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刘老师,谢谢你。”
“不客气,建昆同学。”
刘老师对于王建昆那倒是非常客气,他从系主任对王建昆的关心可以看出来王建昆未来的前途非常光明,而且据了解他本身能力非常强,是今年的高考全国状元,现在刚大一开学没多久,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看张主任刚才看那两篇论文的模样,说不定又有两篇论文将要发表,这几年学校虽然鼓励大家发论文,对有潜力的论文还会由学校出外汇帮忙寄给国外期刊,还会对成功发表论文的学生进行奖励,但是到目前为止,领取第一等奖金的也就10多人,而且他们都是在大四或者是研究生阶段才发表的。
王建昆跟着刘老师领完奖金后,又跟着他去办公室拿了一个学校的奖励文件,里面有对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期刊情况进行的分级。
他去拿这份资料,一方面是想知道过年最高学府对国际上的各种学术期刊的了解情况及态度,他好做一个参考,另外也是希望让另外几名弟子试着发表论文看看,这样能快速的提高他们的地位,让他们更快的参与到后续的研发上来。
接下去的两天里,王建昆除了去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宿舍,一边忙着对NS方程的最终解决发起冲刺,一边等张教授的通知。
而张教授那边则除了实在推不开的事情外,就是不断的跟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话了解他们对流体的研究情况。
而随着他的一通通电话,国内数学界和流体力学界的多位专家知道张教授手上有了重量级的研究成果了,于是在回答问题之余,纷纷找他要论文原本以及了解作者的情况。
而张主任也渐渐的从这些专家学者的回复中明白王建昆这两篇论文的重要性,他不由得有点后悔到处打电话问了,不过现在已经晚了,陆陆续续的有一些专家开始来打听了,当时没注意让他们保密,现在倒是弄得差不多人尽皆知了,不仅仅是数学领域的专家,就连科学院的几个国防工程的大佬都被惊动了。
于是他赶紧组织一场学术研讨会,重点就是研究王建昆的那两篇论文,这时候他就非常小心了,论文原本被随身带着,然后复印时亲自在旁边看,复印室的人在复印完后他立刻回收论文原本,复印本也一份不落的收好带走。
“建昆同学,你在宿舍啊,我在教室找你没找到,赶紧跟我去下张主任办公室,有重要事情要跟你说。”刘老师在第二天下午气喘吁吁的跑到王建昆宿舍找他。
“刘老师,什么事这么急啊?”看着刘老师气喘吁吁的样子,他赶紧把他请到宿舍里,然后倒了温水给他。
刘老师连忙喝了两大口,缓了缓后说道:“建昆同学,系主任让我马上找到你然后带你去他办公室,具体的什么事情倒是没说,不过应该就是你前天给他的那两篇论文有关,主任这两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这件事情。”
“好吧,那咱们快点去吧。”
说完穿戴好衣服帽子,跟着刘老师往系主任的办公室快步走去。
此时太阳西斜,照在人身上带不了一丝热量,不过两人的步伐很快,没一会就开始冒汗了,王建昆在身体热起来后不得不把帽子摘了,不然汗就要把帽子浸湿了。
“建昆等等我,你走太快了,我跟不上。”刘老师身高在1米65左右,所以步幅相比王建昆1米85的大高个来说小很多,在半路上就落后王建昆一大截了。
王建昆想着也不差那几分钟,没必要让刘老师为难,不然到时候他先到,让刘老师落后面可不好,于是赶紧停下等刘老师跟上来,然后保持跟刘老师差不多的速度。
“建昆,还是你们年轻人体力好啊,我都跟不上了。”
“刘老师那是案牍太辛苦了,平时没时间锻炼,等有空了练练就好了。”
“难得有空啊,现在百废待兴,学校的各种任务和活动非常多,我周末都很少得空。”刘老师缓过气后,跟王建昆说起了他的工作情况。
原来刘老师主要是负责系里的一些工作,兼任张主任的助理,现在因为刚恢复高考没几年,有一定水平的人很少,他不得不身兼多职,所以30岁的他看起来像40岁的样子。
王建昆顺着刘老师的话聊了下,然后就到了数学系的办公室。
“主任,建昆同学到了。”
“建昆,快进来,刘老师,你今天得晚点下班,到时候要到会议室里帮下忙。”
“好的主任,那我现在就去把会议室准备好,晚饭你看是让人带过来还是?”
