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79节

  朱慈判断这两路清军最多还能坚持两个月,但极有可能一个月之后,便会陆续撤退。阿济格原本就是来捡便宜的,一旦他发现没有便宜可捡,反而会越陷越深,说不定更乐于看到多铎吃瘪。

  而多铎就算咽不下这口气,继续在城外坚持,朱慈也会让路振飞在北面继续弄出动静,给他更大的压力。

  西面的危机一旦解除,朱慈便彻底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不仅仅是当前这一战,今后的清军再南犯,面对的就是已经充分开发战争潜力的大明了。

  与此同时,左梦庚的一番操作,最后又偷鸡不成蚀把米,也给了他机会,在战后迅速肢解左良玉集团,完成对这一支大军的彻底整编。

  何腾蛟当前在赣北做的那些,仅仅只是开始而已,那些带着大明军队最恶劣习性的军官士兵们,若是不从头到尾整顿一遍,朱慈是绝对不敢任用的。

  他们无论是当前的战场表现,还是原本历史上一言难尽的骚操作,都完美诠释了明军为什么会屡战屡败。

  说到底,再好的军事策略,也需要具体的军队,具体的将领来执行,朱慈若是不能整编这支军队,那他的侧翼永远不会安全。

  很快,朱慈便召集了凤阳城里的一众将领,他们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如今一个个又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这段时间,多铎依旧在组织兵马,继续围城强攻,还新造出了数百辆盾车,声势相当浩大。不过,也仅此而已,清军攻城的效果依旧十分有限。

  清军的火药炮弹,以及攻城所需的各类器械,在此前的夜袭中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民夫和降兵也在不断逃亡,清军此时人力,物力都十分匮乏,根本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从三面同时攻城。

  “清军十日前运来的那批军需,现在应该快用完了,据反正逃出来的降兵和民夫所言,现在那些挖壕沟,推盾车的民夫都开始限制口粮了,一旦哪天不上阵,口粮立刻减半,便是上阵的,也.”

  周世显根据这段时间锦衣卫审问那些反正士兵和民夫得来的军情,一字一句汇报道:

  “另外,涡水河道全线,臣都已经派人联络高杰,黄得功两部大军,在浅水处埋设火药爆破,炸塌了多处河道,还烧了清军的八艘粮船。

  多铎将兵马都集中在了凤阳城和归德府两地,部署在涡水沿岸的兵力十分有限,无法处处防御,现在想要依托河流运输的计划已然搁浅,陆路运输困难重重,他若想往南多运粮草,只能从城外抽调士兵,民夫和骡马北上。”

  “如今的局势,多铎要么再想办法抓几万民夫过来,继续猛攻,求破城的一线可能,要么就只有撤回河南,先解决北面的义军。

  否则,这么消耗下去,战局只会对他更加不利,若是等到军需粮草逐渐耗尽,那些民夫长时间挨饿,雨季潮湿,清军大营必定疫病横生。”

  常登贵顿了顿,然后又朝着朱慈拱手抱拳,脑中一面回忆最新整合的军情,一面接着分析道:

  “陛下,阿济格如今被阻在赣北,应当是不敢直接倾军东进,围攻南京的,他也没这个实力。

  而且,他现在已经占据了武昌和半个湖广,闯军余孽未除,他若是敢围攻南京,这些地方必然不保,最终也必然是得不偿失。”

  “说得没错,阿济格必然不会去硬啃赣北的坚城。否则,到时候他们也得吃多铎如今吃的这些苦头,只要消耗一两个月,他的实力必然大不如初。

  现在,时间是站在咱们这一边的,等到赣北的气温升高了,清军军中必定疫病肆虐,阿济格便是不想撤兵,也由不得他。”陈福也随即出言道。

  他十分赞同常登贵的想法,路振飞此前便已经将他准备在鲁西组织义军收复失地,破坏清军后勤的计划传到了凤阳,这让他凤阳城中的众将,心中都十分期待。

  朱慈听了几人的话,点了点头,当即道:

  “多铎如今已是强弩之末,最终撤兵,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路振飞在北面组织的义军虽然能起到牵制清军的作用,但必定难以持久,不可抱有太大期望。

  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如何在多铎北撤的时候,组织兵马,发起全面反攻,进一步消耗清军的兵马,并多救下一些被清军掳去的百姓。”

  “若是要全面反攻,徐州-归德一带,仅仅倚靠高杰和黄得功的兵马,恐怕很难完全牵制住准塔,河南,山东等地的义军袭扰清军粮道还行,一旦撞上清军主力,必定是不能战的,那里必须进一步增兵。”

