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其实还是蛮期待吴禄贞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并不会整天想着要把所有位置上的人都变成向自己效忠的私人才能安心。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来说,没有什么人比他更知道这个国家将要迎来怎样的苦难。在这个时候不能尽快整合国内所有的力量建设祖国,那么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好比现在看起来众望所归的袁世凯,虽说革命党人推崇的是孙文、黄兴和同盟会,但是地方的实力派和外国列强看好能够稳定中国局势的,却只有这个北洋领袖。如果不是吴川所率领的革命委员会的崛起,满人权贵大约还会抱有只要袁世凯忠于大清,大清就能挺过这一关的想法。
只不过身负众望的袁世凯虽然左右逢源,一边逼迫清皇室退位,一边迫使临时政府让出了大总统的位置,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最大赢家。只是之后他不欲同革命党人分享权力,导致本就脆弱的北洋政府执政基础破裂。
袁世凯的这个中华民国首任政府的执政基础,实际上是北洋军事集团和革命党人的联盟,地方实力派是畏惧于这个联盟在军政上的压倒性力量,北洋军事集团拥有军事上的优势,但是政治上的优势却在于革命党人这边。
当袁世凯拒绝同革命党人分享权力之后,他也就失去了在政治上领导中国的合法性。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军阀也就不再受到中央政府的束缚,因为袁世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天下人,他这个大总统的权威并不是来自于崇高的政治理念而是他手中掌握的北洋军。那么只要手中拥有军队,自然也就能当一当地方上的土皇帝了。
于是试图独自掌握大权的袁世凯,最终却成为了一个众叛亲离的独夫民贼,甚至还要被日本人用21条打脸羞辱。但凡后世只要有些常识的普通人都知道,袁世凯其实称不上什么枭雄,不过是一个搞不清楚时代发展变革的旧派精英人物。连石敬瑭都比他强的多,起码石敬瑭当儿皇帝的时候,还不是被身边人哄上去的,而是自己的本意。
在共同的敌人没有消灭之前,就想要剥夺盟友手里的权力,从历史上来看都是在削弱自己壮大敌人。吴川自然是不会去犯这个错误的,不过他也真心希望能够把一些暂时的盟友变为革命的同志,从而扩大党的力量。
只是吴禄贞的犹豫不决让他颇为遗憾,也知道此时并不是邀请对方入党的恰当时间,于是便话题一转,向对方询问起了当前前线的敌我对峙局势。
吴禄贞听着吴川转换的话题,心里也不觉松了口气,顺着吴川的问话化去了自己的尴尬。两人站在铁路旁的草地上交谈了约半个小时后,蓝天蔚终于坐着一辆卡车改装的移动指挥车开了过来。
和吴禄贞不同,蓝天蔚并没有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他和张绍曾一样都是那种顾全大局的人物,所以虽然有着进步的要求,但并不是能够扛起领导革命的责任。这两人在革命风潮中的瞻前顾后,差点就让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的起事化为了泡影。
如果不是第二十镇进步官兵的坚持,吴川给与他们的无线电台和资金的支持,长春起义能否如此迅速获得成功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只不过蓝天蔚比张绍曾、吴禄贞更早醒悟了过来,明白光靠热血口号的鼓动和军队的单独反抗是无法对付满清朝廷的,所以才没有在长春起义之后随两人南下,转而投入了革命委员会的怀抱。
蓝天蔚的选择获得了革命委员会的信任,所以他的第二混成协和原先的第二十三镇混编为第四师后,军事委员会就把这只部队交还给了他。这也是革命委员会编制的第三只主力师,对于他的信任不可谓不深了。
唯一让蓝天蔚有些遗憾的是,第四师并没有来得及在战场上发挥出什么作用,只是成为了第二、三师的大预备队,和围困公主岭日军的守备队。