“哦,都忘了快到晚饭时间了,刘老师你再帮忙打两份饭到我办公室,我和建昆同学一起吃。”
说完就拉着王建昆去讨论那两篇论文去了。
“建昆,这两天我联系了好几位流体力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你论文里面的好多方法评价非常高,好多新的数学工具对他们手头的研究非常有帮助,然后想找你更深入的聊一聊,因为你这两篇论文里面还是有一些地方他们理解不了。”
“好啊,我也正想跟专家们探讨一下,不知道专家们是哪些方面不懂。”
“这,这,还有这,建昆,等下吃完饭他们就到了,你先想想该怎么给他们讲讲。”张教授把好几个专家遇到的不懂的地方给王建昆指了出来。
王建昆接过去看了看,主要是几个他自创的数学工具,还有一个是对NS方程通解的一个近似转换,他目前也正研究到这最关键的一步,智子的暴力求解已经证明数学上是行得通的,不过如何用常规方法证明出来还需要他发挥想象力去破解。
于是王建昆组织了下语言,先将那几个自创的数学工具跟张教授讲解,张教授边听边试着理解,遇到理解不了的就让王建昆再详细讲。
因为这次来的几个专家主要是力学工程方面的,他们对纯数学方面的研究不是很懂,但是对应用方面却是泰斗级的,据了解国内好几款火箭和飞机都有他们参与研究,这次看到王建昆的两篇论文里有好几个应用方法,他们试着用了下,发现对手头的计算非常有帮助,不仅能大大简化计算难度,还提高了精度,可以说用上王建昆提供的方法后,今后设计相应的飞行器将大大加快,计算精细度提高不止一个数量级。
“饭来了,主任,建昆同学,快吃吧,吃完再继续。”刘老师跑了一趟食堂,带着4个大饭盒进来。
“好,辛苦刘老师了,建昆,咱们先吃,待会那几个专家来了咱们可就没时间了,而且还不知道要搞到多晚。”张教授赶紧把论文收起了,腾出办公桌把饭盒打开,两盒菜两盒饭,有一个硬菜红烧肉,看着红彤彤油汪汪的,香味也瞬间散发到办公室里,王建昆肚子不由得咕噜噜叫起来。
“哈哈,建昆快吃,你肚子都在抗议了。”张教授听到了王建昆肚子的咕噜噜声音,一边打趣他一边递给他一双筷子,他自己也拿起一双筷子,拿起一个装饭的饭盒,夹一块红烧肉到嘴里再送夹大口米饭进嘴。
王建昆也就不再客气,接过筷子就吃了起来,两人先把红烧肉干光,接着夹另外一个饭盒里的白萝卜和青菜,张教授年纪虽然比较大,但是胃口不比王建昆小,两份菜差不多平均进到两人的肚子里。
“哈,舒坦,建昆你吃饱没?”张教授吃完后放下筷子问王建昆。
“吃饱了,张教授,筷子和饭盒我去洗吧。”
“不用,放在那等明天再处理,咱们去会议室等下吧,那几个专家就要到了。”张教授看了看表,让王建昆和他一起去会议室。
王建昆从善如流,把饭盒盖好和筷子一起放到一旁的空架子子上,然后帮忙拿论文一起去会议室。
到了会议室没多久,要来参加NS方程研讨会的专家就陆续的来了,张教授一一给王建昆介绍,同时也把王建昆一一介绍给这些专家。
来参会的人虽然听张教授说起过王建昆,知道他是大一新生,当时还觉得很惊奇,没想到这么一个大一的学生就对NS方程在流体力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么深入了,现在一听张教授说他还未满17岁,都是一脸震惊。
“不得了啊,英雄出少年。”
一众专家纷纷感叹,同时盯着王建昆看个不停,好像他身上有花一样。
“好了,你们这些老家伙这么盯着看干嘛,他还小,都被你们盯得不好意思了,快就坐吧,到齐了咱们就开始吧。”张教授看着进来的专家们围着王建昆看个不停,不得不出言替王建昆解围。
众人听张教授这么说了,也就不好站着不动,于是开始找位置坐下来。
“建昆,来,你先给大家讲下这两篇论文,然后再解释下这些专家提出来的疑问。”
等专家们都就坐好后,张教授让王建昆到前台黑板去把论文讲解一下。
他此前从未这样给专业人员讲解,之前指导弟子们时他倒是很轻松,因为他们都是同龄人,而且都比较熟悉,现在给一群头发斑白的老专家们讲解,他不由得有些紧张。
“小伙子,就把你当初写这两篇论文的思路先讲讲,然后把之前我们告诉老张的几个问题重点讲解下,其他的我们遇到不懂的会记下来,等你讲完了再来跟你探讨。”一个看起来比较慈祥的老专家看王建昆在上面比较紧张,出言提醒他如何讲解。
于是王建昆赶紧照做,缓缓的把他的思路给一众专家道出。
第190章 跟一众老专家及相关研究所初步建立联系
在那名老专家提醒下,王建昆重新找到了自信,因为这两篇论文是他独自完成的,只让智子帮忙进行了一些计算加快了一些研究进度。
于是王建昆清了清嗓子,站到了清华数学系的小会议室讲台上,略显稚嫩的面庞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那十来个 6、70岁的流体力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眼神中没有了丝毫怯意。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自己的第一篇关于 NS方程应用的论文。声音清脆却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尽的力量。他熟练地运用着专业术语,深入浅出地阐述着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深奥的概念,从他口中说出,竟变得如此清晰易懂。
