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赶紧制作了一把遮阳伞,然后打着伞来到之前选定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位置。
岛上都是沙石,是制造太阳能板的最佳材料,就是耗费了一点带来的银和铜元素。
没一会一个0.2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就建造好了,每片太阳能板的发电功率是500瓦,总共是400块太阳能板,都带有太阳跟随装置,发电效率非常高,如果全天有太阳,预计是可以发电2千度。
这些电足够基地使用了,毕竟用电大头也就是即将制造出来的300公里的对空警戒雷达了。
不过王建昆还要把储能系统制造出来,不然就白天有电晚上没电可不行。
因为是在室外而且不打算长久使用,所以用的是锂电池储能,可以储存1千度电,这样可以白天和晚上差不多各有1千度电可以使用。
制造完电力系统,接着就带着一些金属原料来到岛上的制高点,准备建设对空警戒雷达。
因为之前在婺源已经建造过并且进行过测试,所以这次建造也非常快,建造完成后把设备用混凝土房屋防护起来,还加装了空调,因为岛上温度会非常高,设备在高温下性能可是会下降的。
空调建好后王建昆把电源接上,待房间温度降低到25摄氏度左右,王建昆把雷达开机,让它从现在开始就不停工作,把所有路过的飞机信息都记录下来,当然如果有飞机不断靠近,目标还是这个岛屿时,雷达就会告警把信息传递到王建昆随身携带的接收设备上。
忙碌了一上午,把最基本的生活和安全设施建设好,王建昆把Y-1里的食物陆续搬运回他的1号房间,这些房间也安装上了空调,所以中午吃完饭后王建昆在空调房里好好休息了一下,直到下午4点才出来继续未完的建设工作。
来到海边长堤的起点,按照智子设计的图纸,王建昆建造出了一个能容纳200吨航空煤油和5吨汽柴油的油库,配套的输油管线和压缩机也制造出来。
然后是弹药库的建造,因为之后可能好久不来,弹药也不会用到很多,所以弹药库建造的很小,可以放20枚中程空空导弹和20枚近距格斗弹,8枚5百公斤的制导炸弹,还可以放5千发的机炮弹。
弹药装卸车和相关的工具也制造了出来,准备到时候让那3个地勤人员学习下弹药安装和拆卸。
一些维修设备王建昆考虑一番还是制造了出来,还专门做了一间设备房放那些维修工具和设备,到时候撤离时看再制造一艘运输船一起运走。
这些都制造和建造完成后,时间已经来到6点多,王建昆想吃海鲜不想吃罐头和米饭了,于是制作了一张渔网和捕鱼叉,驾驶快艇往鱼群经常逗留的海域开去。
有超能力实时跟踪的王建昆捕鱼很简单,最后都没用网,用鱼叉叉中一条5斤多重的老鼠斑,还抓了好几只小青龙,一些扇贝,蛤蜊,海瓜子等都采集了1斤左右的样子。
看了下铁桶,收获满满,于是打道回程,路上一路收集铁元素和铜元素,制造出了蒸锅和煤气灶。
在1号房间门口,王建昆支起煤气灶,架上大蒸锅,放了超能力过滤出来的淡水,一锅把海鲜都蒸了。
蒸熟后掀开锅盖,一股浓浓的海鲜味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和盘子把海鲜夹出摆好到餐桌上,在南海的漫天星斗下,王建昆美美的享受着海鲜大餐。
配料是王建昆从家里带来的醋和酱油还有辣椒酱,虽然吃法不符合资料上介绍的海鲜吃法,但是王建昆觉得嫩滑的老鼠斑肉和龙虾肉蘸着醋和酱油吃很好,几种贝类抹点辣椒酱就更美味了。
吃饱后把剩下的壳丢到边上的垃圾池里,然后到浴室洗漱一番,准备晚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在他睡觉的时候,美军亚太地区总部的情报人员确睡不着觉了。
4月7号晚上,弯弯省,菲律宾的几个观测雷达都有记录下王建昆驾驶证的Y-1,然后白天的时候几个观察点的数据回传到设在夏威夷的亚太地区总部。
情报员分析了传过来的数据,发现居然有一架飞机以亚音速飞行了那么远的距离。
雷达数据显示这架飞机跟已知的所有型号都不同,然后结合其飞行速度,已观察到的飞行距离,还有飞行方向,居然判断不出对方的来历。
