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贪权,金声桓可比左梦庚,马进忠等人要严重得多,他即想要朝廷为他补充兵马军备,又想独立掌握这些兵马,成为左良玉那般听宣不听调的地方一镇,不受朝廷的约束。
只能说,左镇的这一个个军头,在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体验过不受文官欺压,朝廷约束的感觉之后,都不愿意放弃,就如同文官坚决抵触任何破坏“以文抑武”的政策一样。
王允成的联络相当成功,左梦庚虚报严重,非常担心事情败露,从而被朱慈治罪,更是积极响应,并派出了麾下最信任的部将马士秀前往联络。
马进忠曾经被马士秀打得大败,对这个左良玉麾下的副将十分忌讳,看到对方代表左梦庚来,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此前马士秀对自己示好,巴结何腾蛟,都不过是逢场作戏,试探各方态度而已,实际上他还是忠心于左良玉的。
而徐勇,李国英等人,也纷纷响应,他们同样不愿意清点兵额,但两人都不敢大张旗鼓,只是派了亲信家丁前来。
这些军头想不到太远,即便是马上要归入京营的左梦庚,想的其实也只是将事情拖延之后,利用朝廷下拨的钱粮,把队伍拉起来,以掩盖此前的虚报。
但朱慈可不是这么好应付的,必要的时候,他甚至不介意拔刀杀人,砍下几颗脑袋,让这些军头们明白,在他的面前,有的事情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第二日一早,在何腾蛟和袁继咸的安排下,朱慈随即在众星捧月中,带着已经在城北水关外整完成的大军,进入九江城。
而左梦庚,马进忠等人派出家丁召集驻扎各处的兵马之后,也很快再度回到了朱慈的身前,他们在背地里搞得那些小动作,一个个都藏着结结实实的,生怕被锦衣卫注意到。
与此同时,原本迎驾的上万军民,此时也悉数遣散回到了城中,城内的其他百姓听到天子移陛的消息,也纷纷涌来观摩,九江城的主干道上,人满为患。
何腾蛟原本安排了迎驾的仪式,但朱慈也自有安排,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展示军威的机会,最终自然得是臣随君便,这同样没有商量的余地。
朱慈为了压服这些军头,准备的手段还有很多呢,他自然是希望“整肃大军,清点兵额”的行动能够顺利一下,此番入城,也是要在军队士气上,震慑住左镇的那些将领们。
十倍兵马又如何?在真正的天子亲军面前,都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殿前军的将士们基本上都是在应天府受训的,又经历过“江淮保卫战”,气势早已经远超当初,九江城巍峨的城墙和数万蜂拥而来的百姓,并没有引起这些入城将士们任何的情绪波动。
陈福看了看城外嘈杂的人群,维持秩序的官员衙役们,又看了看城头上的文官和士兵,心中不由得佩服何腾蛟,这是真的会做事啊!
“陈总兵,左镇各营将领的家丁都在城内了,一会咱们进城,他们必定能看得一清二楚。”张煌言策马来到陈福身侧道。
陈福听罢,点了点头道:“好,咱们这次就彻底断了这些家伙的不臣之心,让他们看清楚,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马进忠,王允成的那些小把戏,锦衣卫早就注意到了,朱慈故意拖延一日,便是要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殿前军很快从北门进入九江府城,然后在瓮城中完成入城的队列部署。
城楼上的地方标营士兵被鼓号声吸引,纷纷趴在墙边偷看,他们看着瓮城中铁甲闪亮,队列森严的殿前军将士,全都张大了嘴巴。
而随着殿前军军官洪亮的口号声传出,瓮城内又是一次小型应旗,更是看得这些地方营兵目瞪口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整齐严正,一丝不苟的军队。
这些正在偷看的营兵中,自然也有左梦庚,马进忠等人的收买的眼线,甚至还有几个他们的亲兵,他们看到眼前这支军队,脸上同样全都是惊诧的神情。
很快,瓮城中一通鼓响,殿前军前锋出现在了九江城的主干道上,前锋二百余骑兵举着各色旗帜缓缓前进,“哒哒哒”的马蹄声回荡在街道上。
而后,在城中无数无比激动且炽热的百姓注目下,殿前军的主力战兵个个披坚执锐,踩着鼓点踏步前行,朱慈的御营位列中央,陈福,林昌福,周世显,张煌言等军中主将,也都骑着马从城门洞走出。
伴随着响亮的步鼓声,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从城门洞中传出。
“炮声隆隆,将士们齐奋勇,抖擞精神,勇敢前进,拼命去战斗!