讲解过程中,他不时地在黑板上写下关键的公式和图表,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吱吱”的声响,仿佛是知识在流淌的声音。他的手势随着讲解的节奏而舞动,仿佛在指挥着一场知识的交响乐。
台下的专家教授们,有的微微点头,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则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他们被这个少年的才华和勇气所折服,眼中流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接着,王建昆开始讲解第二篇论文。他的语调更加激昂,思路更加清晰。他将 NS方程在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分析得淋漓尽致,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其重要性和创新性。
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只有王建昆的声音在回荡,带着大家一同探索着 NS方程应用的奥秘世界。当他最后一句话落下,会议室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王建昆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无限憧憬。
“建昆同学,没想到你对NS方程的研究这么深入,对其在流体力学上的应用也有这么多的创新,确实了不起。”那名一开始出言宽慰他的老教授称赞道。
“谢谢,我还需要努力,请问各位对我刚才的讲解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吗?”
王建昆出言感谢,然后问台下的一众老专家对两篇论文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没有。
“建昆你把先前的几个问题都已经回答了,对这两篇论文我是没什么疑问了,就是其中有一些计算,那个数量级非常的大,不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如果是手算的话,那得好几个月且需要众多的人手帮忙吧,但是听你们张教授说你是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独立完成的,不知道能不能给我说说怎么计算的?”一个带着老花镜,身材瘦小有一点山羊胡的老专家提出了他的疑惑。
随后其他几个老专家也问王建昆他是怎么这么快计算确认数值准确性的,因为按照传统的方法,或者用能买到的计算器计算,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王建昆倒是没想到这些老专家看论文这么仔细,这一块他确实不是全靠自己计算,是用到了智子辅助帮忙了,此时他当然不能说是用了智子这台超量子人工智能进行的计算。
“各位专家教授你们好,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论文里的一些计算我是用到了工作站帮忙计算的,也就是中型计算机。”
“计算机?你用的哪种计算机?市面上进口的那种个人计算机吗?那速度听说最快也才百万次每秒,就算用了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算出来吧?”一名显然对计算机有些了解的专家出言反问道。
“我用的不是您说的那种美国进口的个人电脑,而是香港一家叫做星耀集团做出来的小型超级计算机,里面用到了8枚CPU进行并行计算,峰值运算速度能够达到1千万次每秒。”
“1千万次每秒的运算速度?那倒是挺快了,能给我说说是怎样的计算机吗?这星耀集团我倒是没听说过。”
当王建昆说出那工作站的运输速度达到1千万次每秒后,那名老专家非常的激动,连忙追问道。因为此时国内的每秒亿次级超级计算机还在研发中,这1千万次每秒的运算速度在国内来说是排名前几的水平了,而且按照王建昆说的,这种计算机还是小型的,体积不大,这就非常好了,体积小相应的功率就小,使用时电能消耗应该不大,如果真如王建昆说的那般好,那一定要说服所里买一台来用。
“星耀集团是总部位于香港的一家跨国公司,研发能力超级强,里面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很多都是英美名校毕业,有的在英美知名科技公司比如摩托罗拉,贝尔,英特尔等企业工作过,这两年在香港和广市投资兴建了一些半导体和微电子制造工厂,出产了很多产品,其中星耀电脑和星耀工作站就是今年下半年刚上市的。”
王建昆趁机给星耀集团打了下广告,顺便把星耀工作站的性能给一众老专家讲解了一番。
“你说的那么好,有没有实物给我们看看?还有你是怎么搞到那工作站用来计算你的论文数据的啊?”有专家显然不会被王建昆的三言两语打发,开始刨根问底,老一辈的科学家就是这么的较真,就是这么的严谨。
“这里我有一些情况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我大舅是这家集团在广市的电子制造业的股东,然后我也有幸参与了一些研发工作,所以对星耀集团和星耀的半导体发展非常了解,我还被他们聘请为顾问,所以用最新款的工作站来计算我的论文数据是顺理成章的吧?”
