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99节

  常登贵说完之后,屋子里顿时一片安静,清军的兵力他们其实都不意外,甚至就算再多两三万,也不足为惧。

  这个时候,已经从陕西回来,此时正坐在第一排的陈福忽然举手问道:

  “塞外有什么军情传回来吗?”

  他在西安的时候,派出去的哨骑,就传回了不少关于蒙古的消息。

  “有的,但大部分都比较模糊,不过最后可以确定的是,蒙古鞑子对于入关,兴趣不大。”

  常登贵顿了顿,然后又接着道:

  “现在,清廷不仅仅有咱们这个敌人,北面也有不安定的因素在,其在北京,必须留有兵马驻守,确保安全。按照最坏的打算,清廷也就是派出六万大军南下。”

  其实,关于清军南下的兵力,朱慈和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早就讨论过了。

  如今,局势虽然和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有很多东西是还没变的,特别是清廷难以挽回的败局和颓势。

  而朱慈经过之前的战事,对军中那些完成了全部训练考核的新兵,有很大的信心。

  而他麾下多出来的三四万兵马,足以在局部战场对清军形成大到难以逆转的优势,对方的骑兵虽然在济南周边,可以很好地发挥机动优势,但他现在也不缺骑兵。

  “根据五军都督府的推演,清廷会将大军集中在济南,开封,等待适合的时机,再与咱们决战,阿济格最有可能会在三个月后,领兵离开南阳,寻机和我大军展开决战。

  这就得看多铎守城的表现了,咱们大军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了集结,但是最终围城,预计要到四月初,顺利的话,攻城取得一定的进展,怕是也得到六七月。”

  常登贵说完清军的情况和五军都督府的推测之后,手中的竹枝随之移动到了江南各州府在地图上的区域:

  “殿前中军,殿前左军,殿前右军,天骑军,骁骑军,江北三镇,左镇,右镇,西镇,忠贞营各部,加上长江和浙江两部水师主力,当前已经基本集结完毕,最后一批官兵正在返程路上,十日后就能全部归营。

  下面,我来说说北伐大战前期,各军的行动计划安排:

  这一次,东线是大军主力,殿前中军,殿前左军,江北三镇,由提督常登贵统领,率先由南京,扬州一线开进徐州,往济南外围。

  西线和北线是侧翼牵制,在中军行动的同时,提督田见秀,陈福立即统兵,从襄阳,陕北,发起进攻。

  而水路的攻势,增派福建水师,大战开始之后,提督张名振全权指挥各部,在辽海牵制清军,并在沿海的岛屿扎营,等待军令。”

第246章 前战

  其实,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是大明治下的南方各省,春耕最集中,也最紧要的时候,人力十分紧张。

  正是因为如此,朱慈基本上不会在此之前大规模调兵遣将,征召民夫徭役,否则将会很明显影响到当季的耕作,进而引发粮食危机。

  不过,朱慈也很清楚,清廷同样知道这个,而八旗主力经过上一年的休整,已经恢复了几分战力。

  山东,河南等地进驻的各部绿营军,在满清各方大将的整训下,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再加上原本便驻守在这些地方的绿营军,兵力可以说是十分雄厚。

  换言之,当前的局势下,朱慈出兵越早,决战越早,清军的兵力劣势就会越明显。

  回到眼前,随着常登贵的发言结束,第二次北伐出征前的军事会议,也随之结束。

  大明各部大军,五十多个营伍,几十个提督和营官们,在散会之后,很快便回到了各自的驻地,大明王朝上上下下,成千上万的文武官员,也都同时行动了起来。

  朱慈的北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是削弱济南府城周边的清军实力,破坏城防。同时在陕北,潼关,南阳一带牵制清军,而等到清军分兵抵近济南的时候,就是决战的机会了。

  这一次,朱慈准备充足,他的大军即便是新补充进来的士兵,也早就已经完成了磨合训练和新式武器的更换,特别是地雷弹,攻城臼炮,新式重型火枪等等一系列战场利器的装备。

  而这背后,是四年多来,大明军队体系建设和工坊体系建设,超进度完成。

  大军战斗力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新兵一批一批完成整训,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武器装备的更新和装备。

  这两者是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的,无论是谁太快或者谁太慢,都是体系配合出问题的表现,背后是整个体系的高效运行。

  而朱慈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则是和清军主力的决战,朱慈的计划是围点打援,诱敌深入,满清主力大军,引入预设战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毕其功于一役。

  如今,大明已然在全局占据着优势,就算济南一战失利,也不过是局部战场彻底处于劣势。

  而满清就算侥幸得胜,也无法再练出足够的兵马,更不要说消除后顾之忧了,改变恶劣的战略环境了。

  不过,朱慈也已经收到了锦衣卫传回的情报。

  朱玛喇此时已经被多尔衮封为了“靖南将军”,统本部大军和部分满汉八旗兵,南下山东,进驻济南。

  要知道,朱玛喇可是身经百战的悍将,是靠着军功,从军队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打过无数大仗。

