“离九霄而应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时,竟少有地失态。
这一段写到他心坎上了。
他轻轻诵读出来,颇有回味。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皇帝本为仙班里的神仙,却奉了上天之命降到凡间来做皇帝,放弃做神仙,成为凡人。放弃在天上享清福,来到凡间来给万民为谋福祉……
这是何等伟岸高大的情操……
似他这样的人,也知晓自己身后的名声,未必会多好。
但徐青这段话,多少能给他正名。
“徐青,你这段青词写得很好,你想要什么,只要朕有的,你都可以向朕讨要。”老皇帝难得有如此心情舒畅的时候。
当然,也不只是为了这段青词,还有酬谢徐青关于仙煤和灾民处置之事的功劳。
说到底,灾民的事,算是老皇帝的一个小污点,现在徐青帮他摆平了,污点自然不存在了。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个请求。”
“你说。”
皇帝身边的太监,有点暗自可惜,徐解元还是嫩了点,哪怕装模作样,也得说几句场面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什么的,哪有直接向皇爷讨要赏赐的。
“臣自幼好读书,听说文渊阁藏书包罗万象,还有一部大典,乃是成祖皇帝收集前代许多藏书和孤本所编撰。希望陛下恩准臣进文渊阁看书。”
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陈忠听徐青这么一说,先前是暗自可惜,如今却又忍不住称赞徐青,真是个懂事的好臣子。
老皇帝闻言,“徐青,你可知君无戏言。朕让你提要求,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只用来进文渊阁看书,着实太浪费了。”
“回禀陛下,臣只有这个要求。”
老皇帝笑了笑,“听说你夫人怀上了,如果生个儿子,我给他荫一个绣衣卫百户,至于进文渊阁看书的事,陈忠,你给徐青弄一个翰林侍诏的腰牌,这样他入宫见朕或者去文渊阁看书也方便许多。”
翰林侍诏是从九品的官儿,但也是皇帝眼前的人,主要是陪皇帝讨论文学。
不过只是给徐青弄个腰牌,则不需要走吏部的手续。司礼监可以直接搞定。
有了这腰牌,等于徐青可以递牌子求见皇帝了,而不需要等待老皇帝的召见。当然,不是说翰林侍诏有这个权力,而是老皇帝有这个意思。
因为老皇帝最后一句话,强调了这件事。
这才是重点。
在陈忠看来,这是皇帝对徐青独一份的恩宠。
而且陈忠觉得这也是徐青知进退的表现。
最近徐青闹了这么大的事,躲在文渊阁读书,自然能避免很多麻烦,而且更能展示圣宠,让别人更不敢招惹他。
除此之外,还给了徐青安安心心准备会试的机会。
关键是以皇帝对徐青的态度,只要徐青殿试发挥出正常水平,肯定是状元。如果会试的主考懂事,点中徐青为会元。
那徐青就是连中六元,这可是天大的祥瑞。
届时徐青的影响力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徐公明年纪虽轻,却已经有阁臣的影响力和权谋,值得结交。”陈忠作为司礼监新上位的重要人物,自然希望在外朝有一位强援。
其实老皇帝前些年不喜欢太监干政,但最近几年,越来越沉迷修仙,放在朝政的精力越来越有限,所以司礼监的权力肉眼可见膨胀起来。
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就没法舍弃。
陈忠清楚,如果外朝没有强援,他这种内朝的天子家奴,很容易被外朝阴死。
说到底,天子对付朝臣还需要有正当理由。
而对付内监,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至于徐青得罪了玉亲王的事,在陈忠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陈忠能上位,就是够狠。
所以一旦玉亲王上位,陈忠属于被拿来立威的那一类。
玉亲王上位,他是死定了的。