如果说是对面大国的新型轰炸机,从已知的情报看又不像,因为对方跟他们交过底,而且之前也收集到了对方的军用飞机情报,确实没有这个体型的小轰炸机。
如果说是战斗机,那这飞机的航程也不对劲,从观察到的起点到观察终点,差不多已经有2千公里,再算下未观察到的那些路程,岂不是有3千公里的航程,这跟收集到的情报明显对不上。
而其他国家在这个方向上显然是不可能有这款飞机的,因为都在美军的掌控之下。
所以美军亚太地区总部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一情报,专项会议和武器专家的分析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既然分析不出什么情报,那就主动去收集,根据这架飞机进入观察范围时的来向,还有最后飞离出观察范围时的去向,亚太地区总部决定让冲绳基地加强东海方向的巡逻,夜间也要排出侦查机。
而菲律宾南部的基地也要派出飞机重点巡逻南海,势必要找出这架诡异飞机的来历。
月底双倍月票,喜欢本书的朋友请把手上的票票砸给作者吧
95.双倍月票开始了,求月票啊
双倍月票开始了,求月票啊 双倍月票开始了,求大家投月票呀!为了努力更新的动力,请投票砸我吧!
第94章 南海风云 下
1982年4月9号一早,王建昆在闹铃声中醒来,此时的时间是早上5点半。
窗户上已经投射进来了日出的光芒,所以不用开灯了,在晨光的照耀下起床打水洗漱。
昨晚的海鲜吃得很爽,但是早上就只能是热下罐头和米饭吃了,毕竟时间紧张,没那个精力去用超能力制作好吃的。
吃完早餐后王建昆来到海边长堤,用超能力制造航空煤油和润滑油。
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需要不断的调集小岛上的树木里的碳氢元素到油库里组合成航空煤油和润滑油。
树木和灌木杂草等好像是被从中心吸干了一样,一片片的倒塌然后消失,留下一地的水还有部分颗粒物,那些是富集的钾,磷,镁等元素。
这座小岛上靠近长堤的1000多平的的树林和灌木丛就这样变成了60多吨的航空煤油和4吨各种润滑油。
露出来的的地表王建昆进行了平整,进行了水泥硬化,可以用来当做后续训练的操场。
接着就是制造Z-1战斗机了,在最靠近岸边的长堤的第一个泊位上,把各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从靠近水面的浮筒开始从下往上组合成需要的结构,这个过程就跟设想中的3D打印一样,只是王建昆的超能力控制得更精细,可以进行原子级别的塑造。
因为已经进行过一次制造,所以花费的时间很少,也就不到10分中,长堤下面的海底因为被抽取了很多铁元素,所以水深又增加了不少。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又制造出加油管道,从油库接通到长堤,然后按动开关把航空煤油加到Z-1的油箱里。
然后又用小推车从油库取来润滑油和液压油,从仓库取来添加润滑油和液压油的工具,把它们加到飞机的不同部位。
加完油后王建昆用超能力检查了一遍,确保添加到位了,然后把油桶和工具又推回了原来的位置。
这次手动加油是为了之后受训人员来岛上做的预演,因为之后都要让他们进行这些作业,所以各种工具王建昆都要用一遍确保能用好用。
加完油后王建昆从长堤上制造出来的可移动登机梯进入到驾驶舱里,然后启动飞机发动机。
在发动机预热和给电池充电时,王建昆按照起飞前的操作手册一项项检查过去,这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毕竟这是飞上天的东西,万一出现意外就是失去生命,同时做这些检查也是为了之后教导小舅的飞行员积累经验。
检查完毕后,发动机也预热完毕了,各运动部件也润滑到位,于是驾驶飞机离开泊位。
一直驶出防浪堤,调转机头迎着海风吹来的方向,把油门加大,Z-1加速前进,当速度表显示已经达到230公里每小时,飞机有离开海面的迹象时,王建昆保持油门不变,把操纵杆往怀里拉,机头抬起,飞机就此离开海面,速度陡然加快。
