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34节

  准塔此时绝望地张着嘴,口中血如泉涌,只觉得浑身都剧痛无比,喉咙好像已经发不出声,他猩红的眼瞳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耳边不断传来战马快速奔驰的声音。

  “啊,咕,咕噜……”准塔的喉咙被鲜血堵住,嘴巴里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而他残存的意识还来不及恢复,又有几匹战马,直接从他身上奔驰而过,整个脑袋都直接在喧嚣中被踩烂了,眼珠子直接迸飞到了边上黏稠的血水滩中.

  “砰,砰,砰!!!”

  战场上,火枪射击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似乎根本没人注意到准塔的意外身亡,而随着代表准塔的大旗倒下,淹没在混战的人潮中,清军最后的突围,也宣告失败。

  在明军骑兵陆陆续续赶来增援,或者是从南面战场,将清军溃兵不断逼到北面湖畔的时候,一个个落单的清军巴牙喇和八旗军官,在飞驰而过的明军骑兵群打击下,很快都惨叫着从马上跌落,而失去指挥的清军,也彻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常登贵原本还想要用手中的旗枪,亲自杀掉面前那个满将的,但此时已经没有机会。

  不过,他根本不在乎,在领兵砍翻准塔身边,冲到他近前的几个巴牙喇甲兵之后,他随即换上了适合马上近战的厚背长刀,接着指挥骑兵作战。

  常登贵冲阵的最终目标是将这支战败的清军堵住,他并没有胡乱冲击,而是带着兵马在战场东北方向的旷野上,不断阻击溃逃的清军。

  此时的战场上,在明军一轮狂风暴雨般的全面冲锋之后,清军的步阵早已经被凿成了数段,无数战兵被疾速掠过的战马骑兵撞倒砍翻,惨叫声响彻大地。

  不仅如此,这些被拦腰截断的清军步阵很快爆发了大溃败,后阵不少反应灵敏的八旗步甲,见势不妙,也随即三五成群,接连脱离阵列,跑回后阵取马逃亡,倒在阵中的清军尸体成为了一道鲜明的分界线,宣告着清军的战败。

  而原本在后方压阵的那些巴牙喇马甲,在看到准塔领着的骑兵溃败之后,自知无法再约束那些蜂拥后撤的溃兵,早已经率先溃逃,剩下的那些也很快就被裹挟而走。

  准塔领着的第一波溃逃骑兵大部分被截杀之后,原本在战场南面的其他清军骑兵,此时也三五成群,冲杀了过来,想要突围。

  但有了准塔的教训,特别是随着准塔大旗倒下,周围的八旗马甲一哄而散,许多清军便不敢再硬冲,直接往北面湖畔逃去,想要从那里寻得生机。

  而对于那些依旧想要从战场东北方向突围的清军,常登贵也不嫌弃,直接领着麾下重新集结起来的数百骑兵,将这些失去了指挥的乌合之众,再次击溃。

  明军各部如今无不士气大振,攻势迅猛,清军此时则是已经完全崩溃,战场之上的清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迅速演变成了数股往北面湖畔,或者是西面大营溃逃的败兵。

  巴哈纳此时已经在逃往北面湖畔的乱军之中,他奔逃之际,也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后方的战况,特别是准塔的位置。

  这种时候,即便是准塔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都无法冷静,更不要说巴哈纳这个外强中干,如今早就被明军强悍的攻势吓破胆的清军主将了。

  当他看到准塔的大旗被一股百余人马,气势汹汹的明军骑兵淹没,还带起了无数抛向空中的兵甲时,便知道局势已经回天无力,甚至能不能突围出去,都是问题。

  巴哈纳到底不是准塔,麾下的兵马许多也都是新兵,虽然护着他的巴牙喇马甲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但现在的局势,远不是他们能够改变的。

  而朱慈也从来没有想过放过他们,只不过步军的攻势远没有骑兵快,各部大军在凿穿步阵之后,正一路追杀上来。

  巴哈纳策马狂奔,同样很快就逃到了北面的湖畔边上,随即又沿着河畔继续往东,他知道那里是荒村,骑兵难以迅速同行,但往西是荆州城,更加危险。

  但就算是往东,他也很快就听到南面传来的密集马蹄声,回头一看,一面“林”字大旗,正紧追而来,好像就是奔着他来的,后方是不断跟上的零散骑兵,很快就汇成了一股数百马甲的强悍力量。