  到了三月中旬,大明各部兵马均已完成了出征前的所有准备,除了湖广,江北,江南的战略要地,会留下一个营的战兵驻守之外,朱慈把所有能拉到战场上的野战军,都集结了起来,准备从三个方向,发动北伐。

  而此时,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对于明军,都没了当初的轻视。

  他们都领教过了朱慈手中那支强军的实力。

  随着江南各部大军的集结,南京城外很快便是兵戈如林,旌旗飞舞,朱慈宣誓出征的典礼现场,大军出城的主干道两侧,可谓是人山人海。

  而朱慈此时已经身披鎏金甲胄,在数十金甲侍卫的簇拥下,策马出城,头顶的龙旗迎风招展,一国之君的威严尽显。

  他亲自检阅大军出征,看着麾下的将士们,正一队队整齐划一,从城楼大门贯穿而出,一路往北,心情大好。

  对于这场前前后后筹备了快两年,终于就要打响了的北伐大战,朱慈充满了信心。

  “陛下,北线高一功,陈福所部三万大军,西线左镇,右镇两部四万大军,东线前锋,高杰,黄得功所部两万大军,另外殿前军四部,共六万三千大军,目前都已经先后从指定位置开拔。”

  而与此同时,数门被放置在坚固的炮架之上,重量超过千斤的火炮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城门,张煌言站在朱慈的身后,又继续轻声汇报道:

  “现在,各部大军开拔前已做最后核验,兵甲武器均齐全,弹药均充足,大军行进作战所需的粮食和燃料,骡马车辆也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五军都督府早已做好了预案,有足够的船只投入了粮草军需和士兵的转运之中。”

  这个时候,在五军都督府的部署下,湖广,南直隶的大部分军队,都已经部署到了淮河北岸和鄂北等地的军事重镇,在南京城举行的出征阅兵仪式,其实只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罢了。

  “目前,林昌峰所部天骑军前锋,已经穿过徐州,进入兖州府域内。

  据他派回的信使所报,清军似乎正在紧急撤退,除了几座主要城市,其余此前与我大军不停争夺的县城,均已放弃。

  不过,这些城池的大部分百姓,都早已经被我大军迁移。”

  朱慈听罢,点了点头,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多尔衮的目的就是守城,只要守住了兖州和济南等从山东北上的交通枢纽,他的战略目标就算达成了。

  因此,为了拖延明军的行军速度,坚壁清野自然是少不了的,鞑子对百姓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不过,朱慈在派林昌峰进入兖州突袭,抢占先机前,张名振的骚扰船队,已经再次袭扰莱登,吸引清军的注意力,这给林昌峰的突袭行动创造了极佳机会。

  “南阳方面,清军有什么动静吗?”朱慈从飘扬的军旗中收回目光,淡淡地问道。

  张煌言拱了拱手,随即又道:

  “清军似乎继续往南阳府城调遣了重兵,那里原本就是清军绿营大将,高第的防区,其麾下大军数千,战力不俗,阿济格来援之后,仅靠左右两镇大军,恐怕只能是牵制。

  而且,锦衣卫目前并没有打探到清军在城内的具体布防情况。”

  “那山西方面,清军什么行动吗?”朱慈想了想,又问道。

  “据锦衣卫的侦察,山西是济尔哈朗在驻守,他似乎和多尔衮一样,并没有主动进攻的企图。而且,山西驻守的清军也不多。”

  朱慈听罢,阴沉着脸,一时没有说话,这也就意味着陕北方面的袭扰,很难取得更大的战果。

  其实,随着强弱异势,朱慈现在是十分迫切地希望和清军野战的,他麾下的兵马养精蓄锐了那么久,又连战连胜,他没有和对方你攻我守。

  张煌言见状,知道朱慈心里担心什么,随即又拱手道:

  “陛下,那些鞑子经过那么多次失败,恐怕早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和咱们野战。”

  “嗯,玄著,你说的有些道理。”

  听了张煌言的话,朱慈微微点头,然后扭头看向了对方,又道:

  “传朕的军令,让黄得功和高杰加强戒备,林昌峰现在孤军北上,侧翼绝不能出事。”

  “是,陛下!”

  朱慈顿了顿,看着城下连绵的行进大军怔了怔,然后转身看向了身后的大臣和亲信将领,信心满满道:

  “走,现在随朕去徐州!”

