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03节

  他们如此激动,自然不完全是要为大明诛杀汉奸,更是要为大顺军死去的兄弟报仇,要清理门户,杀了这个叛徒。

  毕竟,如果不是郑四维,王体忠这些叛徒,阿济格统领的清军主力,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追上李自成,武昌,富池口等数次战斗,甚至都不一定会发生。

  当然,这只是李过,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等人认为的,他们现在是把李自成的死,全都怪在了这两个叛徒身上,进而使得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大明的招抚。

  换言之,在这些闯营将领的心中,他们如今攻打荆州,今后攻打武昌,参与大明领导下的抗清斗争,其实都有着为李自成报仇的意思在。

  朱慈自然知道这一点,甚至这也是他对闯军将士们的宣传手段之一,是他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之前,稳定人心的最好方式。

  “好,诸位将军勇气可嘉,朕深感欣慰,但军中之事,除了勇气之外,还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否则咱们的将士,就得做无谓的牺牲了。”

  看着众将踊跃参与的样子,朱慈微微颔首,对他们的勇气和进取精神表示了赞赏,随即又转向陈福,冷声道:

  “陈福,你来说说具体的方略!”

  陈福在凤阳的时候,便已经参与过多次军议,拥有丰富的军情分析经验。这一次,朱慈更是将带在身边的几个军官派给了他,这几天一直在观摩战场,汇报军情。

  听到朱慈的命令,陈福当即拱手抱拳,分析起了荆州的战局:

  “陛下,据这几日臣汇总来的战场情况来看,城内的清军战兵应该还有近三千,民夫五六千之众,火炮虽然能对城墙造成巨大的打击,但对守军的杀伤并不算大。

  不过,城内的清军几乎都是郑四维麾下的兵马,骑兵很少,甲兵的战斗力也不算强,一旦脱离城墙,面对咱们的数万大军,绝对没有任何反击之力。

  换言之,只要城墙被轰塌,我大军冲杀进城,他们必定难以抵挡,城内的清剿应该能在四五个时辰内完成。”

  “郑四维一直提防着臣,臣此前派人到城下喊过话劝降,也借着夜色的掩护,派人到城墙根去联络了巡逻的士兵,但那些士兵都没有反正之意,甚至还有的主动攻击臣派出的秘使。”刘芳亮叹了口气道。

  “郑四维和李栖凤知道你在军中,自然不会放松警惕,但现在他们已经陷入绝境,手下的士兵也必定是人心惶惶,明天开始,每天都派人向城中喊话几次,说不定能收到奇效。”朱慈听罢,看向刘芳亮指示道。

  “既然无法招抚,那就等护城河填平,火炮轰塌城墙,冲进去将他们杀服!”李过随即又拱手抱拳道。

  “嗯,朕便是这个意思!”朱慈点了点头,然后又道:“陈福,你说一说破城之后的围剿部署。”

  “是,陛下。”陈福得令,当即道:

  “臣经过初步计划,认为破城之后,大军当分兵三路:一路负责正面强攻入城,清剿城内参与的清军,一路负责在城外的平野上戒备,包抄出城溃逃的清军,另外一路则是在城外往北,往东两个方向埋伏,阻击趁乱溃逃的清军。”

  一众大将听罢,都没有提出异议,荆州城外三面平野,确实需要这样部署,才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而朱慈见状,也点了点头,随即开始分派任务,接下来几天他需要在攻城的同时,分批调遣兵马,在清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部署,所以要提前行动。

  “末将愿领兵从正面强攻入城,清剿城内的清军残兵!”李过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好,李将军骁勇善战,朕相信你定能完成任务。”朱慈点头赞许,“高将军,你也领一营兵马,入城之后,专门负责控制城楼,尽可能将清军困在城内!”

