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17节

  这说明王建昆不仅自己天赋超绝,学习能力强,在辅导他人方面也很有一套,同时做事又很有能力。

  现在听到了王建昆对他辅导的人的安排,觉得必须让儿子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毕竟他也有感觉到变化了,大学生已经从前几年只进入高官单位或者大型国企,近两年也慢慢出现在市县级单位了,这说明越上面的机会越少了。

  他儿子如果能更早1年进入大学,那么就比同届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机会,而这机会这辈子可能就只有1次了。

第116章米级大船交付

  118.

  1982年7月2号,王建昆带着父亲从凤山公社选出来的5个年轻小伙子来到泗洲镇,送他们坐上去往湖口镇的船。

  这几个选派出的年轻小伙子都学习了海上驾驶的理论,考试成绩是最优秀的几个。

  当然他们也经过了眩晕测试,王建昆做了很多运动设备送到王家生产队,比如选拔飞行员用的大风车和大转盘。

  目前公社里许多年轻小伙子都开始捧起书本学习了,因为先后挑选的30多个年轻人都是考试成绩靠前的,当然身体素质也是相对较好的。

  这些选出来的人每月寄回家的钱都不少,有几个当了船长的和即将当船长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都有差不多200块一个月了,比公社的干部的工资都多好几倍。

  所以跟母亲聊天时,她把公社里好多人都去王家生产队的夜校进行学习,即使是每天忙完队里的活很累了,但是洗漱下后还是肯赶20多里路来王家生产队,上完两节课后又打火把往回赶。

  队里看这些自愿来学习的人这么努力,在母亲的支持下给每个来参加学习的人补一餐夜宵,有肉有蛋,钱就从队里的公账出。

  因为队长爷爷对于爱学习的人非常支持,再说来学习的今后说不定就能在队里的企业里出一份力了。

  目前王家生产队有文化的人或多或少都当了个小管事的了,可惜还是不大够用,所以打火机生产在完成二期工程扩建后,已经没有能力再搞第三期了。

  因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就要求更多了,不然盲目的扩张将会导致效率降低,质量下降。

  送完这5个人上船后,他自己则单独驾驶一艘实验2号往上海开去,船上带了一些难收集的金属,他准备去上海把那艘40米长的收鲜船制造出来。

  前几天王建昆一直有跟叶耀东联系,了解到他们每天的行程情况。

  比如他就回了一趟福建的老家,同行的几个人里有3个离他家近的,也上岸去见了见家人朋友,留了一点港币给家里。

  当时他们出发时就问过王建昆是否可以靠岸回家看看,王建昆问了下他们各自的地址,然后让叶耀东去征求意见,决定去哪停靠,因为停留的时间肯定很短暂,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回家看看。

  最后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选择靠岸叶耀东所在的镇子,因为在那靠岸,他们8人中有4人可以赶回家看看,如果停其他地方,最多只有2人可以回家看看。

  其实这也算是王建昆对这一行人的考验,特别是叶耀东,他今后将作为捕鱼队的队长,能否带领好团队非常重要。

  从他陆续发回来的信息也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胜任这个角色的,特别是他能够折服两个比他年纪大几岁的预备船长。

  这些人当然也没有说卷了卖鱼的钱跑路,毕竟王建昆给他们承诺的待遇非常好,只要干个一两年,万元户是妥妥的,如果海运好,说不定十万元户都有可能达到。

  毕竟这款捕鱼船非常的先进,虽然他们要尽快的赶路,但是在路上遇到了值钱的墨鱼群,他们捕捞了两网就把船舱装满了,在福州的渔港卖掉后就有6千多块钱。

  这钱如果扣除船只折旧和油水还有冰块钱,那净利润妥妥的有4千左右。

  按照之前谈的,船长拿10%的分红,那妥妥的一船货就挣4百,一个月遇到那么几次大鱼群或者特值钱的鱼,妥妥的月入好几千。

  所以这些人一个都没想着跑路,而且他们还想着把亲戚带上,可是王建昆没有允许。

  初期如果全部都是这些人的亲戚朋友上渔船,那今后捕鱼队属不属于四海渔业就不好说了。

  而且如果这些人上船后不肯走,王建昆也没什么好办法,也不好使用暴力。

  所以初期的4条S-25型渔船的配置是香港招募的8人平均分配,每条船上2个,然后廖军从上海金山附近招2个渔民上船当普通船工,然后王建昆从老家公社带来的5人中分配4人各上一条船。