在此前作战中,第二、三师所取得的战绩,还是极让这只新组建的第四师上下眼红的。在此前同长春满铁附属地日军守备队的交战中,第四师不仅获得了长春市民的称赞,还报复了之前日军守备队攻击长春北大营的仇恨。
只是第四师取得的这点荣誉很快就被第二、三师所获取的胜利给掩盖了,之后长春市民见了留驻在长春的第四师官兵就要问一问,他们是不是第二、三师的官兵,这令才当了几天英雄的第四师官兵格外的失落,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被人抢走了一样。
军队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团体,当官兵们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他们唯独对自己的生命是非常在乎的。但是当官兵开始在乎起团体和自己的名誉时,却又是他们觉得有许多东西比自己的性命重要的多了。
就如同过去拒绝向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大桥发起进攻的第二十三镇官兵们,他们却愿意去为陌生的学生出头向日本铁路守备队索要被抓人员。现在他们则也希望能够站立在战场的第一线,赢得和第二、三师一样的荣誉,而不是坐镇于后方和日本人一起对挖战壕。
作为这些官兵的主官,蓝天蔚自然是希望能够满足这些部下们的要求,这将令他更能得到新老部下们的拥戴。只是蓝天蔚也知道,能不能把第四师调上最前沿,并不是向吴川说几句好话就行的。起码他要在这位面前表现出第四师对于军事委员会交代任务的执行力度,才能让对方在军事委员会的会议上想到第四师尚可一用。
对于吴禄贞这位同僚相对于军事委员会决定所表现出的独立倾向,蓝天蔚是不怎么认可的。在吴禄贞眼里,军事委员会除了吴川之外,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些不知所谓的笨蛋,哪怕是那位声名鹊起的朱和中,也不过是德国顾问团的传声筒而已,个人对于整个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战术几乎并没有什么主见。
在私下的闲聊里,这位的看法就是,军事委员会管理好军备生产和后勤供应就可以,作战指挥权应该全面下放给前线真正了解什么是战争的将领。
蓝天蔚只能部分同意吴禄贞对于军事委员会的看法,军事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在革命前都只是老师、工人和商人,说他们不懂战争这话也算不得什么诋毁。
但是这个军事委员会能够下决心作战、接受德国顾问团的建议和提供后勤供应已经足够了,起码国民革命军失去了他们这些将领还能坚持下去,但是如果失去了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恐怕立刻就要崩溃。所以蓝天蔚是不大赞成,吴禄贞想要让国民革命军同革命委员会相提并论的想法的。
当然他也不会去做一个告密者,只是他会坚持在吴川面前表现出对于军事委员会的服从和对党的靠拢,以确保让吴川把自己同吴禄贞分别看待。虽说国民革命军现在依旧缺乏军事指挥人才,但是不被这位主席待见的军事人才,如蒋百里和张绍曾现在还在哈尔滨军政大学里翻译着德军和日军的军队条例呢。
因此坐在车上的蓝天蔚一直不滔滔不绝的为吴川解说着公主岭这边日军和第四师的防御势态,和双方这些天各自挖掘防御阵地的进展,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意思。
他们所乘坐的这辆指挥车是加装了一层薄钢板的,不过透过钢板上的几道长方形口子,并不妨碍吴川观察到车外的状况。从缺口看去,铁路对面一道长长的铁丝网把公主岭的民居和铁路进行隔离,铁丝网和铁路两侧还在挖掘着两道壕沟,革命军的将士在这边倒是干的热火朝天的,而铁丝网另一边的日军同样没有闲下来。
虽然那些日军没有铁丝网和合适的工具,但还是10余人一队分散在一条直线上,极为卖力的在挖掘土壕,吴川耳边不时还能传来对面叫喊的日本式劳作号子,听起来倒是充满了异国情调。