进兮!进兮!大明军人,锐气贯长虹。不收失地,不灭鞑虏,宁死目不瞑”
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殿前军和御营的将士们铁甲铮铮,赵正东就如同那日从淮北战场上凯旋而归一般,高举着殿前军军旗走在队伍的前方。
他的前面是威武不凡的骑兵,身后则是铁甲峥嵘的殿前军将士,此时满脸都是兴奋和自豪。
全军齐唱军歌,无数百姓瞩目,使得他心中的军人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些都是军队荣誉感培养的一部分。
朱慈十分注重的军队精神建设,教导队的核心任务便是增强军队的精神力量,提升将士们的战斗意识,而《凯旋歌》激昂的歌词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士兵的勇气和信念。
殿前军的队列踩着鼓点,从瓮城中源源不断走出,一路严整从容,丝毫不乱,一支支长枪竖立在队列之中,枪头上插着那些鞑子的首级,和他们身上闪着金黄色阳光的铁甲一起,散发出了肃杀威严的杀气。
“号声鸣鸣,好似催阵鼓,风云色变,杀气冲霄,将士猛如虎。
进兮!进兮!手提敌头,战甲血模糊,白山黑水,大明之土,万岁齐高呼!”
九江城北门街道两边的百姓看着这支气势威武的军队,一个个都十分惊奇,就好像被镇住了一般,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嘹亮的歌声在回荡。
而城中正跟着何腾蛟一起迎驾的那些文武官员们,看着街道中这支在鼓号声中踏步前行,队列严整,装备精良的队伍,更是神情复杂,眉头紧锁。
左梦庚就不用说了,在他的指挥下,左镇的大军连黄得功都打不过,但就算是马进忠,王允成和金声桓等人,他们麾下的兵马,除了那些精锐之外,也并非能战善战。
而这还是在何腾蛟已经下发了大量甲胄兵器,粮草马料的基础上,他们麾下的兵马才有了当前的实力。否则,可能根本谈不上战斗力,也就比那些卫所军强一些。
如今,看到殿前军这种能够击败八旗主力的强大军队,这一个个军头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徐勇和李国英的耳膜被歌声不断冲击着,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心中不敢再有任何歹念。
两人现在甚至有些担心,昨天派出亲信家丁的事情,会被锦衣卫探查到。如此一来,若到时马进忠等人不识好歹,他们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左良玉虽然给他们做了示范,让他们敢于和朝廷周旋,但这其实也只是一群随波逐流的军头而已,每一个都在见缝插针,想要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换言之,他们原本就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一切的决策都随时可能改变,现在看到殿前军进城的场景,这些军头们的态度,当即就变了。
马进忠和王允成都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一出,心中已经不像此前那么坚定,甚至开始动摇,生怕私下串联各方的事情败露。
军队向来以强者为尊,他们此时看到自己和殿前军的差距,便是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大明朝廷,哪里还敢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金声扬扬,保胜收战场,凯旋唱歌,跳舞红旗,乱飞扬。
进兮!进兮!民众庆祝,欢迎救国忙,羊羔美酒,纪念吾辈,民众庆兴复。”
在阳光照耀下,叮当作响的甲叶和密密麻麻,高高举起的兵刃上,一个个人的脑袋被高高举起,穿街过巷,歌声,鼓声,军号声,马蹄声和踏步声混杂在一起。
街道两边的九江城百姓看着眼前这支前所未见的军队,愣了好久,一直到歌声停止,才终于反应了过来,最终不知道是在谁的带头下,两侧的人群忽然间就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王师威武,王师威武!”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师威武,王师威武!”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街道两边的数万九江城百姓群情激昂,纷纷跪下叩拜,声音响彻云霄。清军虽然没有大举攻城,但也兵临城下,围了十几日,城内一度人心惶惶。
在那些日子里面,城中这些从武昌撤下来的兵马并没有让他们放心,反而是江北传来的一道道捷报,不断鼓舞着人心士气。