虽然陈忠还是不敢得罪玉亲王,却也不怕因为结交徐青,对自己将来有不利影响。
至于内监结交外臣,确实很犯忌讳。
越是犯忌讳,越说明这种事风险高收益大。
司礼监内,不乏有和阁臣暗通款曲的。
甚至有的还是奉了老皇帝的旨意和外臣结交。
老皇帝就是这么高深莫测,所以会做出一些有违常理的举动。
当然,这只是陈忠的一个想法,他还需要再观察观察,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
…
徐青陪完老皇帝之后,便在陈忠的引路下,去了文渊阁。
陈忠告辞之后,徐青直接在文渊阁当值太监的指引下,找到了安置成祖大典的书架。
这部大典只有一份正本和一份抄录的副本。
文渊阁里的便是副本。
徐青选择到文渊阁读书,倒不是为了简单地躲清净或者降低老皇帝的猜忌,而是有更深的用意。
那就是紫府元宗。
在徐青的情报网络里,经过多方面追查线索,紫府元宗的下落,很可能就在文渊阁的成祖大典里。
因为这部大典搜集了许多前朝的孤本,甚至有些孤本是三宝太监从海外带回,补录上去的。
徐青对紫府元宗的觊觎可谓是由来已久。
这部功法,也能补全徐青的修行,使其踏上完整的元神修炼之道。
故而老皇帝一开口,徐青就打蛇上杆,提了这个要求。
不过,老皇帝痴迷修仙,说不定也知道紫府元宗的事,说不定已经将其拿走。但徐青总得碰一碰运气。
而且成祖大典正本就在老皇帝的寝宫里。如果紫府元宗存在于成祖大典里,老皇帝未必会拿走文渊阁里的这份抄本。
除此之外,修行之法,并非随随便便就能用上。
越是高深的功法,能不能修炼,很看缘法。
紫府元宗在徐青手中有大用,在资质普通的人手中,说不定跟厕纸差不多。
徐青走到放置大典的书架边,里面的书册卷轴,都已经古旧发黄,还有许多灰尘,显然这部大典一直被闲置着。
徐青注目于此,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他耐心地开始翻阅查找书籍。
时间一天天过去。
徐青始终没找到紫府元宗的下落。
不过他依旧不急。
即使找不到紫府元宗,能将整部大典记忆下来,亦是一件文化上的盛举。
“张伯瑞行医救人录?”徐青终于找到了和紫阳真人有关的书籍。
他仔细阅读之后,不禁叹了口气。
原来只是简单的行医记录,连玉阳子那种手札都没法比。
徐青不由失望。
找了这么久都没找到。
难不成紫府元宗真被老皇帝收走了?
莫不成他得向老皇帝直接讨要?
直接讨要,乃是徐青心里的备案,此事也未必会成功。
“来都来了,将大典看完再说。”
这部大典,着实是浩如烟海。哪怕徐青如今是附体境界的神魂,要将整部大典记诵下来,也需要不少时间。
徐青浏览记诵的过程中,寻到了三宝太监的航海日志。
里面许多风土人情,与顾道人描述的南洋风土差不多,但也有细微的差别,除此之外,三宝太监还记录了他遇到的一个奇人异士,说这位奇人已经领悟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在与其接触过程中,三宝太监还领悟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妙道,武道得以大成,并创造出一部武学宝典来。
徐青猜想这部武学宝典就是皇宫里太监老祖所修炼的宝典。
据说那也是一位武道宗师,距离武圣也不过半步之遥。
甚至有外界传闻,这位太监老祖,说不定已经是武圣了,只是皇室秘而不宣。
不过突破武圣的动静太大,瞒不住人。
徐青认为,太监老祖应该和突破前的雄禅差不多。
徐青细细研究三宝太监的航海日志,发现那位奇人其实在大虞太祖打天下的过程中出现过。
与张邋遢、张癫一起辅佐太祖成就大业。
不过这个人的事迹,竟然被太祖刻意抹去了。
但三宝太监的航海日志隐隐提到,此人曾经在国朝建立之初,负责编修全真道的历史,无意间将家传所学的紫府元宗,通过编修全真道的史料,得以融会贯通。
而对方研究的史料,正是西游记。
这个西游记,当然不是徐青前世所知的那部小说,而是全名长春真人西行记,亦俗称西游记。
徐青心知,如果要找到那本史料的原本,只能去翰林院的文料库的前朝档案文献库房里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