只不过在交出了周边的高地之后,日军所驻扎的地区就成为了一个南北宽1.5公里,东西宽1.1公里,北宽南窄的一个梯形区域。东面沿着铁路这段设为了非交战区,其他三面则暂时停火了。不过凭借着从长春运来的铁丝网和拖拉机,第四师不仅正快速的把公主岭的日占区围成了一个大号集中营,另一边革命军还在修建一条临时军用的铁路,从原来的铁路以东绕了个弧线,以彻底脱离公主岭日军枪口下的直接威胁。
吴川乘坐着卡车一路观察下去,差不多开到了了公主岭西面的东辽河,方才掉头返回蓝天蔚在公主岭北面的师指挥部。这一番视察,加上下车同革命军部分部队的问候,使得他们返回的时候已经快要午后一点了。
在回到了第四师的指挥部之后,吴川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站着院子里对着蓝天蔚说道:“第四师对于公主岭的围困工作,我也算是看过了。总体来说还不错,虽然日本人也在内部挖掘壕沟,但是我们的目的就是不许他们突围,然后引诱外围的日军援军来攻。因此你们围困的这些日军越严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就越有利,暂时我们并不打算消灭公主岭的日军,所以你们不必着急想着进攻…”
第362章
月2日-4日,吴川花了三日时间视察了从公主岭到四平前线的部队,接见了几乎大部分营以上的军官和一小部分普通战士,也实地观察了公主岭、四平前线的敌我态势和己方防御阵地的修建进度,并和前敌指挥部的五位主官进行了深入了的交流,了解了这些前线主官对于军事委员会作战指令的一些看法。
这次视察让吴川加深了对于部队官兵的了解,也及时修正了军事委员会某些不切实际的指令,并重新调整了一些后勤供应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调整,就是增加了一条和郭家店阵地平行的东西向军用铁路线,和在前线设立自来水供应系统。
军事委员会之前显然没有考虑到,重炮营脱离铁路之后移动不便的问题。即便是铁路附近20公里以内,在没有硬化路面和可靠的牵引车的帮助,重炮也要先拆卸再组装。虽然德国是最先研制出汽车的国家,但是直到现在德国也没有把汽车和火炮牵引动力结合起来,革命委员会自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修建了这条平行铁路之后,重炮营就可以迅速的在阵地后方进行移动,在关键时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条铁路也将使得物资的运输变得更为轻松一些,作为前敌指挥部所设想的最后防线,郭家店防线是作为半永久工事来修建的。
这条防线分为了三道阵地,纵深超过3.5公里,除了需要挖掘大量的壕沟之外,还要修建多处铁丝网、用水泥和钢筋修建的火力点,隐蔽的防炮洞、救护所等,这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机械、人员和超过30天的长工期。
按照前线主持施工的德国军事工程专家所言,这处防线是汲取了朝阳坡攻防战的经验后重新改进的设计,就算日军调动了攻城重炮,也无法摧毁阵地上大部分火力点。因此只要国民革命军能够有充足的人力填充在这里,而日军又无法绕道进攻的话,那么这道防线足以抵得上德军3-5个师的战斗力。
这位军事工程专家对于日军的战斗力的评估是,一个日军师团大约和德军0.75个师的战斗力相当。虽然吴川不知道这位德国工程师是怎么计算出这样一个有零有整的数字的,不过即便放宽了计算,以1:1的战斗力衡量,这道26.7公里的防线能够抵得上日军三个师团的正面进攻,那么也就达到了军事委员会对日想定作战的基础了。
因此确保防线在12月前完成,就成为了吴川最为关心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他对于四平和十家堡两道前沿防线的修建,都排在了郭家店防线的重要性之后。
而自来水供应系统,则是四平前线官兵提出的最大愿望。之前一直顶在第一线的革命军官兵们,最为痛苦的就是断水问题。这并不是说四平是一个缺水的地方,相反四平南北都有河流经过,平原地区挖深3-5米就会渗出地下水。但是在战场上谁敢喝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水呢?