从某个角度来说,九江城内的百姓,早就心心念念定武皇帝了,如今得见真容,喝彩欢呼声直接汇成了翻涌的巨浪。
朱慈骑在马上,看着两侧的百姓,不时点头致意,何腾蛟组织的官员和衙役此时正排成两列,跪在边上,将民众隔开,而何腾蛟和一众文武官员,也全都毕恭毕敬,在前方的路口等候着,使得大明之君的权威更显庄严。
这样的气氛持续蔓延,一直到殿前军停下,朱慈领着身边的几位将领,以及九江城的一众文武官员,进入临时行宫,大半个九江城都沸腾了起来。
朱慈的原意就是要把动静闹大,向那些怀有二心的武将们,展示他这个大明天子,是人心所向,何腾蛟的安排,已经基本上达到了他的目的。
而朱慈也没有闲着,当天便开始在行宫中批阅奏章,安排军政事务,特别是后面两日阅兵的安排,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看着面前左梦庚,马进忠,王允成,徐勇一众武将脸上复杂的神情,想到几日后,他们看到殿前军的表现,惊得目瞪口呆的样子,朱慈便觉得好笑。
九江城内紧张的气氛中,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三日清晨,袁继咸和奉命领兵参与演练的一众武将,早早来到九江城最大的军营“北大营”的大门前候驾。
朱慈在何腾蛟,以及林昌福,张煌言,周世显等人领着的大队甲兵和锦衣卫的拱卫下,也随即来到这个今日大军演练的地方。
陈福早早就领着殿前军的将士们开始了行动,等到他进入北大营的时候,校场上已经是旌旗飞舞,兵马肃立,各营将士都按照各自将领的军令,整齐列队其中。
事发突然,左镇的各营将士只有不到三天时间准备,不少士兵对此都埋怨不已,特别是那些原本正准备轮到他们到军营外捞银子的军官们。
但陛下亲临,军令如山,这些军官士兵纵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是私底下在心里抱怨一番,然后听令行事,参与今日的演练。
不过,他们许多人都是昨日才刚从原本的军营赶到九江城,对具体的情况还不了解,只听说此番演练,是陛下要给各营将领下马威,一个个都十分愤怒。
他们都是这些将领手下的心腹,道听途说一些小道消息,再加上各个将领私下授意的鼓动,自然对这样的下马威,抱有敌意。
所谓的私兵,便是如此了!
但无论他们是什么态度,也阻止不了朱慈要办的事情,此时的北大营校场上,汇聚了左镇五部大军,还有殿前军在内的的近两万兵马。
这座军营是何腾蛟为了应对阿济格大军长期围城,坚守九江城新建的,可以容纳三万大军演练驻扎,面积十分巨大。
当然,这六部大军,近两万兵马,并非要一起演练,而是要一部一部来。当其中一部兵马参与检阅的时候,其他的兵马则是在一旁观摩。
朱慈此时身披一件金黄色的鎏金战甲,龙旗在点将台上高高飘扬,左右分别是何腾蛟,袁继咸,严起恒和陈福,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徐勇,李国英,身后是周世显,张煌言,林昌福等心腹,再往后则是披坚执锐,全副武装的御营甲兵。
相比起左边文臣们的怡然自得,甚至隐隐有种正准备看笑话的样子,以及陈福和周世显,张煌言的信心满满,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等人,都是愁容满面,眉头紧锁。
他们在前几日的入城仪式之后,对这场“大阅兵”的结局,都不再抱任何侥幸心理,甚至忧心忡忡起来,生怕自己麾下的兵马会在其中犯什么错误,到时被抓到把柄。
可朱慈要检阅大军,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事情完全不由他们控制,他们只能看着原本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军权,被一步步收回,但却无可奈何。
而在整个事件最可怕的,则是朱慈这个年轻天子表现出来的步步为营,明明占据上风,却还偏偏凡事都要名正言顺,不给他们任何撒泼耍赖的机会。
相比之下,他们却是毫无反击之力,甚至已经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巳时一到,校场上立即鼓号声齐鸣,六部将士也随即按照一开始布置好的旗号,依次进入校场的指定位置,北大营一时人喧马鸣。
朱慈的面前,旌旗飞扬,鼓号声,马蹄声,踏步声不绝于耳,而进入了校场之中的各部士兵,除了殿前军方阵严整之外,其余五部兵马,阵列在行进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这还是在校场演练,如果在战场上,这样的军队恐怕根本没有战略进攻,倚靠激烈的阵战,在正面击溃敌人的实力。
换言之,如果“南康之战”没有水师的火炮威胁,鳌拜在那样的地形中,不得不率兵突围,明军只需要守住山口,然后用骑兵消耗牵制,战争的最后结局是什么,还很难说呢!
