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72节

  又是一轮冲锋,赵正东亲自带着麾下聚拢起来的三十几个士兵冲了上去。因为地形的限制,他的身后,还有上千明军甲兵,没能完全投入战斗。

  而随着前方清军的枪炮箭矢威力大减,壕沟中残余的清军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连连后退。在巨大的伤亡下,清军已经无法阻止明军的持续进攻。

  赵正东带着手下的甲兵,结成了奇怪的临时阵型,手中的刀枪连连挥砍突刺,不断杀死面前遇到的任何清军甲兵。

  他的身后,源源不断的甲兵正在迅速跟进,因为壕沟空间狭窄,一些火枪兵和弓箭手等不及前方让开道路,直接爬上了地面,对着一些惊慌中同样如此的八旗兵散射。

  在林昌福的致命一击下,随着一处被突破,整个清军阵线,就如同多骨诺米牌一般,一环接着一环倒下。

  刚刚还在奋勇阻击的八旗兵,面对败局,很快就完全没了原本的士气,面对明军的迅猛攻击,剩下的清兵惊慌之下,开始往东面,南面,北面溃逃而去。

  “呜呜呜”

  明军的军号声响起,林昌福和林昌峰一起,指挥着大军追击溃败的清军。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组织兵马迅速追击,阻止清军任何形式的反击,然后便能以此为基础,驱赶着剩下的清军残兵,往南侧攻去,组织起一次强有力的进攻,彻底击垮这些清军。

  这个时候的战争,最大的伤亡,往往发生在追击过程中,刚刚明军虽然在强攻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伤亡,但只要打崩敌人,后面的伤亡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与此同时,常登贵的天骑营也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他们将牢牢牵制住率先赶来支援的八旗马甲。

第107章 最后的希望

  常登贵领着天骑营两路出击,迅速从城外没有挖掘壕沟和土墙的平地穿过,很快就迎面撞上了第一批赶来支援的八旗马甲。

  这些八旗马甲全都是多铎部署在壕沟外侧警戒备战的,因为要避免引起明军的警惕,每一个位置的兵力并不多,此时才刚刚集结起来。

  由于纵横交错的壕沟阻碍,他们的行动十分受限,此时同样只能从这些被壕沟分割成了一块块的平地通过。

  常登贵领着麾下的数百骑兵,很快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迅速将这支匆匆赶来清军骑兵击退。

  不过,他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倚靠那些壕沟的限制,牢牢扼住了这条通路。

  凤阳城东面的清军壕沟阵地,南北跨度接近二十里,其他地方没有被壕沟隔断的平地,清军骑兵固然可以通过,但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扑面而来的炮弹。

  常登贵仅仅统率天骑营五六百骑兵,就敢出战,便是因为身后的墙头上,在对着这些平地通道的位置,已经布满了各式火炮。

  但遭到突袭的清军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当首批出击的骑兵被击退之后,便立即绕开了常登贵扼守的通道,从北侧发动了新的攻势。

  于是乎,这些清军骑兵刚刚通过壕沟中间的平地,还没来得及迂回包抄,就遭到了城头火炮暴雨般的打击。

  炮火闪烁之间,成百上千颗炮弹横扫而过,五十步的距离内,这些炮弹轻易击穿了清军骑兵身上披着的两重甲胄,然后连人带马一起打碎,无数断肢残臂在黑夜中飞舞,血雾喷射。

  不仅仅是骑兵,那些多铎早早派到壕沟之中,在开战之初赶往南面增援的八旗兵,也有不少在北面遇袭之后,立刻折返,想要迂回包抄的,同样被城头的火炮全都打回了壕沟之中。

  多铎把壕沟挖到了这个距离,攻城自然是简单了,但危险也同样更大,不依托壕沟掩护的任何兵马,都会成为明军炮兵的活靶子。

  当然,凤阳城外围两堵土墙上的明军,也同样如此。若是清军在壕沟边缘的土墙中架设火炮,没有胸墙的掩护,他们一样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在没有任何牵制的情况下,林昌峰和林昌福两兄弟统率的北翼夜袭主力迅速往南面推进,而原本靠着壕沟的掩护,苦苦支撑的清军北路,如今已然是无可挽回的大溃败。