在连续的战斗中,战场上来不及清理的尸体早就污染了地表水源,那些不听军事条例劝告喝了生水的人,很快就染上了疾病。和国民革命军、日军相比,缺乏后勤充足供应和严肃军纪的清军是最大的受害者。
北洋军虽然是满清新军中战斗力最强纪律最好的部队,但是这种强与好也只是相对其他新军部队而言。袁世凯在任时,北洋军的供应还算充分,纪律也算严明,毕竟袁世凯是首创北洋军军歌的开明人士,因此他参照西法制定的军律还能跟得上列强军队的进步。
但是北洋军和日军一样,都有着一个严重的缺点,只注重于战场上的即时战斗力,却轻视后勤上的供应。对于这些留有大量旧式思想的高级军官来说,在他们的心目中战斗就是决战,在一次性的战斗中消耗掉大量人员,自己的后勤自然也就没什么压力了;而如果自己能够取得胜利的话,自然就能从敌军那里获得补给。
欧洲列强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受到了教训,了解了后勤的充足供应对于长期作战的重要性。日本人则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才受到这样的教育,但是限于日本的国力,日本也只能稍作改进,而不是全面同欧洲列强的陆军后勤供应接轨,否则日本就别想发动什么战争了。
但是对于北洋军来说,这只组建后从未投入实际战场的满清第一强军,还是第一次投入这样高强度的作战。在动不动就要连续一整天的作战中,他们根本不能如同平日训练的时候那样有空停下来生火烧水。而战争开始后四平附近居民的逃离或被革命军组织撤离后,他们也抓不到可用的夫子。
于是在战争开始没多久,普通士兵的士气就跌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因为没有专业的后勤供应组织,清军士兵不是饿着肚子打仗,就是忍耐不住饥渴喝了被污染的地表水而染上了疾病。
北洋军内任人唯亲的发展结果,就是让军中最有油水的营务处和军需处变成了军中大佬的亲戚聚集地,这些对于军事和物流组织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占据了这些位置,就是为自家人捞钱的,而不是为军队组织有效的物资供应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奉天城外尚能轻易击溃起义联军的满清第一军,在四平前线却被国民革命军一次冲击就溃散了。因为在国民革命军发起进攻之前,清军士兵的士气已经为自己的后勤所击败了。
而国民革命军和清军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吴川在设想组建这只军队的时候,就是依托于充分的后勤供应来设计的。在说动了德国皇帝和德国总参谋部之后,吴川也获得了大量的充裕资金,这足以让他可以充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造这只部队。
因此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们对于后勤的重视程度,首先已经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在德国顾问团的帮助下,国民革命军的后勤体系不仅比日军健全,也超过了俄国人。于是对于前线官兵的需求,很快就送到了前来视察的吴川面前。
在解决了这些突发问题之后,吴川终于在月5日上午坐上了返回长春的专列。就在吴川乘坐的列车向北开去的时候,一列专列也在铁岭车站停了下来。
第八师团师团长山根武亮中将慢慢走下了火车,看着站台上遍布的日军士兵,人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一时情不自禁的对着身后的副官阿部规秀说道:“我还以为自己是过来组织进攻的,但是现在看起来倒像是来收拾残局的。”
对于山根武亮中将的抱怨,阿部规秀少尉也只能迎合着说道:“只要大家知道师团长阁下到了的消息,一定会振奋起精神来的,支那军总不可能比俄国人还可怕。”