  “末将遵旨!”高一功领命道。

  “至于城外阻击清军的第一道防线……”朱慈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马进忠和王允成身上:

  “马进忠,王允成,朕命你们率领骑兵,将突围出城的清军全部打散,特别是郑四维和李栖凤两人,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马进忠和王允成一直想着戴罪立功,两人遇到清军就怂,但面对郑四维,那可就是骁勇善战,无所畏惧了。

  两人立刻出列,拱手抱拳领命,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臣定不辱使命!”

  “此外,在荆州城北面和东面设伏的兵马”朱慈目光转向其他人,继续下令道:“北面由左梦庚,徐勇和李国英你们三个领兵埋伏,东面就由田见秀,刘体纯和袁宗弟你们三人率军伏击。”

  “末将遵旨!”众将齐声应道。

  .

  而此时,荆州城内,夜色如墨,仿佛正笼罩着一片死寂,城墙上的火盘忽明忽暗,映照着清军士兵们惶恐不安的面容。

  知府衙门内,郑四维和李栖凤两人焦躁不安,他们已经收到了佟养和送来的第三封塘报,对方还是承诺立刻派来援兵,但依旧只是承诺而已,他们这些天连一个援兵都没看到。

  “大人,明军围城都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援军却迟迟未至,如今城破在即,咱们该如何是好?”郑四维眉头紧锁,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李栖凤原本说要早做打算的,但他万万没想到明军的火炮那么猛,才十几天城墙就已经岌岌可危,而且护城河看样子不需要十天,就会被填平。

  若是如此,他贸然突围,极有可能会被清廷认为是怯战退缩,到时候就算突围了,恐怕也会被治罪,甚至难逃一死。

  李栖凤心中还在犹豫是再坚持守一阵,还是立马突围,他沉思了好一阵,最终依旧没能做决定,叹了口气后,忍不住大骂道:

  “佟养和那个贪生怕死的狗东西,只顾着保全自己的兵马,根本不顾咱们的死活!”

  “这里面一定有王体忠的怂恿,一群无胆的鼠辈!”郑四维也跟着大怒骂道:

  “塘报里每一次都口口声声说要与咱们共存亡,如今却一个个躲在武昌城内,坐视咱们被明军围困,简直可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抱怨着佟养和,王体忠两人。不过,如此局势之下,两人抱怨了一阵之后,很快又开始讨论起突围的问题。

  “大人,咱们必须尽快突围,否则明军在城外一旦部署完成,就没有机会了。而且就算是现在,咱们想要突围,也必须趁着夜色掩护,方有一线生机。”

  郑四维看着李栖凤,苦口婆心劝道:

  “明军必然很快就会在城外设下重重阻击,若是再等,以咱们的实力,该如何冲破他们的阻击?”

  李栖凤再次沉默了下来,苦苦权衡着坚守和突围的利弊,他是辽东投降的老汉奸,对于清军的军纪军法,是最清楚的。荆州城这种重镇的丢失,别说是他了,就是满洲亲贵,恐怕也会被治罪。

  而郑四维见他还犹豫不决,随即又道:“大人,咱们若是留在城内坚守,恐怕只有一死了,突围还能有一线生机!”

  李栖凤闻言,终于被打动了,犹豫了一会,终于点头道:“郑四维,你说得对,只有突围出去,才能有一线生机。”

  郑四维听罢,当即兴奋地献策道:“大人,下官有一计,或许可行。”

  “快说!”李栖凤已经迫不及待。

  郑四维得令,眉头一挑,当即道:

  “大人,咱们或许可先集中城内的兵马,然后派他们从东门突围,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待明军主力被吸引过去后,下官再率领亲兵从西门突围,到时候必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不过,李栖凤听了,却直接摇了摇头,说道:

  “此计虽然巧妙,但风险还是太大,明军兵力远胜于我军,咱们就算声东击西,也无法真的使其分兵,而一旦咱们被包围,便插翅难逃了。”

  “那该如何是好?”郑四维眉头紧锁,然后眼睛忽然一亮,又道:“不如我们派人向明军诈降,拖延时间,继续等待佟养和的援军?”