  旷野上,东西横列,纵横交错的清军壕沟阵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如同溃堤的洪水一般,迅速演变成了数十股大小不等,往东面,南面溃逃的败军,还有少数往北面逃去的。

  不仅如此,那些散落在清军壕沟阵地中的零散兵马,也迅速被这些溃兵裹挟而走,原本在阻击明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那些弗朗机炮,此时也因为溃兵的存在,几乎难以阻挡明军的攻击。

  夜色下的战斗,实际上大部分指挥都无法实现,清军想要在如此迅猛的打击中,这样混乱的战场上重新组织反攻,完全不可能。

  而占据优势的一方则能迅速将局部优势不断扩大,这也就是朱慈当机立断,迅速投入预备兵马的原因了。

  此时的战场上,喧嚣暴戾,对于明军来说,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北路明军没有在侧翼留下任何兵马掩护,而是选择了全力追击。

  .

  孔有德此时正在壕沟后方的炮兵阵地边缘,他一直小心观察着壕沟中的战事。

  看着不断溃败的清军,他心中十分震撼,那些可全都是多铎麾下的精锐八旗甲兵,甚至连包衣兵都是少数,居然这么快就被明军击败了!

  壕沟中的空间有限,距离城墙又近,兵马调度过多,很容易被几十步外的明军察觉,多铎几番权衡之后,选择了派出军中的精锐八旗甲兵。

  要知道,此前那些顶在最前面,最危险的任务,全都是降兵和民夫完成的,为了的就是保住清军的核心战力八旗甲兵。

  但现在,多铎为了表现八旗甲兵在野战中完全有能力轻易击败明军,最终选择了将这些精锐放在了战场最前线。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番操作下来,使得朱慈的这次夜袭,在战略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军中最为精锐的八旗甲兵,在野战中也打不败明军了,这对于双方的士气来说,都将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孔有德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对于当前的局势,看得相当清楚。强攻凤阳城,几乎不可能攻得下,若是阿济格无法从西面顺江而下,夺取南京,北撤是迟早的事情。

  他虽然还不至于被吓破胆,但看到一股股明军骑兵气势汹汹随着正在南攻的步军,不断阻击妄图迂回的八旗马甲,看着无数火光正往南移动,冲进南面正在激战的八旗兵侧翼,听到壕沟中无数抛向空中的兵器头盔发出的碰撞声和凄厉的惨叫声之后,心中十分着急。

  如此强悍的明军,若是调头来攻打他,他能挡得住吗?

  现在,孔有德心中无法给出答案,或者说,他不愿意接受那样的答案,八旗兵战无不胜的神话,正在他的心中渐渐瓦解。

  但他又必须作出反应,表现出自己奋勇杀敌的姿态。否则,此战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线国安,全节,你们立刻带兵从北面袭扰明军。”

  “我们?”线国安和全节两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这种时候让他们上,不是去送死吗?

  “没让你们拼命,要是真的遇到明军,就立刻撤,但想办法把那些地雷弹全都扔出去,把动静弄大,让多铎和图赖看到。”

  孔有德眯了眯眼,随即又道:

  “记得,尽可能不要折损兵马,不能打就撤,有兵马在,多铎才不能拿咱们怎么样,否则就是耿继茂那狗日的下场了。”

  线国安和全节闻言,这才放心了下来,当即下去召集麾下的兵马。

  .