只是中将并不认同身边这位年轻少尉的看法,出生于嘉永六年的他已经快要59岁了,作为工兵出身的他之所以能够担任一任师团长,也是拜他长州出身的背景所致。要不然以他的出身兵种而言,在日本陆军中是无法出任野战部队主官的。
结果这个给他带来荣誉的职务,现在却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可预测的麻烦。谁能想到关东都督和第五师团的主官会给支那革命军一锅端了,于是原本在朝鲜混日子的山根武亮就被寺内总督推上了解救满洲驻屯军的位置。
事实上山根武亮觉得,朝鲜驻军中更适合这个任务的,应该是第十师团的师团长小泉正保。这位水户出身的中将虽然不被寺内总督待见,但却是真正从野战部队中一步步升上来的。只是那位正带着第10师团四处剿灭朝鲜义兵,部队分散在朝鲜各地一时半会根本集结不起来,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悠闲的第八师团身上。
对于其他陆军将领求之不得的作战机会,对于山根武亮来说却是一根鸡肋。因为他现在的军中阶级已经升无可升,工兵出身的将领,中将就已经到头了。而对手又是向来为帝国所鄙视的支那人,甚至还不是帝国陆军值得关注的北洋新军。这一仗打好了是本分,打输了可就是众矢之的。
最令山根武亮觉得头疼的是,原本已经确定这场反击战由国内的派遣军作为主力,第八师团的任务就是稳定住战场的局势,不能让国民革命军南下夺取奉天。至于公主岭被围困的大岛义昌和第五师团残部,在寺内总督和明石参谋长反复的讨论下,基本已经放弃了救援的想法。
虽然丢了一个陆军大将和一个师团会让陆军很丢脸,但总比让第八师团急急忙忙的反攻再失败一次要好。到了如今,大家也只能希望大岛大将和大谷中将能够为帝国陆军保留一些脸面,不要被支那革命军给俘虏了。
只是这个决定作出了还不到两天,从奉天传来的一封电报却又让寺内总督改变了主意。电报上一共只说了两点,一是支那革命委员会中了帝国外交官的缓兵之计,选择了停战谈判,而不是一鼓作气的消灭公主岭被围日军;二是列强的态度有所改变,包括英国盟友在内,都对帝国陆军的战斗能力产生了怀疑,意图将南满问题国际化。如果陆军不能尽快在战场上作出一次漂亮的反击,向各国表明自己能够控制住南满的局势,那么帝国的外交立场将会陷入困境。
山根武亮内心是拒绝这种为了向各列强证明自己,而不顾形势发动作战的主张的。只是在寺内总督的施压下,他不得不服从了对方的命令,务必在8日之前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底线是收复四平地区,最高目标则是解开公主岭之围。
第363章
对于山根武亮中将的到来,南次郎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沮丧,倒是隐隐有了解脱的感觉。虽然这位中将阁下平生最为出色的功绩是修建了台湾铁路,而不是在战场上耀武扬威,但是有了他的到来,南满的部队总算是有了一个主心骨了。
满清第一军从四平前线的撤离,使得南次郎想要继续反击四平革命军的计划破了产。不过也算是让这个差点魔障了的关东都督府参谋清醒了过来,意识到关东都督府此次背上战败的责任已经成为了定局,试图依靠少数部队的冒险去解救被围部队,不过是再给革命军多送一些战绩去。
因此依托从朝鲜增援的第八师团部队稳定住前线,才是他将功赎罪最好的选择。当然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真正应该承担起责任的应当是坚持北上冒险的大岛都督和无能的第五师团主官。只是在这场失败中两次抛下部队逃亡的自己,事后估计也该被强迫退役。
在山根武亮中将到来之前,南次郎就处于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之中,等到中将的到来他也算是卸下了担子,不用再强迫自己想什么冒险的计划了。
南次郎长吐了一口气,便向着站在火车边上中将走了过去,对着他行礼问候道:“欢迎阁下的到来,根据参谋本部昨晚传来的最新命令,从此刻起南满部队的指挥权将正式移交给阁下。”
山根武亮瞧了一眼这位这位长州派的后起之秀,摇了摇头抱怨道:“根据参谋本部的命令,我只是在北清派遣军抵达满洲之前暂时领导南满部队。再说了,除了我们第八师团之外,南满现在还有其他帝国的部队吗?”
