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南下北撤,无功而返,再加上一路上的损失,清军主力的军心士气,依旧不可避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
岳州府城的临时行宫内,朱慈拿起了御案上的一封加急军报,几眼看完之后,便递给了陈福,然后一如既往地微微笑道:
“多尔衮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他亲自领着一支骑兵南下,阻击朕派出的截击骑兵,现在清军主力已经顺利北返了。”
“陛下,那临湘城在清军的修筑下,已经相当稳固,仅仅是城高,就已经接近两丈,还有许多地方都是山石筑起来的,火炮短时间,恐怕也很难直接轰塌。”
吴晋锡顿了顿,随即又道:“现在,多尔衮又往里面增兵,更不好打了!”
“而且,现在鞑子对绿营军防范十分之严,别说是临湘城内的绿营军,便是武昌城里的王体仁,也不好联系了。”刘体纯也随之道。
多尔衮和谭泰等人担心的没错,“荆州一战”,准塔部几乎全军覆没后,湖广各地的那些绿营军将领,纷纷骚动了起来。
承天府各地涌动的反正暂且不说,便是八旗军重兵把守的临湘城内,也已经出现了好几次逃兵,王体仁这种一早便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更不用说了。
不过,随着多尔衮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绿营军的控制,那些蠢蠢欲动的绿营军将领们,也纷纷隐藏了起来。
他们虽然对八旗军的战力产生了动摇,但依旧没人敢挑战鞑子的战力!
“现在,荆州,岳州,长沙,九江都在朕的手里,若是没有临湘作为立足点,多尔衮恐怕不敢调出一支大军到别处作战,他自然是要小心的。
而且,武昌城咱们一时半会肯定攻不下,但临湘还是好攻的,多尔衮现在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他继续留在湖广,无非就是要打些胜仗,稳定军心,同时抢回些面子。”
朱慈一面看着前方挂起来的地图,一面继续说道:
“不过,多尔衮若是这样就想挡住朕,那他就是痴心妄想了,朕就算不出兵强攻临湘城,也能让他撤兵!”
常登贵听了,立马跟着笑道:
“那多尔衮虽然也算有谋略,但如今南下徒劳无功,损兵折将颇重,对陛下,对我大军必然心存忌惮,处处都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但他越是如此,反而越会使得自己陷入劣势,最终完全败给陛下。”
“如今的局势,多尔衮就算想和陛下斗,他放得开手脚吗?”
林昌锋随即扬起出言,一脸得意道:
“他一招不慎,恐怕就要重蹈多铎的覆辙,等到整个湖广都将被陛下收复的时候,那他这个所谓的摄政王,还要不要当了?”
朱慈听罢,赞同地点了点头,他就是猜准多尔衮的这种心思,只不过没想到对方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狡诈,居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个回马枪就稳住了北撤的大军。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
湖广的局势,现在已经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长沙,荆州二府的附属各州县,如今基本都已经被明军重新收复,承天府各州县,不战而破,清军的汉江粮道,直接处于大明的兵锋之下。
常登贵此前在北面追击清军,收复江北各州府的行动十分顺利。
在朱慈的放权之下,他和张煌言分析了清军在湖广北部的兵力,大胆出击。而溃败的清军则是完全失了分寸,沿途伏击对于一支已经没有建制,四散而逃的溃兵来说,根本基本不可能。
不过,由于河道的阻隔,明军追击的速度也不算快,而且在寒冬中,无法轻易涉水渡河,实现迂回包抄。
而城中的那些物资,自然无一例外,全都已经被撤退的八旗军破坏殆尽,然后又被那些溃散的绿营军,或者地方匪徒,洗劫一空。
承天府各地,甚至襄阳府南部,虽然有不少反正的绿营军,但同样有坚守的绿营,等常登贵领兵追到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驻守地方的绿营军,紧闭城门。
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抵抗顽强的城池,骑兵很难攻下,常登贵自然不会冒这个险,他只是来扩大胜利的,而不是真的要收复失地。
要知道,荆州一战,清军留守的北面虽然几乎全军覆没,准塔和巴哈纳都死了,但清军主力依旧还在,实力远胜于明军。
这个时候,明军若是分兵驻守各地,那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当然,收复和驻守,并不是一回事,朱慈只是要虚张声势,唬住多尔衮,动摇清军的军心。
“多尔衮应该不会轻易北撤,接下来他不是强攻荆州,就是强攻岳州了。”
陈福随即分析道:“多尔衮若是能攻下荆州,整个湖广的局势必将大大有利于清廷,清军南征主力也可不必继续滞留湖广驻守。”
朱慈听罢,随即又点了点头,赞同道:
“多尔衮此番南下长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如今他在北面失利,必须打一场胜仗,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战局,朕虽然在岳州,但荆州很明显更容易打下来。”