  与此同时,在兖州府藤县重新集结大军之后,林昌峰没有继续停留,而是留下了数百兵马等待后续的主力大军,并继续率部沿着通往兖州府城的官道疾速行进,并很快抵达了前往兖州府城的必经之路皱县。

  只是,此时的皱县早就已经戒备森严,城内驻守着三千余清军绿营兵,还有一个牛录的八旗兵居后督战,面对不过三千余马甲的林昌峰大军,似乎根本不畏惧。

  毕竟,林昌峰率部一路轻装疾行,大军并不具备攻坚的能力,他派出骑兵将守城清军散布在城外的几十哨马悉数驱逐回城之后,随即下令大军在城外扎下了数座大营,将皱县团团围住。

  而城内的清军也根本不敢和这支来势汹汹的明军野战,在哨骑被驱除回城之后,守将随即请示铎铎派来督战的牛录额真,随即便下令各部加强戒备,严防死守。

  多尔衮虽然极力避免与明军交战,但在明军主力北上之前,依旧派出了不少兵力固守各大城池,并打算在明军主力抵达之前,节节阻击明军前锋,想要通过这些阻击,打击朱慈大军的士气,阻滞对方北伐的速度。

  在此前的袭扰战中,清军已经逐步夺回了鲁南多座城池的控制权。

  不过,他虽然一直强调集中兵力固守济宁,东昌,兖州,济南等城,消耗明军战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被动挨打,呆板地坚守城池。

  多尔衮若是只有这个水平,那清廷的摄政王之位,他就坐不了这么久了。

  面对即将来袭的明军,他早就想好了各种应对的策略,坚壁清野,节节阻击只是第一层,其后的守城大战,才是关键。

  而林昌峰率先出击之后,兖州府乃至整个山东,河南的清军也都迅速行动了起来,开始派出了大量哨马侦察,严防明军的突然袭击。

  皱县城内的清军,防守也十分严密,林昌峰原本想要派出精兵,趁夜偷袭,然后拿下这座坚城的,但并没有成功。

  与此同时,张名振所部的水师,也继续出击,以清军意想不到的速度偷袭了鳌山,靖海等地,胶东沿岸的各个清军据点的守军皆严阵以待,戒备森严。

  不仅如此,登州,莱州等地的清军,也个个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张名振很快就率部占领了沿海的大小岛屿,上万水师大军就如同地雷弹,始终埋在胶东各个城池据点的满清守军脚下,随时可能爆炸。

  只能说,多尔衮的“坚壁清野,节节阻击”之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明军大军的士气,反而因为节节败退,导致己方士气低落。

  而南阳府方向,马士秀,刘体纯,郝效忠等人,却是一直按兵不动,只是派出了哨骑前往侦察,让阿济格,陈泰,高第等人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怕给了明军什么可乘之机。

  换言之,这个时候,相较于鲁东南,鄂北豫南一线显得异常平静了,这使得阿济格在豫南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没有行动的敌人,很多时候可要比已经开始行动了的敌人,还要更加可怕。

  在还没有确定朱慈麾下各部兵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之前,阿济格只能做最稳妥的部署,以防万一。

  而随着朱慈率领主力大军北上,皱县北面的官道上,一支支兵马,正在通往兖州府城的官道上流淌,土路上人喧马鸣,响起了密集的脚步声,还有车轮咯吱咯吱转动的声音混杂在密集的脚步声中,同时烟尘滚滚。

  此时,殿前军主力已经悉数通过藤县,各部汇聚,兵锋直指兖州府。

  中军大帐内,朱慈和张煌言,常登贵,陈福,黄得功,高杰等一众大将,看着桌上的兖州府地图。

  此次大战明军准备得十分充分,大军前锋现在距离兖州城不过四十里地,很快就能抵达,在十几万民夫的努力下,各式火炮,大军辎重也紧随而至。

  “现在兖州城南面的清军,基本都被我大军驱除或者消灭,其西面的运河水道,东面的胶东,也基本已经被水师控制或者牵制,咱们已经差不多彻底隔绝兖州城!”

  常登贵指着桌面上的地图,随即又道:

  “陛下,兖州府城北面的济南城,多尔衮部署了不少兵马,而紧邻济南府的东平,泰安,现在情况还不是非常明朗。但那里有群山隔绝,大军行进困难”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那些地方有群山阻隔,我军难以穿过,但清军也一样,咱们只要派少量兵马把守便无碍大局了。”

  朱慈点了点头,随即又指着地图道:

  “常登贵,明日起,你率本部兵马扫清兖州府城外围的清军据点,速战速决,留下少数兵马把守各个要道之后,便立即转回兖州助战。我大军的主力一到,许多城池的守军,便会立即突围撤退了。”

第247章 北方局势

  朱慈部署完侧翼的战事后,随即看向了大帐之中的张煌言,又道:

  “玄著,你来说说前锋哨骑探查到的,兖州城的具体情况。”

  张煌言听令,当即朝着朱慈继续拱手汇报道:

首节上一节199/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