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真不是汉贼 第80节

  “叮。”

  瓷勺轻落,卫皇后瞥了眼一旁托腮撑案、满脸乖巧的自家女儿,目光在她面前晶莹澄澈、玉碗半满的燕窝汤上顿了一顿,没好气地道:

  “明珠一口都不吃吗?”

  隋珠公主将脑袋摇得拨浪鼓一般:“不吃不吃,冰糖太少啦,一点都不甜。”

  “你啊,倒比你父皇更难伺候些,不吃便不吃罢。”

  卫皇后玉容稍肃,沉声道:“只是不准吃糖!若再蛀了牙可是换不了的!”

  “嗯嗯~知道啦,母后。”

  隋珠公主回想起幼时牙痛,连忙小手捂腮,点头不止。

  等旁边宫女捧过漱盂、盥盆,伺候二人漱口、净手,又奉上两碗祁门红茶。

  隋珠公主掀开碗盖,便见汤色红艳透亮,又有馥郁兰香扑鼻,却仍蛾眉悄蹙,杏眸紧闭,只伸出细嫩舌尖一点,当即碗盖一落,盈盈起身,腻声道:

  “母后,今日课业做完啦,我先回去了,可不好耽搁了母后午憩呢。”

  声音柔柔,笑容萌萌。

  卫皇后却只拈起碗盖轻轻刮着,丝毫并不为所动:“且吃完了再回。”

  “...味道怪怪的,母后,能换成六安茶吗,那个甜甜的,我能吃一大碗!”

  卫皇后乜眼瞧着自家不省心的女儿,轻笑道:

  “红茶性温,生津养胃,最合冬日饭后消食,绿茶性寒,等天暖了再吃。”

  顿了一顿,她又柔声道:

  “我险些忘了一事,今儿你忠顺王叔家的两个哥儿进宫来了,先前太后派人找你去呢,待会见了面又得顽闹,更不好克化了。”

  话到此句,卫皇后美眸稍暗,心底微澜。

  忠顺亲王是太上皇幼子,家中子嗣颇丰,仅嫡子便有两个。

  大的名为吴名槿,十岁时便受金册金宝,被立为王世子,年前刚刚加冠(二十),曾隐姓埋名中过顺天府举人,又能开得八力强弓,堪称文武双全却又礼贤下士,与其父大相径庭,颇受太上皇赞许。

  小的唤作吴名芦,年方八九,还未受封郡王,生得...十分福态,太后很是喜欢。

  每次这二人进宫,东边都会派人找明珠过去,偏偏明珠天真烂漫又活泼好动,最是乐意不过,自己也不好说得。

  换作往日,隋珠公主早答应下来了,毕竟忠顺王叔家的堂兄弟总会带些自行人、沙子灯之类的新奇顽意进来,可是玉狮、玉虎都不喜欢他们,而且今儿...

  她正有些踌躇,忽然杏眸一闪,余光瞥见外面吉祥回来了,忙道一声:

  “母后,我出去走走就来。”

  出去走走乃女子含蓄说法,实为小解之意。

  卫皇后素手一点,掩口笑道:“你这妮子,且吃了这茶再去。”

  “母后~”

  隋珠公主嘟囔一声,还是苦着小脸,闭眼吃了大半碗,等递给卫皇后看过,便哒哒哒跑出殿外。

  吉祥、如意连忙领人跟了上去。

  卫皇后凝眸瞧着,心里纳罕:“明珠今儿竟改了性子不成?”

  静立一旁的夏守忠身为六宫都太监,虽比不上司礼监掌印和列位秉笔来得权势滔天,能在万余太监之中称宗作祖,但在东西六宫之内也少有能瞒过他之事,自然也就瞒不了卫皇后的。

  他当即躬身上前,低声汇报几句又退回原位。

  “乾清宫周贵的人找了明珠,明珠又让吉祥去了前边...

  该又是那章在面圣罢,这人倒是颇得陛下欢心,如此说来明珠还想找他去猫儿房顽?”