  “不可!”李栖凤断然拒绝,“明帝狡诈多端,岂会轻信咱们的诈降?”

  此话一出,两人都再次陷入了沉默,任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这样的实力差距面前,他们好像根本无计可施。

  “大人,我还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郑四维突然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哦,什么计策?”李栖凤原本绝望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连忙问道。

  “下官以为,只要将刚刚的两条计策结合,便是明帝也无法破解。既然突袭不成,那下官大可先派出一队士兵,伪装成反正的溃兵,向明军投降,如此一来,明军必定放松警惕。”

  郑四维顿了顿,又继续解释道:

  “等到他们靠近明军阵地时,突然发起攻击,一定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彻底吸引住城外各部明军的注意力。到那时,下官再率领亲卫部队和大人一起,从西门突围,必定能成功。”

  李栖凤听完,眼前一亮,笑道:“好计策,明军若是见到反正的兵马前来投降,必然放松警惕,咱们突围成功的概率便大大增加了。”

  “只是……”郑四维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那些派去吸引明军注意力的士兵,恐怕……”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李栖凤冷酷地说道,“只要能保住你我的性命,死几个丘八又算得了什么?”

  “大人教训的是!”郑四维下定决心道。

  他其实也很清楚,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只不过,死的都是他的兵,他有些心疼。

  “事不宜迟,咱们这两日集中兵马,后日午夜,就开始行动。”李栖凤下令道。

  两人商议完,郑四维立刻带着亲兵去召集麾下的心腹军官,准备接下来的突围行动。

  夜色渐深,荆州城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而府衙内外,一片灯火通明,李栖凤的亲兵和家仆们正在紧张地收拾着东西,他们都已经隐隐猜到了原因。

  但没过多久,原本一片死寂的荆州城内,突然传来了阵阵呼喊声和马蹄声,而且西门附近还冒起了耀眼的火光。

  很快,一名骑兵从西门的方向策马飞驰到知府衙门大门前,高喊着西门有甲兵叛乱,打开城门的消息,知府衙门迅速乱成了一团。

第139章 攻破荆州,乘胜追击

  夜幕笼罩下的荆州城西门,此时已经一片大乱,喊杀声,惨叫声,刀戈碰撞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城墙上燃烧的火盘,映照出了一个个正在厮杀的清军士兵身影。

  明军连日来的猛烈炮火,早就已经使得城内的清军士兵人心惶惶,他们目睹了明军强大的火炮一次次轰击城墙,心中都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而明军的攻城部队在白天的填河行动,则是彻底击碎了许多人心中仅存的一丝侥幸心理,郑四维半夜又突然召集了一众军官,更是使得城内军心大乱。

  于是乎,西门的几十个清军士兵们趁着军官大部分被郑四维召走的时机,压根不用商量试探,立马就串联了起来。

  要知道,他们中有不少都是来自北方的汉人,完全是被郑四维带着投降的满清,对清廷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这样的局势下,又哪里愿意和郑四维一起死守?

  而且,明军的火炮那么强,还有几十倍的兵力优势,他们根本不是对手,拿什么守住荆州城?

  更不用说,这个时候,城中的清军士兵也都已经知道了此番是明帝御驾亲征,那可是鞑子王爷都打不过的战神,他们怎么可能对付得了?