“老张,你这学生不得了哦,这么小就是国际公司的顾问了,你这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害我们还在想七想八的,以为是他找人代笔了,这样我们就没什么疑问了,不过你能给我们引荐一下这家星耀集团的负责人吗?”
一个眼袋浓重的老专家对着张教授一顿说,然后问起王建昆能不能帮忙引荐的事情。
王建昆正有此意,于是回答道:“好叫您老知道,这星耀集团的子公司星耀电子已经在中关村开了一个展销点了,里面就有那种工作站,然后还有一个电脑室,里面有60台最先进的电脑可以供人使用,那负责人叫做辛智轩,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带您过去看看。”
“好啊!要不现在就去?”那老教授显然是个急性子,此时已经夜里9点钟了,还要连夜去看。
“老师,现在已经9点了,要不还是明天去吧,我让建昆同学明天一早带您去,现在那展销点说不定关门了。”张教授赶紧拦住想现在就去的那名老教授。
“额,现在太晚了,那负责人住得挺远,要不明天早上8点半我带您去?”
“行啊,那明天早上带我去。”
“还有我们,我们也去看看,建昆同学,不知道你说的那工作站贵不贵啊?如果价钱合适,我们力学研究所想买一两台。”一名力学研究所的专家发问道。
“额,具体的价格得让那展销点的负责人告诉您,我对这一块不是很了解,不过应该会比美国IBM公司或者其他几家公司的便宜,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电脑和工作站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不需要外汇。”
王建昆虽然知道大致价格,但是不好由他的口说出来,因为他要立的人设是一个科研顾问,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总负责人,但是能用人民币购买电脑和工作站倒是他拍板确认的,此时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所虽然经费紧张,但是外汇配额那是更加的少,除非是一些非买不可的设备,不然很难批复下来。
为了助推国内的科研发展,王建昆必须降低计算机的购买门槛,首先一点就是能够用人民币直接在国内采购,不需要用到外汇,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采购难度,因为人民币的话还是能挤一些出来的,而且申请人民币经费用于采购计算机也算是非常划算,国家应该会大力支持的。
而星耀集团今年推出的星耀电脑所用到的CPU性能比英特尔公司去年推出的286芯片性能高出50%,英特尔去年推出的那款芯片峰值运算速度在100万次每秒左右,而王建昆让智子帮忙设计的芯片却能够达到150万次每秒,用8枚CPU组合成的工作站运算速度更是达到了1千万次每秒的水平,比此时美国多家中型计算机制造公司的产品性能高出一大截。
此时听到王建昆说那星耀集团的电脑能用人民币购买,不需要花宝贵的外汇,一众专家都震惊不已,有的直接跑过来拉着王建昆确认是不是真的。当听到王建昆确定的回答后,有几个老专家激动不已,一个劲的说“太好了,太好了,研究所有救了”等等。
张教授也赶紧跑来问王建昆,让他不要放空炮,还问他怎么知道这消息的。
“张教授,能用人民币购买工作站和个人电脑的事情我确定是真的,我小舅就是星耀电子的股东之一,他当时也提议要执行这个政策,希望星耀计算机能够给国内的科研事业带来腾飞的翅膀。”
“好好好,建昆,这消息非常好,你怎么不早说,今天太晚了,明天我也一起去看看。”张教授显然也非常高兴,虽然他是数学系的教授,但是现在国内的数学研究还是偏应用方面的,所以对于计算能力也是需求巨大,很多工程问题和科研分析最终都会涉及到数学计算,此时系里只有几台国产的老旧计算机,计算性能都是在2,30万次每秒,就这些计算机,每天的使用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除了检修和故障停机,其他时候都有计算任务。
当天晚上王建昆陪着一众老专家教授们谈话到10点半才散场,这还是有好几个老专家的家人或者保健医生来催促才结束,不然会拉着王建昆继续聊。
除了聊计算机在流体力学上的一些应用,还聊起了NS方程的通解研究,王建昆也从这些流体力学方面非常有研究和经验的老专家们那得到了很多一手资料,这些是在普通论文或者期刊上难得看到的,王建昆感觉受益匪浅。