南次郎身后的几位年轻军官听了这话都涨的满脸通红,只有南次郎若无其事的说道:“中将阁下有所不知,第五师团尚在公主岭坚守,只要阁下下令的话,我想第五师团还是愿意为皇国献身的。”
山根武亮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冷哼了一声后说道:“第五师团能够继续坚守公主岭就是对皇国最大的贡献了。先带我去大本营,让第八师团的师属司令部安顿下来,顺便和我说一说这里到底是个什么状况,除了第八师团外,我还能动用什么力量。”
南次郎答应了一声,立刻让开了道路引导中将向车站外走去。在前往铁岭大本营的路上,南次郎简单的向山根武亮汇报了自己手里掌握的兵力。
事实上南次郎想不简单的汇报也成,除了他从旅顺要塞抽调出来的2个野炮兵大队加上第五师团遗留下来的一个野炮兵大队组成的独立野炮兵联队还值得一提之外,剩下的只有两个士气低落的独立守备大队和一个残缺的步兵第21联队了。
剩下的便是从各满铁附属地内抽调的在乡军人组成的治安大队,虽然总人数勉强超过了7000,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4000人不到,剩下的只能用来做些守卫仓库和维持铁路沿线治安的辅助工作。而且铁路沿线的治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沉重了,因为在日军大举抽调铁路沿线上的兵力之后,南满铁路及安奉铁路沿线的土匪便开始活跃了起来。
和过去这些土匪一冒头就被日军和地方官府合作打压不同,现在这些打着反日旗帜的土匪不仅公然在铁路沿线自由活动,还得到了地方民众的支持。除了凤凰城一带巡防营右路统领马龙潭还能稳定住地方治安,其他地区的铁路被劫案件已经迅速上升了。
在南方和北满革命的煽动下,满洲的地方官吏已经基本放弃了治理地方的权力,以避免自己同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一起殉葬。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满清的东三省总督都无法掌握奉天城之外的局势了,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该向谁交涉施压。
山根武亮听完了南次郎的报告之后,不由嘲讽的批评道:“这就是大岛都督想要的满洲?打倒了无能的满清政府对于满洲的统治,然后留给我们一个到处都是麻烦的自由满洲?这样下去,帝国需要往满洲调拨多少驻军才能压制住满洲民众的反抗?南满铁路现在到成了帝国在满洲最大的软肋,帝国总不可能真的在每公里铁路边上都放上15名士兵吧?”
南次郎只能婉转的为关东都督府的决策分辨道:“大岛阁下只是希望能够扩大帝国在满洲的特殊权益,并未想要煽动支那革命对付满清在关外的统治。支那革命委员会和我们支持的辽东同盟会根本不是一路人,这确实是一个意外。
而且在俄国人支持下的支那革命委员会,从一开始就在针对帝国在南满的特殊权益,哪怕大岛都督不带着军队北上,支那革命委员会也迟早要为了南满铁路和帝国发生冲突的。大岛都督不过是提前引发了这个麻烦,并不是主动制造了这个麻烦。”
山根武亮不满的回道:“我倒是宁可他不要提前引发这个麻烦,他现在给陆军、给总督和元帅阁下制造的麻烦才是真正的麻烦。那里又是怎么回事?”
南次郎跟着山根武亮停下了脚步,顺着对方的视线看去,发觉了军营门外几名军官和卫兵正纠缠着,他不由汗颜的向中将说道:“这是支那革命军放回来的几名第九旅团的军官,他们带回了第九旅团长的遗体。第九旅团长川村少将虽然自杀殉国了,但是他在自杀之前命令第联队的官兵放下了武器,下官实在不敢擅自决定对他遗体的处理,因此令其棺木暂时搁置在了车站仓库内。他的这些部下是乎对于下官的处置不甚满意,因此这两天天天过来要下官给出一个说法。”
山根武亮皱了皱眉头后说道:“这种时候还闹这样的事情,这是嫌将士们的士气不够低落吗?既然我们处置不了,那就尽快送回国去,让陆军省的那班官僚们去头疼吧。”
这话倒是正中南次郎的下怀,他早就想把川村宗五郎的遗体弄走了,这遗体留在南满一天都是在提醒着第五师团的残存官兵们,正是他的撤离断了第九旅团的后路,才导致了川村少将的殉国。尽快的把对方的遗体从前线弄走,并将那几个带回遗体的第九旅团的军官送回国内去,才能抹去他在川村少将殉国事件中不光彩的形象。
南次郎对着身后的一名军官吩咐了几句,很快这位军官就带着一队士兵上前将在军营前闹事的佐佐木到一等人带走了。
转过头来看着中将的脸色变得好看了一些之后,南次郎赶紧趁机问道:“那么阁下,你打算什么时候召开军事会议?”