刘体纯闻言,忽然叹了口气,眉头紧皱道:
“若是清军真的铁了心要攻荆州,这仗可就不好打了,多尔衮集中兵力攻打岳州,咱们还能利用其分兵,同时借助河湖协防,可荆州”
“刘将军说得没错,咱们得想办法让清军主力在岳州城下耗着,否则这仗的主动权,又回到了清军手上了。”
吴晋锡随即出言支持,甚至拱手抱拳,对着朱慈意味深长道:
“陛下,就算是引清军去攻九江,也比让清军攻打荆州要好,到时候清军长途跋涉,三军疲惫,或许就是我大军的取胜之机。”
“多尔衮不会轻易上当的,咱们不能高估了清军,自己吓唬自己,但是也千万别低估了清军,否则迟早要吃大亏。”
朱慈听了,自然知道吴晋锡的意思,但他却摇了摇头道:
“清军内部的争权夺利,也复杂得很,多尔衮现在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还有政治上的,他必定不敢再轻易冒险了。”
随着多铎率南征的清军主力退回岳州,湖广战场上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兵马,进入休整和恢复状态,整个湖广的局势也再次恢复到了五军都督府的预案中,对明军相对有利的状态。
湖广的地理形势,以及八旗军的弱点,都使得明军得以和原本历史上一样,节节阻击清军,甚至不用担心后方有失。
朱慈现在比原本历史上的情况要好得多,他有坚城,有强军,不必完全寄希望于强军主动撤退也不必等待清军主力还未来得及南下的时间窗口。
但同样的,明军的实力还远远不足,无法与强军主力决战,朱慈若是想夺回武昌,彻底拔下这把悬在脑袋上的利剑,就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多尔衮从湖广撤军。
否则,他无法对武昌用兵,也无法对襄阳用兵,将湖广收复,彻底将长江防线的缺口补上。
而这个时候,豪格和吴三桂是否已经平定陕西,从汉中出兵,进军四川,开辟第三条南征路线,同样也是朱慈担心的。
“若是如此,咱们还能有什么办法,让清军主动撤军?”常登贵眯了眯眼,顿了顿又道:“荆州一战后,再想要野战击败八旗军,可不容易了。”
“不必野战,朕只要断了清军的粮道,多尔衮,多铎等人必定动摇。”朱慈忽然笑道:
“王光泰现在应该已经回到郧阳了,只要郧阳城内的绿营军反正,多尔衮到时候便是荆州,恐怕也不敢再待了。”
.
郧阳城北门的拒马外,绿营军哨马打扮的王光泰经过城门哨兵的查验,策马匆匆进入城门洞,“哒哒哒”的马蹄声从青石板铺成的地面传出,他很快就进到了城中。
这个时候,郧阳城已经在留守的八旗军官监视下,开始了战时戒备,王光泰的两个兄弟,也全都徐起元被暗中监视了起来。
不过,这里到底远离战场,城门处虽然戒备森严,已经不允许闲人进入,城内的不少地方,依旧人头攒动。
很快,北门大街通往城隍庙的巷子里,王光泰在老部下家仆的掩护下,进入了西面的另外一条巷子里。
他很快就在那里和大哥王光恩的家仆换了衣服,再出巷子的时候,已经是一副家丁打扮,然后直接朝南穿过一条巷子,来到了王光恩的府邸。
他们兄弟很早之前,便已经不得清廷的信任,在荆州之战大败后,清廷派来监视的八旗兵和辽东汉将们,更是借机发难,甚至还向襄阳请援。
不过,此时清军兵力十分紧张,襄阳都自身难保,根本顾不上郧阳,而没有兵力优势,那些八旗兵和汉将们,也不敢直接动手。
王光泰知道自己若是带着十几个家丁,直接回来,到时候必定会被鞑子控制住,甚至引起城内那些辽东汉将和八旗军的警惕,反而不好行动。
所以,他直接派人暗中潜入城中,和两个兄弟取得联系,确定了城中的局势和旧部是否还可靠之后,才最终决定入城。
毕竟,若是郧阳城的局势已经不在他们兄弟的控制下,他还可以逃往他处,不必白白送死。
王府的院子里,此时到处都是静悄悄一片,王光泰进去之后,并没有直接暴露,他不知道周边还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而等到在后院的最后一堵门敲了三长五短八下之后,里面立马就有人“咯吱”一声,将门打开,恭恭敬敬将他迎进了后院。
王光泰沿着厢房的屋檐快步往里走去,院子里都是王光恩的家丁,他很快走到了后院的一间大厢房,里面除了他的两个兄弟之外,还有城内的掌兵的大将李世英。
“大哥!”
第174章 雄主气概
王光泰刚走进屋内,守在门外的人便立即转身,“咯吱”一声关上了刚刚打开的木门,然后院子外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冷风还在肆无忌惮地呼啸。
而王光泰见到王光恩,王昌,李世英三人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城外等候王光恩消息的这两天,他想过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现在终于是安全回到了郧阳。
只要进入了郧阳城,无论是谁,再想杀他,都没那么容易了。
王光恩随即给面前冒死潜回,且身上带着明帝密诏的弟弟倒了一碗热茶,王光泰一口灌下去之后,整个人也更加清醒了。
他随即拿出了朱慈写给王光恩等人的密诏,并在一旁解释朱慈的计划,以及何时派兵北上增援的问题。
不过,另外三人看完密诏,心中都打起了鼓,明帝居然不打算派兵接应,而是要求他们先反正夺城,然后再派兵助战。
“明帝这是想让咱们送死啊!”王昌愤愤不平道:“他是完全不把咱们放在眼里,郧阳城他难道就不想要了吗?”