  常登贵顿了顿,又皱着眉说道:

  “亳州,归德等地,还有准塔的大军,咱们到时若是追击多铎的败军,必定会受到他们的联合反击。我军骑兵不足,清军在平野之上,始终是占优的。”

  一说到清军撤兵之后的追击,屋内顿时响起了议论声,然后又是一片寂静。常登贵的话虽然还没说完,但他对于追击的态度和担忧,在此前的多次军议中都已经有所体现。

  而不仅是他,陈福,胡茂祯,柏永馥,田雄等人,对于追击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他们都想着保存实力,更担心多铎的反扑,特别是后者。

  清军始终占着极大的兵力优势,在江淮平原上大战,他们心里还是没底,届时清军一个回马枪,他们可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凤阳城内,如今只有不到三千能战的骑兵,其中还有一半是半路补充进来的,朱慈其实也是在探究全面反攻的可行性。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多铎就算要北撤,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咱们。”朱慈在众人的注视下,点头道:

  “此前的数次交战,我大军虽然战果斐然,但也损失了数千精锐,清军现在加固了城外的防御阵地,日夜戒备森严,咱们再冒险出击,已经得不偿失。

  多铎现在也必然猜得到,咱们的所有挑衅,都是为了激怒他,让他拼尽全力强攻凤阳,以消耗他的实力,他已经不会再上当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觉得与其冒险过河追击,还不如直接咬住清军的断后兵马,如此至少能杀伤数千清军。”胡茂祯抢先开口问道。

  他心里也惦记着战后的扩军兵额,一直想着好好表现,这段时间以来,参与了那么多次军议,他的战略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朱慈点了点头之后,赞许道:

  “说得没错,多铎绝对不会等着被咱们从背后一路追击,咱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到了平原上,那就是骑兵的天下了。

  清军若是撤退,剩下的这些辎重绝对不会全部丢下,咱们还有水师之利,完全可以将多铎留下断后的兵马阻拦在南岸,然后专门杀这些断后的兵马。

  多铎此前派来的前锋有后续源源不断过河的兵马支援,面对咱们的攻击,还能应对。但断后的兵马,原本就孤立无援,经过这几个月的激战,恐怕心中对咱们的畏惧,也不小。”

  “陛下说得没错,其实多铎大军实力犹在,此番无论是什么原因北撤,其必定不会甘心,甚至北撤只不过是引诱咱们出击而已。”

  常登贵直领天骑营,他对于己方骑兵的实力,是最清楚的,所以对于全面反攻的计划,一直十分保守,如今赣北传来军情,大局已定,他见朱慈终于要定调反攻的计划了,也当即出言道:

  “如果咱们贸然追击,以清军现在的实力,一个回马枪便能把咱们打退。臣也觉得不应该冒这个险,直接拦截清军的断后兵马,再杀一两千鞑子,才是最稳妥的。”

  “说得没错。”陈福也认同这个想法,他对于多铎的狡猾,还有清军的战力,认识的非常清楚。

  “我军现在实力还是不足,承受不起大败,此前几次出战,虽然取胜了,但兵马损失很大,现在能野战的兵马,其实只剩下了万余。”

  “赣北的军情,多铎应该很快也能收到了,等他得知阿济格靠不住之后,必然会非常着急,到那时,咱们只要等他领兵仓皇撤退,便能开始行动,这便是咱们的机会!”

  “多铎越急越好,越急便越容易乱了方寸,陛下,咱们还得让高杰和黄得功在北面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

  “臣以为,还可将浦口大营和京城里的两营大军北调,由水师秘密运往北面,支援徐州-归德一线。”

  胡茂祯又立即出言道:“届时,必定能给多铎制造更大的压力,也让他以为,咱们要半路截击,进而放松警惕。”

  “这倒是可行!”朱慈点了点头,随即又道:

  “阿济格被挡在了赣北,扬州城此时也安稳得很,多铎的兵马都在凤阳,调动全在朕的掌握之中,他威胁不到江浦,更威胁不到南京,这两处兵马确实可以调动。”

  朱慈很清楚,多铎就算要撤,也必定是想着收拾好残局,整顿好大军士气,然后再徐徐撤退,以免剩下的辎重和装备再损失,同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反咬他一口。

  毕竟,如果真的能击败朱慈的追击主力,他甚至还能借此反败为胜,像多铎这样还不成熟的军事统帅,极有可能还抱着这样的幻想。

  朱慈并没有低估多铎的实力,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也始终记得自己的战略目标,以及发动这场全面反攻的目的。

  只要再拖一拖,江南的战争潜力,乃至整个南方的战争潜力开发出来之后,大明练出十万精锐之师,他就能输得起了。

  不过,真的到那个时候,大明恐怕也不会再输了!