  这样混搭组成一个作业小组,可以互相监督,毕竟海上的事王建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

  从公社选派的人主要还是去学习如何在海上生活以及船只的驾驶知识,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大的船,没有可靠放心的人手驾驶可不行。

  等到这批人磨合好了,从公社选派去的人可以独当一面了,那么四海渔业的船队将会扩大,到时候叶耀东及他的福建老乡们就可以去老家招募船工和水手了。

  甚至等海鲜市场扩大,需要更大的船只时,这批S-25还会低价销售给他们,让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明后年的事情了,王建昆一个人开船无聊,脑海中勾勾画画今后对四海渔业的安排。

  目前打火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扬州方向的葛天为和胡跃飞两人把长江以北的几个省份都陆续铺上货了,目前销量是每个月在60万只左右。

  只剩下东北市场因为太遥远,只靠着第三道贩子小批量的送出山海关去东三省销售。

  然后南方几个省份是程兴在负责铺货,他在国内的的销售网络目前每月能销售80万只左右,海外销售5万只左右。

  剩下的15万只中,有12万只左右是彼得拿去的,每个月给王建昆的香港账户贡献100多万美金,还有3万只是王建昆设在上海的店铺销售出去的,而且主要是镀锌打火机和黄铜打火机。

  当然镶嵌翡翠,红蓝宝石或者钻石的打火机王建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补几个到店铺里,因为总会有些大款看上这些少辄上千,多则上万的打火机感兴趣。

  特别是日本来的顾客,时不时就会来买走一两个,而且很多还是付的外汇券。

  王建昆觉得有必要调查下奢侈品市场,于是让丁胜利的妹妹努力学习日语和英语,争取能够做到跟这些外国人直接对话,跟他们聊聊想要什么类型的产品。

  毕竟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这些是很容易的,而且体积又小,元素组成也不复杂。

  特别是钻石,王建昆制造的小个的钻石镶嵌在打火机上,随着打火机的火焰燃起,往往能折射出很好看的光芒,客人对这款镶嵌砖石的打火机那是特别喜欢。

  王建昆从一些资料上和“火腿”们的谈话中了解到,目前欧美的上流社会开始流行佩戴钻石,有钻戒,钻石项链,钻石耳环等。

  那种1克拉以上的,杂质特别少的钻戒往往能卖上千美元,相当于那边普通白领1个月的工资。

  而且这种钻石消费热开始慢慢往中产阶级蔓延,很多人结婚都要求有钻戒了。

  王建昆目前是拿打火机镶嵌0.2~0.5克拉的钻石试试水,等今后时机合适,会考虑在上海这边最繁华的路段开个卖钻石饰品的店铺,挣那些有钱人的钱。

  因为这股钻石热早晚会传到国内来,可国内天然钻石好像没有找到有矿藏,所以如果他不去挣,最终都会被外国人和他们在国内的代理人挣走。

  王建昆一路上都在胡思乱想着,时间过得很快,在傍晚边来到了金山码头。他没有选择靠岸,而是在码头转悠了一圈,然后就继续开船往外海无人岛屿处开去。

  这处岛屿不在主要的航道上,水也比较浅不适合渔船拖网作业,所以没什么人来。

  但他还是先打开船上的雷达,查看下附近十公里内是否有小船在,一般来说小船夜里都是要回港的,不会在海上逗留,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打开雷达看看。