  而这个时候,原本正在南侧战场和夜袭明军打得难解难分的清军,终于听到了北面传来的密集脚步声和喊杀声。

  明军一路砍杀追击,驱赶着数百名清军溃兵,很快从侧翼冲乱了清军的部署,无数甲兵紧接着猛冲而上,冒死凿穿清军的侧翼。

  明军从壕沟中冲来,一股股数十人马的强悍力量,仿佛一只巨大的触手,牢牢从侧面抓住和切割正在阻击东面明军的清军。

  在明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下,两面受敌的清军很快不支,遭遇乱兵和突然袭击的北翼,许多甲兵甚至直接炸裂成了三五成群的小股部队,脱离大军往南面逃去。

  这种时候,已经不是战心和士气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本能反应,清军无法迅速调整火炮的发射方向,而火枪箭矢基本上都用来消耗冲来的溃兵,再面对直接掩杀而来的明军,根本就是无力阻击。

  那些八旗甲兵不是直接被裹挟而走,就是身死战场。

  明军的冲锋愈演愈烈,很快打崩了多铎部署的防御军阵,那些残余的清军很快也乱成一团,往东面和往南退去的两股清军,直接撞在了一起,场面十分混乱。

  而冲杀至此的明军战兵们,看到了无数背对着自己,正慌不择路,奔跑逃命的狼狈身影,这些仓惶逃窜的敌人相互间甚至还爆发了严重的踩踏,体内蕴含的杀戮本能,爆发得更加猛烈。

  赵正东挺着旗枪,领着麾下甲兵从战场的北面一路杀到了南面,他看着面前这支正在溃散逃命的清军,脑中好像一片空白,但手上的动作却完全没停过。

  在撕心裂肺的喊杀声中,他和身后的大军一起,以锐不可挡之势,朝着已经汇到一处的两股清军杀去。

  随着一声声激昂的喊杀声,此番夜袭大战的中心区域凤阳城东面,也从南北两个战场汇聚成了南面一个战场,数千明军如同海潮一般,汹涌澎湃,迅速漫过了纵横交错的壕沟,吞没着其中的一切。

  这样致命的打击对于一支封建军队来说,是无可挽回的,清军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反击的余力。

  明军将士们挥舞着锋利的长枪大刀,一轮一轮地砍杀捅刺,清军阵线上,一阵阵血雾喷出,失去了战心的八旗兵,包衣兵被杀得精神崩溃,狭窄的壕沟阻止了他们的撤退。

  壕沟中的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甚至出现了不少扔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的包衣兵,军心涣散,阵线分崩离析之际,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

  .

  孔有德领着兵马,迅速布防,很快站稳了脚跟,而他派出的士兵,也已经早早准备好了地雷弹,在前方的壕沟中朝着土墙一面扔去,制造出了两军交战的动静。

  在夜色的掩盖下,城头上神经紧绷的明军以为清军又要在这个方向发动冲锋,随即开火,给予了隐藏在黑暗中的清军猛烈打击。

  全节见城头上的明军上当,立马又下令麾下的士兵继续抛出地雷弹,以期制造出更大的动静,同时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

  他也多少知道多铎的脾气,如今这个鞑子的小王爷再次遭受这样的惨败,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到替罪羊,孔有德必须好好表现,否则就算没错,也自身难保。

  而此时,多铎也已经从军营中来到了与朝阳门相对而立的望楼上,他看着眼前漆黑的夜幕下,壕沟阵地中那些闪动的橙红色火光正在不断往西面退来,根本不敢相信。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部署在北侧的防御已经被明军攻破,甚至整个东面阵线都已经被杀穿,多铎心里估摸着自己至少已经损失了上千甲兵。

  如果算上南面和西面,恐怕损失的甲兵已经超过两千,而且几乎都是八旗兵,这对于大军的士气来说,完全就是致命的打击。

  但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是损失几百数千甲兵的事情,而是明军此时已经慢慢成为了那些降兵心中的梦魇。

  这一战若是败了,八旗战无不胜的心理压制,就没了,这和此前耿仲明大军的覆没,完全不一样。

  多铎从来没想到明军的战力会如此之强,一时间,深深的无力感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无法想象,此战之后自己该如何擒住明帝,又如何打赢这一场失利不断,似乎永远无法取胜的仗!

  而且,战局变化得太快了,多铎现在还不能确定前线的真实战况。

  如今,东南西三面的都是枪炮声,喊杀声齐响,而部署在这三个方向的塘马,此时都传回了最新军情。

  他们在涂山门,洪武门同样发现了正在迅速集结的明军,兵力都在千人以上,极有可能是明帝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此时,明军早就在这两个方向同时出动了骑兵,土墙上火炮威力巨大,还有大量步军协同进攻,怎么看都不像是虚张声势。

  但明军哪里来的那么多兵马,居然能发起全面反攻?