  卫皇后美眸忽闪,玉颜微沉,心中却不像昨晚那般着恼。

  一来明珠今儿早早做完了课业,二来陛下欣赏的少年,史老封君的外孙儿总比那两个...更知敬畏,只是须仔细别违了礼。

  吉祥、如意在明珠跟前还是太懦弱了,明珠又不乐意让老嬷嬷随侍…

  还是得挑个品格端方、克尽职任的时时规劝才好。

  这般想着,她便将目光落在了殿旁盈盈伫立的一群女官之中,虽相貌气质都是不差,但其中一人仪静体闲、文气自华,又与众各别。

  到底是公府贵女,纵是与旁人一般装扮,花钿还有不如,仍似鹤立鸡群一般。

  又忆起心中筹画许久的那事,卫皇后弯弯柳眉稍蹙,旋即舒展开来,清声道:

  “贾女史,拟旨。”

  “是,娘娘。”

  元春即刻出班,款步生风,行至殿角紫檀木雕云纹书案后,一旁早有宫女在研墨铺纸。

  她盈身而立,持笔润墨,静听卫皇后纶音:

  “天地亦循乾坤之道,国朝未避女官之能。今宫内人口日盛,事物渐繁,经陛下恩允,本宫新开凤藻宫一署,总揽六宫文字事。

  置尚书一人,正四品,由宫正司武宫正升任;置司书二人,正五品,由...任;置典书二人,正六品,由...任;置掌书二人,正七品,由某某与贾元春任。

  另有女史若干,正八品,均由宫正司与六尚局中女史考选。”

  宫内本有一司六局,七座女官衙署,首官均为正五品,又因宫正司监察女纪,故而宫正司宫正隐为女官之首。

  凤藻宫原只是坤宁宫旁的一座藏书小殿,宫中常有取殿阁之名为官职名的传统,如外廷大学士便是如此,今日皇后新开衙署命为“凤藻宫”倒也不足为奇。

  但这凤藻宫却是秩正四品,虽然人员精简,赫然一举压过了其余司局,其中女官也比别处高出了一级!

  殿内一时沉寂,被念到名字的女官纵是平调也不由喜形于色,而懿旨无名的自然失落愤恨。

  但都不敢发出半点动静,只默默看着那贾女史,不,贾掌书神色淡雅,运笔行墨,一如先前。

  女史晋掌书,一跃升两品,可真真羡煞旁人!

第82章 亲军教场 亲王之子

  皇城西北,太液池畔,两骑南来。

  章周身暖意融融,思及一路美景,不由勒马回望,一汪碧蓝湖泊便突入眼帘。

  东接宫城,西临碧丛,平阔数里,汪洋若海。

  晴冬午后,湖映天光、水底云舒,其上琼岛一座,林木葱郁、殿宇深深。

  四周零落有几座道观、佛寺,刻下钟鸣悠悠、檀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他再极目望去,又见两岸雕栏玉砌,步道蜿蜒,其上正有宝盖幢幢,丽影婆娑,似是宫中贵人出游。

  前方领路的御马监黄门驻马回首,轻声提醒道:

  “章总旗,西苑教场便在前面了,此处不好多待,以免唐突了贵人。”

  章忙笑一声,夹马前行:“有劳中官提醒,咱们走吧。”

  正在回首之际,余光中明亮光芒闪动,正来自那顶宝盖之下。

  “望远镜?!”

  他瞳孔一缩,不敢回头,顺着黄门引领,往北穿过一片葱郁柏林,再越过屋舍俨然的营房,耳边渐渐喧嚣起来。

  长宽一二里的教场上,旌旗招展,尘土飞扬,军令呼喝,兵戈如林。

  大约有数千军士,正分成十几处方阵,各自操练演武,军士魁梧雄壮,望之气势不凡。

  只是...这军容比之前世所见阅兵,差距不可以道理计。

  章又扫过一周,所见面带疲态、动作散漫者不知凡几,发出喝令的军官也多中气不足,只有一二方阵更好一些。

  他稍稍失望,不由纳罕:

  “这就是天子亲军的水准吗?而且听闻京营之中有一‘神机营’,里面专习火器,有铳有炮,怎的亲军教场反而没有?”