当天晚上这些人回去后,有的赶紧汇报给上级单位,让他们帮忙协助查一下星耀集团,有的就直接去联系工商业方面的亲朋好友,找他们了解星耀集团的信息。
不过一时半会的,大半夜的也不可能有什么反馈,所以打完电话后,这些人就纷纷睡下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的上级在接到好几个协查电话后,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视,最终惊动了国安等情报部门,然后情报机器开始快速运转,关于王建昆的,他的大舅小舅以及星耀集团,四海集团,星洲集团的信息开始从四面八方向首都汇聚,最后形成了不同保密级别的情报给到相关的人员手中。
之前王建昆高考考了全国第一时,因为最终惊动了首长,所以情报机构已经对王建昆的背景进行了一些审查,但并没有特别深入,只是查了一些公开登记和记录的信息,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没有去用力发掘,因为此时国内外还有众多的事情要处理,不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
而这次就明显不一样了,因为发出协查通报的这几个研究所和几个老专家本身就非常有分量,而反馈的问题也是事关国防工程中的航空航天以及潜航器相关的研究,都是涉及到保密程度非常高的一些研究和工程,这让情报部门不得不重视起来。
随着汇报上来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情报部门发现王建昆以及他大舅小舅此刻已经控制了好几个大型企业,比如目前产值最大的星耀电子,除了还在继续生产的电子表和游戏机,今年还陆续推出了彩色电视机和个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其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大量出口国外,为国家挣了上亿的外汇了。
另外的星洲动力在国内的投资也是越来越大,那个婺源小县城今年好像是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般,GDP连续翻倍,出产的摩托车发动机和相关配件越来越多,而且情报显示他们还在准备生产摩托车整车。
其他的一些企业比如那个航运公司,渔业公司的产值虽然相比前两个不是特别大,但是相比同类型的国内企业来说,已经能排在前百行列了。
对于王建昆的个人也摸底得差不多,知道他是从小就特别聪明,上学后几乎都是前三名,在高中时期更是次次考第一,而且是绝对领先的第一,因为总分就扣几分,比第二名往往高出几十分的存在。
另外王建昆还有超强记忆力,动手能力也非常强,这从他在铁匠铺用简陋的工具手搓高精度大射程气枪就可以看出来,其在高中阶段还频频去广市,甚至还查到有去香港和澳门的记录,应该是去那边帮忙进行研发什么产品了。
而对于他大舅的情况也很快被汇总出来,知道他刚平反没几年,靠自己努力和他父亲和同学的关系搞定了南方的工作,后续又在那家星耀电子里担任了一点职务,也利用了自身的身份帮助那家企业发展。这方面国内此刻并没有什么限制,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会鼓励干部们这么做。
就是王建昆小舅的信息比较少,暂时汇报上来的是他小舅是缅甸一个叫南解阵组织的首脑,目前正在推动相关企业跟国内的军工企业合作,让国内的军工企业帮忙代工一些零部件,其他信息都是零星的不成体系,真实度也存在怀疑。
以上这些情报在汇总后,对王建昆的评价是少年天才,对国家非常有感情,值得大力培养,但是对于其家庭关系有一些问题,所以后续一些事关国防工程的研究需要单项审查,保密数据不能透露给他,既要用他的聪明才智为国防和科研事业出力,但是也要做一些预防。
另外对南解阵和王建昆小舅的情报要继续深入调查,务必摸清底细,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都是在当天晚上到第二天凌晨发生的,王建昆丝毫不知,他回去后倒是休息得挺好,通过3篇NS方程的相关研究论文,不仅竖立了数学天才的标签,还跟国内好几个顶级专家和研究所搭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