  朱慈在江北的一系列胜利,随着他领着大军西巡,迅速传到了湖广,即便是荆州城内的清军,也都已经听说。

  他此前让刘芳亮安排的招抚喊话,可不是白费功夫。不仅如此,这些清军士兵如今都相信朱慈仁义,只要投降,便可以既往不咎。

  毕竟,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最后拼一把,说不定还能活命,他们现在除了相信朱慈仁义之外,其实也别无选择。

  只不过,这群反正的清兵因为没有中层将领的统帅,号召力并不强,他们在杀死了西门城楼上郑四维留下监视的那个家丁,以及对方身边的几个士兵之后,立马就遭到了其他清兵的反击。

  无奈之下,这群缺少组织和指挥的士兵,只能趁着周围的清军主力还没赶来,四处纵火,同时冲进闸楼,放下吊桥,甚至还有十几人想要下楼打开城门,逃出城投降。

  而此时,李来亨身着铁甲,正在西门护城河外,新掘的壕沟掩体中夜巡。他听到城楼传来的动静,立马意识到城内发生了动乱,一面亲自组织兵马,一面派人去向李过汇报。

  这个原本历史上,在夔东坚持抗清,被称为“小闯王”的年轻将领并不缺乏战场经验,很快召集了壕沟中留守的数百兵马,然后手持长枪,站在了护城河边上的盾车后,观察着西门城楼的情况。

  夜色中,他紧盯着城门的方向,目光锐利,身后迅速集结的明军士兵们纷纷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睛同样紧盯着城门的方向。

  李来亨一时间还无法判断那是不是清军的陷阱,而且护城河才刚刚开始填,没有船他们根本无法过河。

  突然,城门方向传出了一阵响亮的摩擦声,沉重的吊桥缓缓开启,然后“轰”的一声迅速放下。

  李来亨见状,心中不由得一震,他知道机会来了!

  “弟兄们,跟着老子杀进去!”他一声怒吼,举着一个盾牌立马冲出,第一个冲上了吊桥,身后的明军士兵见状,如潮水般涌上城门。

  城门内,一群左肩绑着白布条的反正清兵正和从其他地方赶来平乱的清军士兵厮杀,根本腾不出兵力打开城门。城楼上同样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震天。

  郑四维虽然召集了大部分军官,但城中各处依旧还有他手下的心腹军官夜巡,提防着明军的夜袭,如今这些人正带着西门周围的清兵赶来平乱。

  只不过,这种时候,不少清兵在混乱中,都直接当了逃兵,甚至是加入到了反正的队伍里,这使得他们虽然只是面对几十个叛军,但依旧迟迟无法平乱。

  李来亨率领的数百明军迅速冲过了吊桥,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冲在最前面的战兵扛着云梯,迅速架起,跟在后面的战兵举着盾牌,一个接着一个开始登城。

  “杀啊!夺回城楼!”

  “快快快,杀光这些叛徒!”

  “明军杀来了,明军杀来了!”

  “别让明军进城,千万别让明军进城!”

  城楼上传来阵阵惊慌的呼喊声,清军虽然已经有人察觉到了明军攻城,但根本腾不出兵力阻击,甚至还因为明军来袭,逃兵进一步增多。

  李来亨身先士卒,带着手下的亲卫第一批爬上了云梯,很快就趁着城墙上清军混战,无法阻击的时机,举着盾牌登上了城头。

  他翻过墙垛之后,又毅然冲在了最前面,对着混战中的清兵,左冲右突,手中长枪不断挑刺,所向披靡,杀得清兵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城墙的边缘,数百明军战兵前赴后继,奋勇攀爬,不少反应过来的清兵冲到墙边,拼死抵抗,刀剑相击声,惨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期间不断有两军的士兵痛苦倒下。

  但清军此时不过是强弩之末而已,李来亨率领的先头部队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西门的城楼,然后又迅速控制了城门附近的街道,并打开城门。

  很快,城外集结起来的明军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内,对溃逃的清兵展开了追击。一时间,荆州城内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到处都是厮杀的士兵。

  城外大营中的朱慈得知西门被攻破,惊喜不已,立即调兵遣将,增援荆州城西门的明军。中军大营的明军迅速集结,如同潮水一般涌向西城城门。

  而此时,郑四维还在给手下的心腹军官们布置诈降和突围的任务,听到外面传来的吵闹声,派人一问,才知道明军居然已经攻进了城里。

首节上一节103/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