  他试问一二,正领着他往教场边军署行去的御马缉黄门便笑回道:

  “一来这里只是每日轮值皇城,亲军卫在外头还各有教场,二来炮、铳动静太大,不好在宫里操练的。

  到了,章总旗随咱家来罢。”

  说话间便到了一处悬着“锦衣卫禁军”匾额的军署之前,早有当值武官急步出来,将二人迎进不提。

  ------

  太液池东畔,杏黄宝盖之下。

  隋珠公主直起身子,旋动着手中千里镜,将北岸驻马回眸的少年圈入进去,上下打量一番,又在那神采奕奕的丹凤眸上转了一转,心里暗暗得意:

  “本殿果然聪明,选在此处便两不耽搁了

  唔,他这副模样,还真有几分将军的气派呢,想来不会失了本殿的颜面才对。”

  等到少年打马北去,她便收起千里镜,抱着猫儿下了乘辇。

  逶迤的队列立即四散开来,内侍们将长长的步道围住,吉祥、如意领着宫女在湖边亭中铺设彩褥,拉起帷幔,又燃炭熏香,烧水泡茶,俨然一副郊游场景。

  等隋珠公主在亭中坐定,吉祥、如意左右侍立,元春在下手浅浅坐了半边,外面便有宫女通传:

  “忠顺王世子携幼弟求见殿下。”

  隋珠公主杏眸微亮,小手一摆。

  吉祥出班脆声道:“宣~”

  亭外正有一锦衣貂裘、玉带金冠的年轻男子长身玉立,其人面如冠玉眉似画,目若朗星眸带笑,天质自然,其仪安闲。

  正是忠顺王世子吴名槿。

  周遭侍立的宫女们不时偷瞄过来,他笑意温和,不喜不恼,只随手紧了紧鹤氅,又将身边站不安稳、歪三倒四的富态少年扶了一把。

  富态少年一身华衣绣袄,年岁不大,身量不高,额头饱满,面色红润,乃是忠顺王嫡幼子吴名芦。

  他一双乌黑的眼睛滴溜溜地乱转,只在一旁青春明媚、容颜姣好的宫女身上流连不去,嘴里还小声嘟囔着:

  “明珠身边的宫女可比咱家的俊多了,我也要让皇祖母赏几个好的去,唔,就要她身边那个高个子的...啊!”

  吴名芦痛叫一声,捂着胳膊跳了开去,回头死死瞪着年轻男子,双目充血,鼻孔放大,口中低吼道:“王兄你捏痛我了!”

  小小年纪威势不凡,其态已然殊为可畏,周遭宫女、内侍连忙敛目垂首,不敢再瞧。

  吴名槿也不动怒,只面带微笑,凝眸盯着。

  吴名芦不知想到了什么,面色仍是忿忿,却一个激灵低下了头去。

  正巧里面宣见,吴名槿弯腰替自家弟弟整理过仪容,才牵着他一齐往亭内去,又对着挑起帘栊的宫女微微一笑:

  “有劳这位妹妹了。”

  声音清越,似如琴鸣,直让那宫女羞涩垂首,粉面生晕。

  进了亭内,等二人见礼之后,隋珠公主便道赐座。

  吴名槿还在逊谢,吴名芦早一屁股坐了,眼珠一转便越过了那个高个子的吉祥,径直落在那从未见过的陌生女官身上,直勾勾地瞧个不停。

  元春今日得晋掌书,除本职处理机要文字之外,仍有侍读之责,更被卫皇后授以玉尺,赐居正殿,名为伴读,实为半师。

  正巧隋珠公主要出游西苑,卫皇后便命她随行看顾。

首节上一节80/1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