然后继续加大油门,让飞机加速冲向碧蓝的天空。
此时的飞机是朝向南海方向飞的,这个方向上没有大型的岛屿,两边离陆地有几百上千公里,所以王建昆放心大胆的加速。
待飞到5千米高度左右,王建昆测试了下飞机的最高时速和油耗,结果表明最高速度达到了1160公里每小时,不过这个速度王建昆用超能力检查飞机状态时发现发动机震动幅度有点大,导致机械磨损速度陡然加快,所以只在这个速度飞了2分钟就开始减速,待减到1130公里每小时时,震动就回到正常值了。
接着测试了按照11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时的油耗以及按照巡航速度1000公里每小时飞行的油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邮箱满油状态起飞,可以巡航2300公里,如果以最大的安全速度飞,可以飞1900公里,这个航程已经能够满足作战需求了。
这些都测试完成后,王建昆驾驶着Z-1接着进行了战斗航行,最高飞到12000米,然后进行了模拟攻击空中目标和海上目标。
在空中飞行了2个多小时后,王建昆驾驶着飞机降落,驶回到最靠岸边的1号泊位。
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外面的阳光非常毒辣,王建昆不得不给自己覆盖一层防紫外线涂层。
然后驾驶着快艇沿着海岸线收集元素,准备用于制造空空导弹和制导炸弹。
来回跑了两趟,把收集来的铁,铜,锰,铝,碳等都汇集到长堤上,再从Y-1飞机的货舱里取出一些金,银,铟,锑,锌等元素,组合起来制造出4枚近距格斗弹,4枚中程空空导弹,2枚5百公斤的制导炸弹。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取来装弹工具,先安装了4枚近程格斗弹到Z-1上,接着又把4枚中程导弹安装上去。
安装完成后把飞机油箱里加了5吨航空煤油,然后驾驶着满弹半油的Z-1飞上天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在满弹半油的状态下,王建昆得出飞机起飞速度至少要达到300公里每小时,其爬升速度也慢了20%左右,在高空测试出了最大速度还是能耐达到1130公里,只是油耗增加了5%的样子。
因为还没有制造靶机,所以还不能测试导弹,在飞了半个小时得出了满弹情况的一些气流变化数据后,王建昆就驾驶飞机返航了。
中午王建昆简单加热了罐头和米饭吃,然后在空调房里好好休息了2个小时,避开正午毒辣的太阳。
下午醒来后王建昆另外选了个高地制造了短波电台天线,还有就是控制靶机的天线,接着在雷达控制室旁边制造了一个电讯房用于安置短波电台和靶机遥控器。
接着来到之前平整出来的空地上,王建昆制造了4架靶机,照样用了火箭助推,可以让飞机快速获得高速。
待到下午4点左右,阳光西斜,王建昆用超能力控制着4架靶机起飞,两架往南海方向,两架往越南方向,在离岛80公里,高度6千米左右以900公里左右的时速绕半径10公里的圈飞行。
在雷达屏幕上确定4架靶机都到达预定空域后,王建昆驾驶Z-1战斗机飞上天空,先往越南方向飞,打开机载雷达搜索,发现了两架靶机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
于是按照雷达和六分仪的导航坐标在12000米的高空往目标飞去,当距离其中一架靶机60公里时,王建昆发射了中程空空导弹,并保持机载雷达持续照射着目标,这是为了给导弹飞行前面30公里路程时进行目标指引。
当导弹距离目标30公里,王建昆切断机头雷达给导弹的指引信号,让导弹根据自身的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去锁定目标,他则继续用雷达观察导弹和靶机。
靶机是在弧形运动的,导弹在捕捉到靶机后,弹载计算机就开始计算目标的飞行参数,同时开始修正导弹的飞行轨迹。
不到1分钟,导弹就命中了靶机,机载雷达上显示靶机位置爆发出一个闪光点,这是大量破片反射的雷达波。
接着王建昆在距离另一架靶机10公里左右的位置发射了近距格斗弹,也顺利命中目标。