  雷达上显示周围10公里内没有任何船只,王建昆于是开始了制造40米的收鲜船。

  他这还是第一次制造这么大的物体,而且是在海上无船坞制造,所以难度还是有的,因为如果没控制好,初期制造的可能会沉到海底去。

  幸亏他的精神力经过这么久的锻炼,能同时精准控制的元素已经有几个立方了,所以他才能一次成型的把船底壳制造出来。

  底壳制造好就安全很多了,后续往上堆积元素时只要按照设计要求按步骤来,不把重心弄太偏了就没问题了。

  船虽然有40米长,可实际需要的元素却不比C-200型运输船多多少,因为船舱很大,极限装货大概可以装240多吨的货物,这当然包括携带的冰块和油水。

  这艘船每次出海,将对接4条S-25型渔船,前期可能就2天出海一次就行,毕竟他们对这片海域不熟悉,捕捞量可能会少一些,后续就必须每天都出海了,毕竟到时候S-25型渔船会增加到8条,甚至是16条,32条等。

  当然那时候需要增加收鲜船再增加就是,这次从凤山公社里选拔出的一个预备船长就是要上到收鲜船上跟随王华伟的。

  收鲜船因为不需要捕捞,只要找些船工帮忙搬货进出船舱就行,所以重要岗位就一个船长。

  花了大概20多分钟,一艘外表普通的收鲜船就制造好了,外观虽然普通,可功能却不一般。

  有雷达,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高频无线电,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声呐,磁罗经,自动舵,气象预报接收机,航行数据记录仪,以及能够收发短信的短信机。

  这一套电子设备统统都在驾驶室,方便船长驾驶这艘大船。

  当然还有一个小型吊机,可以在海况比较好的条件下使用,用于搬运鱼获和油水冰块上下船。

  所以别看船大,需要的人手却没有多少,驾驶室常配一正一副两个船长,然后再配3到5个船工就好了,跟S-25型渔船需要的人手差不多。

  船只造好后,王建昆又制造了一艘小型快艇拖挂在后面,然后驾驶着这艘大船往金山码头开去。

  到达的时候是半夜,渔船陆续的开始靠岸,看到这艘庞然大物进港,都纷纷避让开。

  王建昆早早的就让廖军租好了码头,同时也跟他和王华伟说了,让他俩今晚在鱼档等他消息。

  所以王建昆很顺利的停靠上了泊位。

  此时岸边好多小贩和一些鱼档的人都来看稀奇,毕竟这边还真的很少看到这么大的船,而且看样子也不是一般的货轮,毕竟这边不是货运码头。

  廖军和王华伟也在人群里,看到王建昆开始下船后,连忙挤开人群往舷梯上靠过去。

  一般的小渔船都是用木头做个跳板的,而王建昆制造的这艘大船就用的可伸缩的舷梯了,这样会方便一些。

  “老板,这船你一个人开来了啊?真了不起啊!”廖军说道。

  “建昆,这么大的船今后让我开么?我虽然想过40米的船很大,没想到是有这么大,我怕开不好。”王华伟有点胆怯的说道。

  “这船你们别看大,可是开起来却比一般的渔船简单,进出码头也不麻烦,你们俩随我上去看看,那4艘S-25渔船应该还没回来吧?”

  “好的啊,我们先上去看看,叶耀东回信息说大概凌晨4点左右到码头,他们现在正在捕捞一群墨鱼,等捕捞完了就可以往回赶了。”

