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真不是汉贼 第48节

  章瞳孔微微放大,便看了个清楚,正是“广运之宝”和“敕命之宝”。

  用来奖励臣工,用“广运之宝”;五品以上官员升授称为诰命,用“制诰之宝”;六到九品则为敕命,用“敕命之宝”。

  只是还缺了什么...

  道正帝双目微眯,殿内立刻寂静下来。

  缩在角落里的戴权硬着头皮上前,自腰间荷包里取出一枚铜钥,熟稔地启开一个金盒,露出里面光泽莹润、螭虎交纽的白玉印玺来。

  只看上面的包浆,便知其用得频繁。

  道正帝招了招手,戴权忙要奉上,却被魏承恩用力挤开,接过玉玺递了上去,只好恨恨地缩回角落。

  道正帝右手摩挲着那温润如肌肤的上等玉质,眼神有些怀念:

  这枚“奉天承运大吴天子宝”乃高祖所铸,虽非天子六玺,却因历代先帝习惯,如今效力更在其余印玺之上,奏章、圣旨等一应文书须盖此印才可发往外廷。

  上一次见到,还是监国之时...

  万岁爷果然不满,可咱家也只是代上皇掌印啊…

  戴权只瞥了一眼,便吓得连忙俯首,生怕被万岁爷注意到了。

  所幸楼下一阵响动,两个文书房宦官赍奉圣旨来回,即刻被宣上楼来。

  一卷宽一尺,长三尺余的白绫圣旨在御案上完全展开,里面馆阁小字极为工整平正,末尾处已压有一方小印。

  道正帝瞥了眼探头探脑的章,唇角轻勾,在圣旨抬头处,先后钤印“敕命之宝”、“广运之宝”,最后提起“奉天承运大吴天子宝”,重重压在了圣旨正中。

  如此四印俱全,效力再无瑕疵!

  从此内阁备案,锦衣注籍,六部登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

  是的,锦衣卫虽是皇帝亲军,但非是内帑出银,仍靠国家财政供养,除了难以外迁,几与正途官儿无异,如此也难怪文官生厌。

  司宝女官、尚宝监太监、戴权等人先后散去,章伏在御案之前,听着魏承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念着辞藻华美的骈文,一时心情波澜起伏。

  自到此世三月有余,即便有射术护身,也少有安心之感;便是寄居国公府邸,得享锦衣玉食,也不过是依赖于贾母的好感得来。

  宛如无根浮萍,根本经不起风吹浪打,一如早间之事。

  但这道圣旨一下,虽只是小小总旗,自己似乎也在此世扎下一份根基,有了一分权力,往后无论进退皆有余裕。

  “...望尔敬之勿怠,遵此奉行,钦此!”

  魏承恩合拢圣旨,笑着递过:“章总旗,接旨谢恩罢。”

  章收敛思绪,稍稍酝酿,即刻伏拜而受,语气哽咽:

  “草民...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必将兢兢业业,万死不辞!”

  道正帝目光在他脸上转了半圈,方才满意颔首:

  “起来罢,中午了,你二人便陪朕进膳。大伴,传膳罢。”

  魏承恩忙领命下楼,安排了起来。

  如此轻描淡写,并不邀买人心,却让章刷新了对道正帝的印象,勉强原谅了他多疑的性格。

  面上早恭声应下,瞥了眼角落里不知何时空下的小案,不由暗赞好一个干饭人。

  起身带着宝玉一起下楼,跟着道正帝转过一条走廊,便进了一间小殿,唤嘉明的。

  一进去,便见这殿里正摆着一张铺着明黄桌布的长桌,五尺五的宽度,却足有一丈半长。

  桌上的器皿都是做工极其精美的金银器,什么金碗、金勺、金叉子;银杯、银碟、银筷子,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还有些陶瓷碗碟,胎质细腻、光泽温润,宛若少女肌肤,实乃国公府中所未见,稍稍彰显了皇家气派。

  只是这餐具再是豪华,可除了那铺着明黄褥子、靠着金缎引枕的剔红九龙纹宝座之外,竟无第二把椅子。

  章暗忖:莫非要站着吃饭不成?

  好在道正帝落座之后,发现自己说话竟要仰头,只好笑着挥手:“赐座。”

  一旁伺候的宫女也不知从何处搬来了两个杌子,一左一右摆在道正帝的下首。

  章和宝玉对视一眼,齐齐谢恩,方才落座。

  贾宝玉本是坐了个满墩,待听到对面章轻咳示意,疑惑去看,连忙挪出半个屁股,小心坐了半截,心里也不那么畏惧了:

  纵使他当了锦衣卫,也还是我的二哥罢。

  道正帝眼底掠过一丝笑意,微微颔首。

  魏承恩环视一周,提嗓喊道:“传膳~”

  只听铛的一声轻鸣,便有丝竹悠扬,管乐笙箫,轻盈欢快的曲调缓缓荡漾。

  殿内一角纱幔微扬,一队宫廷乐师若隐若现。

  好家伙,还有音乐?

  还不待章惊讶,音色各异的传膳之声此伏彼起。

  嘉明殿内、回廊之中、明殿之上、宫门之外....一路回荡着远去,飘飘摇摇直到御膳房内。

  回声不等消失,一个犹如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了御膳房。

  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套着白袖头的宦官们组成的队伍,抬着膳桌,捧着金龙彩绘的朱漆盒,浩浩荡荡直奔乾清宫而来,整齐有序却又无声无息进到殿内,在餐桌一侧跪下,双手高举,食盒却纹丝不动。

  魏承恩又唱:“拔食!”