  可战场形势如此紧张,根本容不得多铎细想,他收到这些不容乐观的前线军报之后,第一时间和图赖,博洛等人商议了起来。

  毕竟,图赖打了那么多年仗,博洛看起来也十分冷静,两人好像都比他更能应对当前的情况。

  而在图赖和博洛的辅佐下,多铎也很快恢复了战场宿将的心智。

  只是,几人仔细分析了哨骑传回的军情之后,还是难以判断明军出动的情况,甚至无法确定明军是不是在西面和南面开始了新的攻势。

  多铎此前的部署因为兵力不足,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他没想到明军会声南击北,更没想到明军的战力如此之强,这使得南面集中了兵力之后,北面立即就处于劣势之中。

  他现在唯一能祈祷的,就是进攻的明军损失更大,这样他在战后总结的时候,至少还能挽回一点颜面。

  而一番商议,还是无法确定明军的作战意图之后,多铎当即决定,必须立即行动,三面都出动大军,至少要从这些出击的明军身上,咬下一块肉。

  哨骑在夜间获得的军情,始终是局限的,不用兵马和明军碰一碰,多铎便难以判断真正的战局。

  清军军营到壕沟阵地的距离并不远,只是因为纵横交错的壕沟,骑兵无法进入,即便是步军出动,也颇为困难。

  清军作为被偷袭的一方,刚刚的反应固然慢了一些,但多铎也算早有准备,调遣兵马所需的时间不多,很多命令的传达也十分迅速。

  图赖亲自出马,率领三千多八旗甲兵立刻出击,想要接应撤回的大军,同时牵制追击的明军。

  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其中的千余八旗兵,从壕沟阵地侧面穿过,想要直接杀穿阻拦的明军骑兵,迂回包抄夜袭的明军主力。

  只是,如今的情况,城外的八旗兵固然已经完成了集结,但明显已经慢了一步,无论是作为援军,还是作为反击明军的兵马,都是如此。

  明军在成功击溃清军之后,并没有恋战,常登贵统领天骑营随着步军不断移动,便是为了关键时候,能够截击想要迂回包抄的清军骑兵。

  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战术,还有土墙上火炮的支援,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拦截住了屯齐。

  在天骑营的掩护下,林昌峰,林昌福两人夜袭得手之后,成功带着出击的大部分兵马撤回了城中。

  随着出击的兵马悉数撤回,凤阳城东西南三面的枪炮声,喊杀声,在后半夜,也迅速停歇了下来。

  整个东面壕沟阵地中驻守的清军,被殿前军和御营为主力的明军杀得大败,死伤惨重,但因为清军的支援很快就赶来了,他们根本来不及割首级。

  而西面和南面的进攻,则因为没有出动主力,无法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击溃清军,清军的反应也十分迅速,明军在这两处并没有取得预料之外的成功。

  在死伤了数百兵马,都没能取得有效攻势之后,陈福也没用选择继续出击,而是继续用城墙上的火炮轰击妄图反攻的清军。

  朱慈收到了夜袭大胜的捷报之后,便直接下了城楼,亲自部署起了城防和接应。他一直在看着战事的进展,从激烈枪炮声和火光,便已经对战局有了大抵的判断。

  “陛下,这一仗单单是东面战场,鞑子就至少被杀伤了两千,甚至可能接近三千,只是撤得太快,将士们还没来得及清点,壕沟里面全都是尸体.”

  “打得好,这一仗朕要给你们全都记上大功!”朱慈满脸笑容,高声喝彩道。

  而听到清军的伤亡,众将也当即欢欣鼓舞起来,这次夜袭给清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随着雨季的到来,清军想要继续强攻凤阳城,难度还将更高。

  与此同时,南面和西面战场,陈福和柏永馥一击退清军,就立刻派塘马前来汇报军情。

首节上一节72/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