“三弟,陛下绝无此意,陛下之所以不派兵增援,其实是为了让清军放松警惕。”王光泰当即解释道:
“若是陛下不想要郧阳了,或者是不把咱们几兄弟放在眼里,他又何必放我回郧阳,而且不派一兵一卒监视。”
“明帝确实有雄主之气。”王光恩确实面无表情,冷冷道:“他竟然如此大气,直接将你放了回来,这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陛下说了,大哥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要大哥举旗反正,到时候陛下必定不会亏待。”王光泰当即又道。
“空口白话,可不可信,怕是还很难说!”王昌还是一副不信的样子。
“不过,明帝对于郧阳的情况,似乎十分了解,他不愿意派兵来,应该就是担心清军有所察觉,以及咱们设伏。”
李世英随即拱手道:“而且,明帝不派一兵一卒监视,或许也是在警告咱们,不要想着据城而守,他压根不在乎咱们几个,想要灭了咱们,夺回郧阳,易如反掌。”
“明帝居然如此狂妄?”王昌完全没想到这一点,他流寇当久了,眼见朱慈没有拿任何东西来换自家手中的郧阳,心里十分不服。
“明帝这不是狂妄,这是霸气!”王光恩轻轻摇头,忽然笑着道:“这才是雄主该有的样子,怪不得多尔衮斗不过明帝呢!”
“但鞑子的援兵.”
王昌说着,直接扭头看向了李世英,对方一直被徐起元拉拢,现在已经假意投靠,暗中则是探查清廷对王光恩几兄弟的真正态度。
“那狗日的多尔衮确实是要调兵来增援襄阳了,听说领兵的还是鞑子的贝勒博洛,大军应该在这几日便能到。”
李世英顿了顿,随即又朝着王光恩拱手抱拳道:
“而且,现在城内的那些鞑子,还有徐起元,都十分小心,我也是刚刚才从徐起元的家丁那里得到了消息,但还不知道鞑子具体会从襄阳调来了多少兵马。
不过,若是博洛亲自领兵前来,恐怕最少也有一两千,甚至更多。末将最担心的,便是清廷将咱们调出城”
“那些狗日的鞑子该不会是已经怀疑你了吧?”王光泰闻言,不由得有些担心,紧接着又扭头看向了王光恩问道:
“大哥,这段时间你们是不是联络得太紧密了,徐起元的眼线可不容小觑,当初李自成攻城的时候,派来的探子,就是被他抓出来的。”
“徐起元这狗东西精得很,他早就注意到了,但绝对不是因为这个。”王光恩摇了摇头,紧接着又道:
“徐起元一个文官,还控制不了老子的这些老兄弟,不只是老李,郧阳城内的其他将领,到现在还都不知道增兵之事,不仅是具体的兵力,便是鞑子增兵的时间,也不清楚。
这件事情应该不是专门瞒着老李的,鞑子恐怕不仅仅是不信咱们,就连徐起元,恐怕也不完全信,咱们是汉人,他们是满人,怎么可能信得过咱们?他也只是知道清军派了援兵来而已。”
“这城里面的兄弟们,对大哥都忠心耿耿,而且徐起元为了避免引起大哥的怀疑,还让我多和大哥联系,他虽然知道我来,但一定不会怀疑。”李世英一脸淡定道。
毕竟,徐起元虽然和鞑子勾结在了一起,但对于清军主力的各方动向,其实并不算特别清楚。很多事情,在没有撕破脸皮之前,他不好做得太过了。
“对,大哥这里,老李原本就是经常来的,问题绝对不可能出在这里。”王昌也并不认为是自己这边出了问题,随即也出言道:
“那些狗娘养的鞑子,原本就不信咱们,否则也不用再往郧阳秘密增什么兵。不只是老李,郧阳城里的其他将领,他们也一样不信。”
相比于王昌的躁动,王光恩表现得十分平静,特别是说出了汉满之别后,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他一个汉人跟着满人,迟早会不得好死。
于是乎,王光恩很快又看向了王光泰,沉声道: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清军的动向,然后立即把军情传出去给陛下,这个的态度必须有,否则陛下恐怕就要误会咱们的忠心了。
但咱们的哨马现在怕是很难派出去,鞑子增兵襄阳的消息,咱们从徐起元那边,估计也很难打探得到。”
“大哥说得没错,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弄清楚博洛到底调来了多少兵马,徐起元十分谨慎,他若是有意隐藏,估计咱们安排在徐府中的眼线,也查不清楚。”王光泰微微皱眉道。
博洛一旦增兵,襄阳府,乃至是郧阳府,郧阳城内的各方力量对比,都会发生彻的底改变,八旗兵也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他们虽然早就有了二心,特别是得知八旗军在荆州大败,那些鞑子的骑兵也败给了明帝之后,更是蠢蠢欲动,但同样也都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