  殿中数十宫女各自上前,裙袂飞扬,罗帕飘香,轻启朱盒,列陈御膳,身姿舒展,体态优美,一举一动,恍若起舞。

  每份盛装御膳的器皿之外,都挂着小小银牌,先由宫女以银牌试菜,再由黄门取样亲尝。

  魏承恩眼睛瞪得老大,在每一个小黄门脸上反复逡巡,见没人面色有异,更无人暴毙,才缓缓吐出一口长气,也不知是失望,还是放松,但终于唱道:“请陛下用膳!”

  章捧着圣旨,瞧着面前贡品鹿鞭汤上半凝的油花,陷入了沉默。

第51章 陪膳 女官

  章瞧了瞧那金银器皿下面的瓷瓦罐,该是盛着热水用来保温的,只是刻下效果寥寥,清汤已经凉到凝油了。

  他又扫过一桌五六十种的菜色,食材金贵,颜色诱人,只是似乎少了几分锅气。

  再偷看道正帝面前,空空荡荡,竟无半品菜肴!

  道正帝竟如此热情好客?!

  他并不知道,御膳房为了在一声传膳之下能迅速呈上菜肴,半天或者一天之前便做好这些,煨在火上等着,所以早就过了火候;又因为道正帝从不吃这些分例菜,久而久之自然怠慢。

  还未待章稍稍感动,殿外又来几队捧着食盒的黄门,行礼之后,取出菜肴呈在道正帝面前。

  每呈一道,领班的宦官便恭声道一句:

  “这是太后娘娘送来的...”

  “这是端太妃娘娘送来的...”

  “这是瑾太妃娘娘送来的...”

  ......

  “这是皇后娘娘送来的...”

  三十来样精致菜肴热气腾腾,却又各不相同,似乎各宫之间早有默契。

  章目光逡巡,一时微微沉默。

  这一顿饭便是上百样菜肴,看起来还只是家常便饭...难怪老太太自称荣国府不过中等人家。

  道正帝挥退黄门,瞥了眼他这模样,轻笑道:“怎么?章卿还想吃朕的私菜不成?”

  以这半日所见,道正帝虽说多疑些,却非暴戾之人,刻下又语带戏谑...

  但揣摩圣意向来是大忌,皇帝既要臣子贴心好用,又忌讳被臣子看穿自身心思,失了敬畏。

  一念及此,章忙离席回道:“臣不敢,臣只是羡慕陛下...”

  话虽未完,但道正帝念起他的身世,已知其意,沉默半晌,随手点了面前几样菜色赐下,笑骂道:

  “圣旨放下罢,没人偷抢了你的。若是吃不完这些,今日的赏赐俱都免了,只管兜着回去罢。”

  皇爷竟还说起笑了?

  魏承恩微微诧异,忙命宫娥移碟,又让人取来一支明黄锦盒,接过章手中的圣旨封存。

  章看着面前新摆上的金碟,数量很是不少,只皇后和一位太妃所送之菜不在其中。

  若是平常时候还真未必吃得下,但眼下...少不得要学刘姥姥“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了。

  他忙行礼谢恩,又见道正帝心情甚佳,便拿出前世几分伺候老板的功力,凑兴道:

  “陛下有命,微臣莫敢不从,只是若臣吃完了这些...”

  道正帝斜觑他一眼,又看了看菜品分量,自己平日也只能吃个三五分,这少年郎...呵呵。

  “若是吃完了,朕便允你任选一件器物。”

  语气轻描淡写,夹着几分兴致,似乎还有一分试探。

  龙椅、宝玺、隋珠公主的那块宝玉...

  章心中一凛,忙撇去这些作死想法,恭声谢赏,落回座中,跟着动箸。

  晶莹剔透的条虾瑶柱丝,配上软糯甜香的红米饭,只是一口便让他眸光悄绽。

  待及落入胃袋,久候多时的暖流悄然流转,攫取其中养分,流转四肢百骸。

  一时浑身温热,暖意融融,左臂的伤口处热意尤甚,痒痒麻麻。

  这是在加速愈合了?!

  章眼前一亮,按捺住那挠人的痒意,再一看那胭红似血,饱满晶莹,粒粒如珠的碗中米饭,又扒上一口,细细感受。

  非但口感爆棚,远胜五常大米之类,营养也更胜过家中饭食。

  这应该就是老太太专享的御田胭脂米了,一年庄子里拢共不过几石,每餐都有定量,但在这宫中该能管饱才是!

  那么吃完这顿,除去伤口愈合的损耗,这次加点欠缺的养分也该有个五六分了。

  今日面圣却是来对了!

  章心头一乐,正巧食不言寝不语,也不用回话陪聊,索性埋头干饭。

  虽是轻夹缓吃,细嚼慢咽,但筷箸不停,添饭不断,不多时七八样菜碟便下去了一半。

  但对面的贾宝玉却如坐针毡,虽有宫娥添饭移碟,香风阵阵,饶是他痴心一颗,此时也不敢或动。

  纵使饭菜除了微凉,俱比家中更胜一筹,他此时也吃得没滋没味。

  道正帝拣着母妃与皇后送来的几样小菜,就着米饭吃了一碗,便觉有七八分饱了,正待停箸,却想起今日还有人陪膳,抬眉一瞧,在食欲不振的贾宝玉身上顿了一顿,暗叹一声:

  “荣国公古稀之年,尚一饭斗米,肉数斤,能挽十二力强弓,不输古之廉颇。

  到了这代嫡孙,除了容颜肖像,竟无半点相类,殊为可叹啊。”

  又挪开目光去瞧那海口豪言的少年郎,但见他筷出如雨,落箸无声,行云流水,不违礼仪,其面前所赐之菜竟已空了大半。

  刻下更是速度不减,添饭不停,足见其并非为了赏赐投机取巧,而是真有这般饭量。

首节上一节48/1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