第115章 陷入两难的多铎

  山东济宁州西南方向,金乡城四面,人马齐喧,尘土飞扬,一面面颜色各异的军旗在弥漫的黄尘中飞舞,数万军服各不相同的大军铺满地面,就像一张五彩斑斓的地毯。

  这便是节制徐州-淮安二府,总督中原义军的大明栋梁,路振飞一手谋划的“鲁西大战”,青州府南部,兖州府西南各地的义军齐聚于此,正在进行着强攻金乡城的最后准备。

  高杰骑在马上,看着这个他当初从山西南逃之后,打着顺军旗号,才骗开门的城池,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短短一年的时间,整个北地就发生了如此巨变,闯军昙花一现,大明起死回生,鞑子不仅入关了,还妄图鸠占鹊巢

  这要是一年前有人和他说这些事情,他打死也不会信,不仅不信,还要狠狠地笑话对方一顿简直痴人说梦!

  但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他还成为了这些事情的亲历者。而前一年还势如破竹的鞑子大军,居然被堵在了江淮,进退不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高杰看了一眼防守空虚的金乡城,便得意地收回了目光,一旁的赵应元,杨王休,秦尚行等义军首领见状,纷纷上前恭维,称赞其用兵如神。

  他们都是去年起事之后,接到了南京朝廷的任命,从青州府城,昌乐,寿光等地率军隐入胶东山区,或者是直接南下兖州,依托两府交界的山区,和清军打起了游击战。

  清军当前兵力吃紧,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并不强,他们只要不攻取府城,在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等地山区的活动,完全就是三不管的状态。

  但朱慈想要断绝多铎大军的粮道,同时削弱对方的决战信心,就必须搞出些大动静,山东等地的义军无疑是江淮战场的最佳助力。

  路振飞原本想要组织大军攻打曹县的,但黄得功在亳州的诱敌没有成功,准塔似乎察觉到了北面的义军行动,带兵坐镇商丘,稳如泰山。

  高杰见状,也不敢直接攻打曹县,派出塘马上报路振飞之后,便将进攻目标转移到了距离商丘更远,有更多河流阻隔的金乡,同时这里还能威胁到运河枢纽济宁州,也与徐州相近。

  赵应元,杨王休,秦尚行等人同样如此,此前那些不听南京命令,擅自攻城的,大部分都被清廷南征前,派出的八旗兵剿灭了,其中就包括了同样是青州府出身的义军首领赵慎宽,郭把牌等人。

  他们心中其实十分畏惧清军,对于高杰的决策,非常赞同,如今看到金乡城唾手可得的样子,一个个都摩拳擦掌,主动请缨。

  不过,高杰并没有让他们乱来,而是认真部署了攻城的行动,他想要借着黄得功被调往南面牵制准塔的机会,在这些义军头领中确立威信,以便日后扩充实力。

  高杰此时还是没有摆脱在明军这口大锅中浸淫了十几年的惯有思维,无论做什么,总是想着吞并其他人的兵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很快,在高杰的命令下,从徐州转运来,以及十几路义军集齐的三十几门火炮,立即开始了齐射。

  轰隆隆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响起,数以百计无坚不摧的石弹从炮口争先恐后飞出,砸向了金乡城的城楼。

  面对明军接连不断的攻击,城中驻守清军除了城楼上的两门小型火炮之外,只有一些陈旧的传统火器可以使用,城头射出的箭矢对上推着盾车来攻的明军,根本毫无作用。

  很快,金乡城破旧的城墙上,传出了阵阵的惨叫声,城墙外围的砖石在炮弹的轰击下,尘土飞扬,碎石飞溅。

  不过,金乡城再小,也是一座县城,这种程度的炮弹轰击,还无法破坏城墙,数百丈长的城墙这个时候看不出任何倒塌松动的迹象。

  高杰很显然也猜到了这一点,火炮除了轰击城墙之外,还重点炮击城门。在几斤重的铁弹面前,那扇包铁的城门就和纸糊的一样,一炮就能打出坑洞,几炮就打破一个大窟窿。

  但城内的清军也有所准备,为了防止明军直接轰破城门,迅速进军城中,已经用砖石堆砌彻底堵死几处城门。

  明军若是想要入城,就必须要轰塌城墙,或者架起云梯,蚁附登城,这将大大延缓攻城速度,为他们的反击争取时间。

  经过九轮齐射,数千颗炮弹接连不断的轰击之后,金乡城的城墙上已经是烟尘滚滚,明军重点进攻的那座城楼几乎被炮弹击毁,不断有碎石烂瓦掉落,砸到下方那些猫着腰躲避的清军士兵。

