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著,张虞想起什么事,说道:“伯宁让子循抽调百人前往护卫程夫人,余者于营中戒备。”
“诺!”
程夫人于张虞有恩,虽然今下张虞地位上升了,但张虞还是要记得程夫人往昔的恩情。
很快,张虞在许褚与左右十余骑的护卫下,策马赶往百郡邸。
而今下的百郡邸戒备森严,兵马头裹白市而立,或披甲持矛,或引弓握弩,
一片肃杀之景。张虞至时,刷脸已是没用,需要由京骑出示的信令才能入内。
“济安!”
“孟德兄!”
张虞走没几步,便遇见同受传唤而来的曹操。而曹操一见张虞一行人,便瞧见虎背熊腰的许褚。
“数日不见,不知济安身后猛士是为何人?”曹操问道。
张虞笑眯眯说道:“为孟德兄同县之人,许褚,许仲康。虞至豫州征讨葛陂贼时,得见仲康擒贼来献,赏其勇武,遂征辟为门下督。”
得闻许褚受张虞征辟,不知为何曹操略有不适,好似什么重要的东西被夺走,心中多有忌妒。
“济安好运,不仅剿灭贼寇,还得一壮士!”曹操羡慕地说道。
张虞与曹操并行,问道:“孟德以为今下何如?”
曹操收敛神色,说道:“无他,助大将军铲除宦官,以兴汉家天下!”
“与我所愿相同!”张虞笑道。
“请!”
当张、曹二人入堂时,何进与左右亲信分坐于席上,另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同在人群中。
“济安、孟德多有辛苦,今可入座!”
见所招之人尽至,何进挥手让左右关上大门,沉声说道:“昨夜,陛下不幸驾崩,阉人赛硕假借陛下之名招我,若非司马潘隐相报,恐我已中赛硕之策。”
何进神情谦逊,向在座众人请教道。
“今下陛下驾崩,虽无留有遗诏,但依照礼法之制,以嫡长子为储君,而皇子协为皇后所生,我欲辅皇子协为继位。然眼下阉人遍布禁省,赛硕执掌宫中禁军,诸位可有方略教我?”
曹操率先起身,拱手说道:“禀大将军,宦官之势,起于冲、质二帝,在禁省之中滋蔓极广,非一朝所能成势,更非一朝所能杀绝。今天下不可无主,操以为可先拥立新君,再图禁省宦官。”
何进微微颌首,说道:“孟德之言深得我意,然欲扶新君非入宫不可,今恐赛硕于宫中备有重兵,不知何以铲除赛硕?”
“此事不难!”
袁绍说道:“诸黄门侍与赛硕难以同心,大将军不如暗命人通告诸常侍,赛硕假传先君旨意,欲谋害重臣,勒令诸常侍能诛杀赛硕,否则诸常侍与赛硕同罪。”
顿了顿,袁绍补充说道:“昔窦武欲诛宦官而反被其所害,皆因言语泄露,
被宦官所探,不幸中伏身亡。今将军身负重任,统领精兵,部曲皆英俊,乐为大将军效力。故将军拥君之后,当为天下铲除宦官,以名垂于竹帛。”
张虞顺势而起,正色说道:“先拥新君,是为匡正君臣之分;诛杀宦官,是为清平朝廷风气。虞愿率左校营为大将军效力!”
“操与二君意同!”
“术以为可如袁绍之策!”
紧接著,陈琳、刘表、王匡、张璋等一系列官吏起身,纷纷应和袁绍的建议。
“好!”
见众人非铲除宦官不可,何进虽无意大肆株连,但为了赢得众人的支持,按剑起身,环顾众人。
“诸君皆有慷慨报国之念,进欣喜至极!”
何进沉声说道:“勒令诸常侍斩杀赛硕,将先帝灵枢呈于大殿。而诸将军随我至大殿,拥立新君。”
“诺!”
在何进与诸卿筹备拥立刘辩之时,宫内的宦官已是吵成一团。
张让负手步,神情阴沉,已无往昔胸有成竹之神色。
“怎么办啊?”
段头大不已,说道:“赛硕小子非成事之辈,竟让属下司马潘隐走露消息!”