  说着就拉着王华伟一起上了舷梯往船上走去,其他人也想上来看,王建昆就让廖军定,他对这熟,哪些人可以放上来看会有数点,最后他让6个人上了船。

  王建昆带着他们先往下层船舱看了看,当得知一次可以拉200多吨鱼获时,都惊讶的张开了嘴巴。

  现在16米左右的渔船一般也就能装个15吨不到,再多就比较危险了,毕竟现在的渔船都是铁皮木骨的,不结实,柴油机马力也小,装太多可能跑不动。

  所以这一艘船可以装走差不多15艘小型拖网渔船的货,都很吃惊。

  接着又带他们去驾驶室看了看。

  当众人看到这么多电子设备,有些还在亮闪闪的,感觉特高级,都不敢离这些设备太近,怕把东西搞坏了赔不起。

  带着他们参观了一番后,王建昆就带着众人下船了。

  虽然还陆续有船靠岸后来看稀奇,但是看了一会也就走了,因为他们还有鱼获要找鱼贩子和鱼档卖。

  此时虽然是墨鱼和大黄鱼的汛期,可靠港的渔船捕捞的大部分还是一些杂鱼,墨鱼和大黄鱼的比例也比较低,特别是大黄鱼,有些渔船居然一条都没有。

  廖军顺势讲起了今年的鱼情,可能是前几年对大黄鱼捕捞太狠了,今年的大黄鱼汛期居然很少有船捕捞到大的鱼群,一般多的也就捕捞到百来条,少的可能一天7,8网都捕捞不到一条。

  所以大黄鱼今年的卖价居然比之前还涨了一点,因为以前很多人都养成了在这个时节买大黄鱼吃的习惯,现在供应量没往年多,但是需求量却有小幅增长,这就造成了大黄鱼的价格往上走了。

  当天晚上王建昆就在鱼档的2楼休息了,然后第二天白天,他带着王华伟和另外一个赶到上海的预备船长上了40米长的收鲜船,其他4人被王建昆安排到了那4艘S-25型渔船上。

  在海上带着他俩熟悉设备,熟悉这艘大船的驾驶花费了3天时间,直到王华伟能独自开着去渔场附近收了一船货后,王建昆才把大船正式交付给王华伟。

  交付时王建昆把船喷上了舷号S-40-01,代表着这是四海渔业第一艘40米的船,今后再造收鲜船,舷号就从S-40-02开始往后排了。

第117章 出发去重庆

  将那艘40米的S-40-01号收鲜船交付给王华伟后,王建昆就马不停蹄的往婺源县城赶了,因为高考要开始了。

  高考的时间是7月的7,8,9号三天,而王建昆准备让7大弟子和编外成员吴萧义在8,9,10号这三天进行模拟考。

  试卷当然就是高考的试卷,原本王建昆是想同步进行考试的,他有超能力在,高考试卷他可以在开考前就投射出来。

  但是考虑到保密问题,还是决定往后1天进行,这样就没有泄密风险了,毕竟已经考过的科目,考生们或多或少的都记得题目,王建昆再拿出完整的试卷也就不是很打眼了。

  他回到婺源县城是7月6号早上,在废品回收站跟方贵华等5个住在那的聊了下期末考试的成绩。

  考完试第三天,学校就把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好了,一些离家远的就一直住学校里等着成绩出来才回去,近的就在成绩出来时去学校拿成绩单。

  这次期末考试,7大弟子都考得很好,王建昆当然还是第一,总分只扣了6分。

  俞敏考了年级第二,总分扣了45分,郎骏建第三,总分扣了48分,方贵华第5,俞子润第7,胡春明第8,程明第10。

  高二年级的郑倩当然还是年级第一,总分扣了42分,主要是英语和数学扣分多,英语扣了16分,数学扣了12分。

  然后编外成员吴萧义是第16名,比他之前30名左右进步了很多了,毕竟成绩越是前面的越难进步,毕竟大家都在努力学习。

  聊完成绩后王建昆让他们注意劳逸结合,白天做实验或者编程的时间尽量减少点,把作息调整下,要适应后天的模拟考试。

  他自己打算回家一趟,因为已经很久没回家,而且过几天他又要出发去重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所以就骑上摩托车回家了一趟。

  路过凤山公社时,他去弹簧制造厂和查师傅的座钟作坊看了看。

  目前王建昆还在供应着座钟的玻璃和弹簧,因为提炼稀土时会多出很多的硅元素,如果不制造成玻璃,那就要去倾倒废料,那样会很麻烦。

  而弹簧的供应王建昆打算等手上积攒的5万多根用完后就让凤山公社的弹簧工厂制造。

首节上一节117/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