殿前军在进入校场的过程中,再度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势,他们的军装整齐,看起来便训练有素,气势咄咄逼人。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天骑营调拨的两局骑兵,他们身着黄装黑甲,头戴红缨黑盔,个个神态威严,此时正在步军大阵两翼,一同行动。
等到这两千余步骑兵行进到指定位置后,又迅速在军官的指挥下,原地完成了整队,最后齐声大喊一声“虎”,更是气势如虹,甚至吓得部分正在行进的阵列为之一滞。
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等人看着殿前军的排兵布阵,以及阵列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高超水准,便大抵猜到了这是按照戚少保练兵之法操练出来的。
他们其实也知道戚继光系列兵书上记载的那些练兵之法,甚至还看过对应的兵书,无论是《练兵实纪》,还是《纪效新书》,在明末都十分流行,几乎每一个武将,都有所了解,甚至全文翻看过。
只不过,知道理论和实际操作,那就是两回事,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对于兵员,粮草,军需供应都有严格的要求,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根本不可能实现。
殿前军主要操练的,就是戚继光兵法之下,以鸳鸯阵为基础改良的阵法。这种改良后的鸳鸯阵,运用灵活,适用范围也十分广,既可以在山野进行小规模阵战,也能合并成大军团作战。
不过,鸳鸯阵的缺点就是对士兵的要求极高,同时也需要多种武器的相互配合,并不适合迅速训练出大批野战军,而且对于大军的后勤补给要求,十分之高。
但只要最终训练出来,经过实战的检验之后,便是一支百胜强军,甚至能在平野之上和清军的重甲战兵一决高下。
要知道,浑河血战时的那支浙兵,其实还算不上完成版的戚继军,但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也给清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看到这里,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等人,更加沮丧,他们甚至不需要再看后面的演练,就知道本部兵马和殿前军之间的差距了。
其实,朱慈下令展开大阅兵,为的就是“整肃大军,清点兵额”师出有名,而他“整肃大军,清点兵额”,为的则是把左镇的这数万大军,练成这样的强军。
只不过,若是军队的控制权完全在这几个军头的手上,军队中空饷成风,贪污横行,那他的强军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
很快,另外五部兵马也随即进入了校场,徐勇和李国英的兵马最早得到补给,在赣北整顿了大半年,表现相对要好一些。
左梦庚和金声桓麾下那几千精锐兵马,虽然在此时的明军中,并不算孱弱的,军阵队列行进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的混乱,但和殿前军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
马进忠和王允成的骑兵虽然气势上要高过其他步军一截,可是和天骑营那些与八旗马甲鏖战了大半年的精锐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兵源差,粮草补给不足,军饷常年克扣,军纪不严,训练时间短,这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殿前军对于他们,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碾压。
朱慈看着眼前的一切,便知道自己来对了,这些左镇中的精锐,其实并不是不堪一用,甚至大部分都是关内十几年混战养蛊养出来的精锐,只要训练得当,同样可以成为一支强军。
但这件事情,只有他能做到,左梦庚,金声桓,马进忠这些未经改造的武将不成,何腾蛟,袁继咸这些算不上知兵的文臣,同样不成。
轰隆隆的鼓声中,随着朱慈一声令下,校场之上,殿前军将士首先开始了阅兵演练。
朱慈看着面前正在演示接敌,冲击,破阵,包抄,袭扰等战阵的将士们,不断点头表示认可,经历了和八旗军的多次大战之后,殿前军将士们的战技也愈发娴熟,便是演练,都杀气十足。
两千余步骑兵在鼓号令旗的指挥下,进退自如,校场上红缨跳动,铁甲铮铮,一派肃杀,甚至军中的火枪兵还施放了一轮火枪,斑鸠脚铳齐射的巨大威力,惊得王允成麾下的战马纷纷躁动起来,嘶鸣不停。
第128章 朱慈的大饼
殿前军演练完成之后,原本还显得有些散漫的其他五部兵马,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无论是点将台上正在观望的将领们,还是校场上的军官士兵,都是一个比一个紧张。
这一刻,他们就好像是看到了曾经闻风丧胆的清军一般,但却无处可逃,只能硬着头皮依次上场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