“早知今日,你我岂能与赛硕谋划,今招惹何氏,令其动用兵马,恐难幸存!”赵忠哀声说道。
“何必这般忧愁,昔陛下险废何皇后,皆得赖你我出资力保,何皇后才不至于被废。且何进之所以能拜大将军,与你我谋划多有关系。”
郭胜对众人说道:“何进来信言,他之所以聚集禁军诸将非为讨我,而是为拥立皇子辩为帝。赛硕假传陛下遗诏,按汉律需诛,你我若能诛杀赛硕,将陛下棺柠运至前殿,则诸事与你我无关。
1
郭胜与何进有同乡之情,在何氏上位期间,诸常侍里郭胜出力很多,这让郭胜很信任何进的来信。
韩神情微变,说道:“陛下器重你我,故委遗诏于赛硕,让其扶皇子协继位。今若谋害赛硕,恐有负陛下之托。”
赵忠冷笑了下,说道:“非你我不助赛硕,而是赛硕难成大事,他在诛杀何进这般关键事上,竟让属下走漏风声,此事若不怪他,莫非能怪你我不成?”
见众人有争吵迹象,张让停下脚步,呵斥说道:“你我势单力薄,若不想被党人所诛,需齐心协力方可。”
“愿听张公之语!”众宦官齐声说道。
张让沉吟少许,说道:“何进亲近党人,但皇后与车骑将军、舞阳君却亲近你我。你我若阻何氏立刘辩为帝,势必与何氏为仇。故为今之计,同扶刘辩继位,并用皇后、车骑将军二人以来庇护你我。”
“至于赛硕,非你我不愿顺陛下遗诏,助他扶刘协为帝,而是赛硕难成大事四月十八日,张让、郭胜、段等常侍听从何进之言,伪称商谋大事,骗赛硕入侧殿,刀斧手齐出而杀之,遣送赛硕人头、印绶与何进。
次日,何进与诸将外披麻衣,内著甲胄,以三十名甲士开道,率文武至前殿,祭奠刘宏。而董、何二皇后各携刘协、刘辩并列在殿内。
何进满脸得瑟,跨步行于阶梯之上。
因手上拥有兵马之故,张虞位次居前列,披麻戴孝,与曹操、袁绍等西园校尉并行于人群中,紧紧跟随在何进身后。
“今下已入外廷,不如扶立新君之后,将诸常侍投入狱中问罪。”为了与自已的先人切割,曹操对诛杀宦官很是积极。
第150章 被忽悠瘸的何进
“宦官牵扯甚广,今扶新君继位,不宜大动干戈,以让新君惶恐!”张虞微动嘴唇,说道:“孟德兄莫要急于一时,需为朝廷社稷著想。”
曹操趋步上阶,皱眉说道:“宦官之恶在于诸常侍,待扶新君继位,凭廷尉足以清禁省常侍。”
袁绍警了眼曹操,低声道:“孟德莫忘皇后与车骑将军,大将军虽有意除奸,但皇后与何车骑却与宦官关系密切,今需让大将军好生规划。”
张虞之语,曹操尚敢出言反驳,但袁绍所说之话,曹操却不敢不听。
曹操微叹了声,他不明白诛宦这种事为何这么磨叽,何进顾虑何家与宦官深厚的联络尚能理解,但作为反宦的袁绍、张虞二人嘴上喊著诛宦,但行为上却让众人莫急,实在让人搞不懂。
曹操的无奈与不理解,仅能说曹操正儿八经心怀报国之念,愿诛杀宦官,以清朝廷风气。
然可惜的是,对众人而言,诛宦是口号,以此来帮助他们达成目的。如何进以反宦为旗帜,拉拢受迫害的党人,与袁氏合作协力,以求将外甥扶上皇位,
对袁氏而言,‘反宦’的口号乃是用于团结士族,以维持他在士族中崇高的地位。而今下诛宦的口号,则是希望引董卓入京,钳制何进,以让袁氏更进一步。
而对张虞而言,无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仅有董卓入京掀翻桌子,激起袁、
何二族,以及关东士人的不满,天下才能说陷入纷争。而他所用的“反宦’口号,自然是为了竖起为天下奔走的人设。
政治口号有时仅是浅层表象,其目的往往是隐藏在政治口号下,当目的达成时,政治口号自然随之而改变。
“瞪~”
金声轻响间,何进、袁隗二人领头入殿,朝殿中的刘宏棺柠叩首。
何进眼眶湿润,哀哭说道:“陛下年少继位,为我大汉清除贼寇,今下早崩,实为天下之不幸。”
“陛下~”
连声呼喊下,何进、袁隗叩首三拜。
由二人领头,张虞屈膝而跪,口中悲呼,似乎对刘宏的去世很难过。
与此同时,刘协、刘辩二人依旧跪在刘宏的灵柩前,独自垂泪,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事。
而何、董二后屈坐在棺柠两侧的孝帐之后,望著殿中的文武,神情各有不同。何皇后望著何进、何苗二人,悲伤的神情中带有欣喜;董太后见董重势单力薄,悲伤之色中暗藏有愤恨之色。
“礼毕!”