山根武亮不以为然的说道:“不着急这个,先让师团参谋部和你交接了铁路管理权和后勤仓库。第八师团还有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野炮兵联队在鸭绿江对面呢,不把他们运过来开什么会议也不顶用。另外第八师团来的仓促,许多物资都来不及运输,关东都督府和满铁要协助补充,特别是炮弹和御寒物资一定要充分。”
对着南次郎交代了几个要点之后,山根武亮便留下了自己的参谋长白水和南次郎就细节问题进行讨论,而他自己则先去安顿自己的办公场所了。
第八师团主力的到来,和山根武亮中将镇定自若的表现,总算是安定住了铁岭大本营日军官兵的心态,让他们觉得心里有了底气。之前面对着南次郎这个两次在战场上丢下同僚逃亡的上官,第五师团的残兵可真是没什么信心能够挡住支那革命军的南下。
虽然山根武亮中将到达铁岭后也没做什么,但是莫名的营中官兵就安定了下来,恢复了日常的纪律。只是中将自己却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轻松,特别是他抵达铁岭大本营还不到半日,寺内总督的电报又已经发送了过来。
山根武亮有些不能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参谋长白水问道:“你确定这是寺内总督发来的?不是什么其他人在胡闹?什么叫堂堂正正的和支那革命军交战,还要邀请各国武官观战?我们这究竟是在作战还是在演习?总督阁下是不是吃错…糊涂了。”
白水参谋长装作没有听到上官对于寺内总督的不敬之辞,一板一眼的回道:“下官已经核对过了,而且也向对面确认过,确实是朝鲜总督府的来电。而且为了确保此次作战的万无一失,总督阁下同意把交火时间推后到10日,参谋本部也会派出作战课课长铃木庄六大佐前来指导。预计铃木课长会在三日内抵达。”
山根武亮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长叹了一声说道:“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总督阁下操纵的木偶,为了挽回陆军的颜面,总督阁下未免过于冒险了,我有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白水参谋长下意识的看了看左右,方才压低了声音向中将提醒道:“也许这并不是总督阁下一人的意思,总督阁下也许能够调动陆军省,但未必能够让外务省配合陆军。”
山根武亮此时也醒悟了过来,不过他可以对寺内总督抱怨几句,但是对于那位陆军中的太上皇却不敢有什么不敬的言论。只能咽下了自己的不满问道:“那么外务省打算什么时候中断调停谈判?”
白水一字一顿的说道:“10日凌晨1点-3点,总督希望我们能够在当日凌晨5点-6点发起进攻,不要给革命军过多的准备时间。”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第364章
在长春城东四道街路南有一幢两层半的洋楼,即在两层楼的屋顶上又搭建了一个高耸的塔楼,故被长春市民称之为两层半楼。这便是日本正金银行长春出张所,也是长春老城东区最高的一幢建筑,登上最高处的塔楼,不仅能够看到整个长春老城的景物,连城外的田野、河流也尽受眼低。
据说日本人为了修建这幢大楼足足花掉了18余万日元,目的就是想要压倒同城的道胜银行长春分行大楼,以显示日本在长春的特殊地位和正金银行的财力。当然也不排除日人借助这座长春第一高楼观察全城,以更好的收集本地情报。
不过往日在外趾高气昂的正金银行日本职员,在革命委员会和日本满铁护路军发生冲突之后,开始对中国人变得谦逊了起来。而今日出张所干脆就关了门,主任工藤站在二层办公室的窗前,透过窗帘的缝隙小心的观察着下方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