  而城墙上那些被炮弹击中的女墙,许多都变成了纷飞的石块,不断发出碎石垮塌的声音,砸到躲在墙垛后的清兵盔甲上,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受伤的清兵惨叫哀嚎声此起彼伏。

  城中的清廷官员在城头眺望着战场的局势,透过眼前的弥漫的浓烟,看到了远处密密麻麻,铺满大地的明军军阵,还有大队骑兵在外围奔驰往来,心中十分害怕,已经有人放弃抵抗,逃到城中躲藏起来。

  城外正在准备攻城的上万义军士兵看了看弥漫着浓重烟雾,闪动着橘红色炮焰的炮兵阵地,又看向尘土飞扬,隐隐还传出了尖叫声的金乡县城墙,一个个都目瞪口呆。

  这样的大阵仗,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高杰拍了拍胯下之马,轰隆隆的炮声使得他的坐骑也微微有些骚动,这匹原本就脾气爆炸的战马不停扭动身体,两蹄暴躁地轮番踏地。

  而赵应元,杨王休等人的胯下之马,早已经暴躁地跳动起来,似乎受到了惊吓一般,他们说到底就是一群加强版的乡勇罢了。

  金乡城外的旷野之上,明军的战鼓军号响起,各色令旗摇曳,数千明军士兵推着各式攻城器械开始冲锋。

  在刚刚火炮轰击的同时,数百明军士兵便已经推动着数十辆盾车“吱吱呀呀”地行进。

  金乡城的清军根本没有准备,城外除了一道护城河,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明军的进攻,城头上射出的箭矢和炮弹,几乎没有任何伤害,更别说阻滞明军的推进了。

  等到明军推进到距离护城河还有四十多步的时候,原本躲在盾车后面的明军士兵直接推着壕桥,抬着云梯,举着盾牌冲了上来,攻势十分迅猛。

  若是凤阳城,在这几十步的距离内,没有盾车的掩护,这样的进攻根本不会起作用,这些冲锋的士兵也会在城头猛烈的打击下,迅速损失殆尽。

  但金乡城对于这场突发的战争,毫无准备,这座小城中,也没用足够的兵马火器,面对明军的攻势,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

  护城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清军破坏殆尽,十几架濠桥被士兵们推在了最前面,其后是更多数量的云梯。

  城墙之上的清军似乎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任由这些明军士兵架桥过河,城头不时有几十支零落的箭矢射出,根本无法阻挡气势如虹的明军冲锋。

  那些担任突击任务的甲兵举着盾牌,以纵队通过濠桥,直接一头冲进了弥漫的飞尘之中,冒着不时射出的箭矢,架起云梯往上爬,他们以盾牌为掩护,不一会就登上了墙头。

  而城中的清军并没有完全失去战斗力,攻城的明军士兵刚刚冒头,一锅锅煮得滚烫的金汁便迎头泼了下去。

  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手举盾牌,勉强挡住的,亦或者还在下面,被前面的战友挡住的士兵外,立马就有几十个甲兵就惨叫着从云梯跌落。

  明军围城太过突然,金乡城内确实是没什么防守物资了,土石檑木都没有准备,箭矢火药大多送往了南面,就只剩下了粪便还库存充足。

  云梯上的明军将士死伤惨重,这种武器十分狠毒,在这个时代,只要被伤到,基本上就没救了,伤兵们的哀嚎惨叫声更是容易动摇军心。

  不过,由于盾牌和盔甲的掩护,大部分明军并没有受到很大打击,前面的几名士兵已经和守城的清军搏杀在了一起,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补充上去,清军兵力薄弱,只能借助城墙居高临下阻击了一阵,很快便败退了。

  而随着明军在城墙的进攻取得突破,城墙上残余的清军节节败退,开始往后面的城楼逃去,城墙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明军。

  明军因此士气大振,大批将士从四面八方涌上城墙,迅速往前推进,很快就占据了四面城楼,开始往城内进攻

  两日后,多铎便收到了北面传来的紧急军情,而前一天傍晚,他刚刚收到了阿济格从瑞昌传来的塘报,此时根本就是气急攻心。

  朱慈虽然没有再发起过大规模夜袭,但依旧不时派兵出城袭扰,使得清军苦不堪言,士气每况日下。

首节上一节79/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