  为了躲避明军的追击,巴哈纳早早就拔刀砍断了自己的认旗,可似乎根本没用。无奈之下,他只能扯着嘶哑的嗓子,拼命扬鞭抽打马股,试图加速逃离战场。

  战场之上,陈福麾下的殿前左军正在冲锋,密集宽大的阵列就如同海潮一般汹涌漫过旷野,直接打崩了南面战场的整个清军步阵,

  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下,殿前左军的将士们看着乱成一团的清军残余的阵列,特别是无数背对着自己,正往西面慌不择路奔跑逃命,甚至还爆发了相互残杀的身影,追杀不停。

  “杀,杀,杀!!!”

  数千名战兵齐声大喊,他们死死咬住溃逃的清军,锋利的长枪对着这些刚刚还十分凶狠的敌人不停突刺,地上倒下了一排又一排的尸体,陷入崩溃的清军在这样的攻击下愈发疯狂,一些八旗步甲惊恐之中,甚至挥刀将挡路的绿营军和包衣兵,也全部杀死。

  陈福亲自领兵出击,他看着面前这支正在溃散逃命的清军,一时间意气风发,数千将士在他的率领下,一面高声齐呼“万胜”,一面以锐不可挡之势,追击清军的溃兵。

  殿前左军的机动性虽然远不如骑兵,但长期的严苛训练,以及充足的后勤补给,使得他们的体力能持久发挥。

  所有人都已经杀红了眼,殿前左军的将士们也完全不顾脸上身上的血污,更忘记了疲惫和恐惧,他们踩着倒地清军的尸体,挥舞着锋利的大刀长枪,大步奔跑着追击溃败的敌人,在一轮又一轮的砍杀捅刺之下,锋利的枪头带起了一团团血雾,尸体逐渐堆满地面。

  而北面,南面战场都被杀穿之后,清军已然没了任何反击的余力,这样杀伤对于一支封建军队来说,绝对是无可挽回的!

  王光泰看着正全线溃败的清军,终于下了决心,他原本是和巴哈纳一样,慌不择路之间,带着几十个家丁逃到了战场北面的湖畔。

  但他最终并没有往东,而是直接逃往了西面的荆州城,打算在城下投降,至少能保住一命。

  战场之上,到处都是一片混乱,他若是在战场北面的湖畔投降,说不定直接就被乱军杀死了,那可就亏大发了!

  他很清楚,自己带出来的那几千绿营军,早已经在明军的冲杀下,全军覆没。毕竟,现在连在后面督战的八旗马甲,都已经开始了逃亡,更何况是他的那些炮灰?

  只是,不等王光泰的如意算盘打响,李过便已经领着荆州城内的数千步军,还有数百亲军骑兵出城杀了上来。

  李过看到城外的战况,早已经按耐不住,他直接集结了城中的所有野战精锐,趁着城外留守大营的清军人心动摇之际杀出。

  不仅如此,李过并没有带着麾下的兵马,在大营附近过多停留,而是在留下了张能领一千多步军看守后,便直接杀了出来。

  他很清楚,哪里才是真正的决胜之地!

  而忠贞营的将士们此时同样士气大振,他们在鼓号声的刺激下,疯狂地呼喊着“万胜”,直接朝王光泰的这支小股部队冲了过来。

  王光泰见状,哪里敢迎面撞上去?慌乱之间,立马就调转马头,想要先避开李过所部大军的锋芒,再择机投降,大不了冒险突围,逃回郧阳,再从长计议。

  但李过却没打算放过他,当机立断,派出了一支百余人马的骑兵追击,并很快就兜住了王光泰的这支兵马。

  在忠贞营骑兵的凶猛攻击之下,这支不过几十人马的绿营军,很快战败,王光泰早已经没了战心,为了活命,直接在战场上投降了!.