随著礼官吟唱,祭奠事毕,众文武起身分列左右。
寂静少许,何进向孝帐之后的何皇后拱手,说道:“今陛下不幸驾崩,而无留有遗诏,依照祖宗之法,当请大皇子继位。”
不待何皇后说话,孝帐之后的董太后率先开口,说道:“陛下驾崩时,朕在左右服侍,陛下留有遗言,由二皇子协继位。不知大将军所言无遗诏之语,出自何处?”
何皇后声音清脆,冷声说道:“陛下在世时,还曾向朕有言,他若不幸弃世,当由大皇子继位。”
“哼!”
董太后冷哼一声,说道:“我为陛下生母,莫非我所言有假?”
“且赛硕手拥陛下遗诏,今可交由诸卿分辨真伪。”
何皇后轻飘飘说道:“赛硕假传诏令,今已被治罪。其手中的伪诏,岂能视为证据?”
为了不陷入与董太后无休止的争辩,何皇后仅淡淡说道:“储君之事,因陛下所留遗诏存疑,故非你莪妇人所能商榨。朝堂之事,当交由诸卿料理,今袁公在此,何不如由袁公主持。”
董太后恶狠狠瞪了眼何皇后,她怎不知道何皇后今下在堵她嘴,一旦她不能说话,在话语权上,董重怎会是何进的对手?
袁咳嗽了一声,趋步至殿中,向众人拱手,说道:“陛下驾崩于嘉福殿,
臣与诸卿未在榻前服侍,实为之罪。据臣下所知,陛下多宠信诸常侍,诸常侍得闻赛硕伪诏,今已将其处决。”
“赛硕已亡,其手中诏书真假难知。故为求江山社稷稳固,但依礼法之制,
需由皇后所生嫡子继位,以免行废长立幼,乱我汉家天下。”
宦官与其党羽臣服于何进,袁氏与何进达成协议,朝廷中除了欲言又止的董重外,无人敢开口反驳袁。
很快,袁基趋步而出,应和说道:“袁公之言有理,今不宜废长立幼,乱我汉家天下。”
“不宜废长立幼,乱我汉家天下!”
群臣齐刷刷下跪,洪亮的声音响彻宫殿。董重孤身而立,手脚不知所措,神情中充满了惊慌。
刘辩顿时惊骇了下,不由转头看向何皇后。而刘协见众人这般,倒无其余感觉,仅是对著刘宏的棺柠,哀声哭泣。
刘协的哭泣声中充满了悲戚,以及对刘宏的思念之情。纵是张虞心机深沉之辈,亦不由微声而叹,毕竟在人家老子面前篡改遗愿,扶刘辩上位,张虞难免有些惭愧。
但又实在没办法,汉朝继承制度就是这样,太子需要在先帝灵枢前登基。当初制定这项制度时,或许出于让亡灵为证之意,让朝臣不敢行违遗诏之举。
然今结果证明,不要高估政治家们的底线,为了各自的利益,根本不会在乎什么先帝亡灵。不得不说这很讽刺,当著尸体的面,篡改其生前遗愿,且个个还很悲伤。
见刘辩惊慌,何皇后赶忙指点,说道:“太子还不拜见国舅、袁公否?‘
刘辩依照母亲的言语,起身向袁隗、何进行礼,说道:“辩拜见国舅、袁公,望今后多多指教!”
“不敢!”
袁拱手说道:“太子可尽快登基!”
“赤霄剑在此!”
何进奉上象征汉帝的赤霄剑,见刘辩不知佩戴,何进便主动帮刘辩佩剑,继而示意刘辩走向御榻。
刘邦剑斩白蛇起义,为了呼应刘邦起兵的合法性,于是后代汉帝登基需佩赤霄剑,以来代表他们延续刘邦的天命。
刘辩心情充满了忐忑,徐徐走向御榻。何皇后见他慢吞吞,心中不由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