然后调转机头对着南海方向飞,因为已经预知了靶机位置,所以王建昆早早打开雷达搜索,这也是为了测试根据F14的雷达改进的机载雷达的性能。
在140公里左右的位置上,雷达上出现了两个目标,计算了下距离和角度,确实是靶机,于是按照刚才的打击方式,分别用一发中程导弹和一发近距格斗弹打下了两架靶机。
整个打靶过程持续了半小时左右,测试结果非常完美,导弹全部命中,改进的机载雷达性能也比F14原版的强上不少,于是带着剩下的4发导弹回到1号泊位。
再接再励,王建昆在岛上远离基地的另一端制造了2个陆上靶位,然后用绿色激光器对准着靶标。
接着回到水上机场,卸下4枚导弹,挂载上制造出来的2枚500公斤级的激光制导炸弹。
两枚炸弹比8枚导弹的重量轻一点,所以起飞要快一些,等爬升到6千米左右的高度时,王建昆按照预定的航向先飞离岛屿40公里,然后掉头折返回来,打开激光接收器。
激光接收器很快接收到了绿色激光的那段特定的波长,于是王建昆打开保险,按下投掷开关,两枚炸弹几乎同时离开机翼,待离飞机上百米后,激光制导炸弹弹出两片机翼,弹载计算机不断的修正着机翼的角度,使炸弹的飞行弧形终点与目标吻合。
炸弹前期主要还是滑翔靠近目标,下降速度比较慢,在里目标只有5公里左右时,机翼开始收缩,炸弹快速下降高度,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到后面几乎与目标垂直时,尾翼开始弹出,在弹载计算机的控制下摆动,用于微调弹着点。
在6千米的高空,王建昆看到小岛上冒出了两朵灰色的云,这是炸弹落地爆炸了,于是赶紧降落停回泊位。
骑着制造出来的摩托车快速的往弹着点开去,到了之后发现两发炸弹有一发的落点离靶子中心有12米,一发有8米,这也算是达到预定效果了,毕竟500公斤级的炸弹可是有半径30多米的杀伤范围的。
不过如果要炸桥梁或者碉堡类的工事,那要么就增加投掷数量,要么还要加强炸弹的飞控系统,使精度达到3米左右才行。目前来说这款激光制导炸弹的性能够用了,说不定最近几年都用不到。
既然导弹和炸弹都测试完成了,那就可以着手联系小舅让其安排人来岛上培训并接手飞机了。
回到住宿的房间,先去海边捕捞了一些海鲜,这次就采用红烧的方法做了一个香辣蟹,还有一个油焖大虾。
吃完晚饭后王建昆去到短波电台室联系小舅。
“喂,舅舅,你好啊,你猜猜我在哪?”
“还让我猜,你小子总不会来缅甸了吧?”
“那倒没有,舅舅,飞行员培训得怎么样了啊”
“有5个已经单飞了20多个小时了,有3个也单飞了10多个小时,剩下4个不知道怎么搞的,还没有单飞,我准备让那4个人也转做地勤算了。”
“既然这样,那舅舅,你通知下这批受训的15人,让他们后天包一艘船开到**经度**纬度,我会在12点时到达那,把他们都接到一个海上基地,让他们在基地培训几天,然后让部分人驾驶着飞机直达你们根据地,部分人回到泰国然后返回根据地,你看怎么样?”
“后天就出发?那几个人也只单飞了没多久啊,会不会有问题?”
“不会的,在这边的海上基地还要进行训练的,而且Z-1这款飞机也只是亚音速战斗机,操作也不复杂,所以只要再熟悉下就可以的。”
“那好吧,听你的,我这就通知那15人的队长段皮,让他去包船,后天上午11点一定要到你指定的坐标等你。”
“好,其他什么生活用品都不用带,只让他们配备上电台,到时我会跟他们联系的。”
“嗯,没问题,我把呼号也告诉你,你记下,是******。”
“好的,我记住了,舅舅再见!”
“再见!”
跟小舅确定好接人的时间和地点后,王建昆连夜准备一些生活用品,还有罐头和大米,面条,油料,调料等也制造了够15人吃10天的量。
接着到码头上把Y-1里面的存货搬运到仓库里,然后把货舱改造一番,制作了临时的座位。
4月10号王建昆继续制造工作,先是制造了100吨航空煤油,接着是润滑油,柴油,液压油都装满储存罐,然后制造了5架初教-1,3架Z-1,接着又制造导弹和炸弹,把弹药库都装满。
然后靶机和陆上靶子也制造了出来,等培训完飞行和让他们进行一次实弹打吧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