  朱慈此时正踩在马镫上,手中的远镜依旧望向了北面,如今战局早已经明朗,他的神情也随之放松了下来,甚至微微扬起的嘴角,还能明显看出喜悦的意思。

  八旗马甲虽然很擅长突围,但他看到常登贵领兵死死挡在战场东北方向的旷野中后,便不再担心清军突围,北面的湖泊足够大,连绵十数里,而且湖面并没有完全结冰,即便是结冰的地方,厚度也完全不足以让战马通行。

  换言之,常登贵带着骑兵在战场东北方向,完成了他的堵截任务之后,随着李过领兵从西面赶来,溃败的清军已然逃无可逃。

  不仅如此,随着殿前中军,殿前左军,还有忠贞营预备部队的全面出击,溃逃的清军绝大部分都已经被赶到了北面的湖畔,并在混乱和恐惧中,继续往东逃去。

  而湖畔虽然因为冰雪的原因,并不泥泞,但往东是一片荒村,那里还有从战场南面,陆续赶往的天骑军,根本不是适合突围的方向。

  但这数千清军现在已经被追击而来的明军死死咬住了,特别是逃在最后的兵马,完全暴露在了明军的攻击之下,不断惨叫着倒下。

  与此同时,战场东北方向的骑兵混战也十分惨烈,那些溃逃的八旗马甲,根本就不是常登贵麾下,指挥有度的天骑军的对手,直接突围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如此局势下,剩余的清军溃兵,其实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沿着湖畔,往东逃去,袭扰的明军骑兵,还有荒村间狭窄的通道,很快就被争先恐后逃命的清军士兵挤满。

  而明军的追击虽然渐渐缓了下来,却依旧迅猛有力,殿前中军和殿前左军的数千战兵与林昌锋所领的天骑军密切配合,前后堵截,沿着湖畔和荒村,不断挤压这些溃逃清军的战场空间。

  在林昌锋的指挥下,天骑军充分发挥出了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从侧面攻击溃逃的清军,将他们往湖面的冰层赶去。

  这也是明军唯一没有堵死的路,脆弱的冰面并不适合大军行动,清军如果慌乱之间直接逃到湖面的冰层上,那就是彻底陷入死境了。

  经过几轮大战的锻炼,林昌锋的骑兵指挥水平,已经大大进步,他甚至还派出了几队骑兵,绕到荒村前,拦截即将从荒村中逃出的清军。

  巴哈纳此时已经逃入荒村,但看着荒村外集结的明军骑兵,他又不敢直接突围,只能是等待其他溃兵汇聚,再组织兵马。

  可这种时候,即便是原本军纪严苛的八旗甲兵,都已经成为慌不择路的逃兵,在明军的三面包围下,巴哈纳身边虽然汇聚了上百名马甲,但他一时之间居然无法将这些兵马组织起来。

  而等到他组织起汇聚到荒村中的马甲之后,便立马带着这些兵马出击,但接连两次,都很快就被荒村外的明军骑兵击退了。

  天骑军此时自然没有再以骑阵的形式阻击,但一边组织有度,一边军心涣散,巴哈纳又不是威望极高的强有力将领,在天骑军的来回冲锋之下,很快就被杀得大败,数十名八旗马甲也丧生在了骑兵的冲杀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十几个八旗马甲趁机突围了出去,但巴哈纳并不在其中,他直接溃退回了荒村。

  很快,在明军的不断攻击下,那数千名被堵在荒村外,迟迟无法进村的清军,毫无意外爆发了踩踏。

  这个时候,清军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而这个时代的大军决战,最主要的伤亡,便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了。对于胜利的一方来说,完全就是单方面屠杀。

  在陈福,刘汝魁,李过,林昌锋领着的步骑军,从南面,西面,东面三个方向的进击下,那些被挤到了湖畔的清军溃兵,全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陈福,李过,刘汝魁,林昌锋领着的明军主力对清军实施最后的突击,上万明军将士铺天盖地一般,大喊着朝挤压在湖畔的清军横扫而去。

  在这样的冲击下,数以千计的清军溃兵更是冲向了荒村,所有人都想逃入荒村,躲避明军的攻击,甚至逃出生天。

  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少数清兵直接投降的,但大部分人都已经失去了理智,特别是看到一些想要投降的清兵被杀红眼的明军甲兵直接挥刀挑枪杀死后。

  清军溃兵们相互踩踏挤压,不断推搡,后面的人不断往前推,甚至不顾前面的人已经摔倒,一些恼羞成怒的步军甚至开始相互残杀,人马的尸体在湖畔和荒村外慢慢堆积。

  战争足以泯灭一切人性,对于已经陷入癫狂的清军而言,此时根本没有理性可言,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逃命。

  而林昌锋刚刚派出袭扰的天骑军,还在不停冲撞着这些因为拥堵,动弹不得的溃兵,血雨中一阵阵哀嚎惨叫声响起。

  但这个时候,清军溃兵中,已经无人再去阻挡明军的攻击。

  很快,明军骑兵就在朱慈的指挥下,用战马拉来了五门还能使用的四磅炮,炮兵直接就地装药填弹,朝着拥挤不堪的清军溃兵轰击,数百名明军火枪兵此时也跟了上来,同时散射。

  在火枪火炮的齐射轰击下,堵在湖畔和荒村外的清军人马死伤惨重,外围的士兵一层接着一层倒下,就好像是脱落的树皮,原本还保有一丝丝理智的清军溃兵们,终于崩溃,开始逃往湖面。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溃兵因为愈演愈烈的恐惧,爆发了更加严重的踩踏,那些被踩死的士兵尸体堆积如山,而逃到冰面上的步骑兵,很快就有人直接踏破冰面,掉进了冰湖之中.

  明军的全面进攻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才结束,最终只有在一开始就采取行动,逃离战场的数百八旗马甲成功突围,还有上千溃兵在混战中进入了战场外围的荒村中躲藏。

  清军到底是太久没有在正面决战中经过大败了,大多数兵将一开始都没想到要突围,再加上明军的绝对兵力优势和地形的限制,这才有了朱慈当前这场对战八旗军的正面决战中,前所未有之大胜!

  大战刚刚结束,朱慈策马巡视战场,龙旗在旷野之上层层叠叠,面目全非的尸体组成的背景中,迎风招展,引发了数万明军将士的“万胜”呼唤。

  这场决定了大明,乃至整个湖广战场局势的“荆州之战”,最终在明军的辉煌胜利中,落下了帷幕。

第170章 丰硕的战果

  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的时候,明军大胜的消息便已经传回了荆州城,东面和南面的城门立即大开,城中的“忠贞营”守军很快又出动了上千兵马助战。

  而城东的清军大营内外,一队队“忠贞营”的士兵正押着几十上百辆牛马车,准备将城外清军大营里的物资,全部运入城中。

  李过刚刚的出击迅猛有力,清军大营内的防务又是一片空虚,他领着“忠贞营”的将士,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攻入了营中。

  准塔和巴哈纳原本部署在城外牵制荆州城守军的兵马,东面主力大军的决战一败,便立即发生了骚乱,部分绿营军率先北逃,一些八旗马甲不得不追击拦截,而剩下的那些兵将,根本不是李过麾下大军的对手。

  要知道,“忠贞营”此时已经恢复了实力,李过虽然派出了刘汝魁领兵助战,但城中依旧保有三四千精锐兵马。

  这些兵马对付准塔麾下的八旗军主力自然不够,但用来对付彼时城外那些已经自乱阵脚的清军,却是已经绰绰有余!

  很快,陈福便亲自领着大军,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便顺利进入了原本防卫森严的清军大营,大营四周的清军旗帜早就被蜂拥而上的忠贞营将士砍倒。

  这个时候,原本留守大营的那部分清军,也早已经一哄而散,但他们在撤退的时候,直接放火烧了大营中的粮草和部分辎重。

  营中的不少地方直接燃起了熊熊大火,现在还冒着黑烟,甚至还有一部分粮营周边的帐篷,也跟着一起被烧光了。

  朱慈并没有直接入城,反而是领着大军主力留守在城外的大营,同时派出塘马联络正在岳州府临湘等地,指挥水师阻击清军援兵的郑森,以确保对清军援兵的动向,了如指掌。

  他倒不是担心多尔衮领着八旗马甲奔驰而至,八旗马甲再能跑,没有船也过不了长江。他只是为了避免大军调度过多,城外战场的那些清军溃兵有机可乘,趁乱逃跑。

  经过这样一场大战之后,明军虽然是获胜的一方,但同样已经乱成一锅粥,朱慈能在第二日天亮之前,将兵马重新整顿成军,便已经是万事大吉了。

  不过,这数万训练有素的大军,混乱中同样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朱慈回大营的路上,沿途的将士们都在疯狂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和武器,不断呐喊着,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而朱慈回到大营之后,也随即派林昌福领着留守营地的兵马和御营大军,一边收拢兵马,一边部署夜间的防御和阻击。

  很快,战场各处的军情,便开始源源不断传回,特别是准塔,巴哈纳,王光泰等清军主将的消息,朱慈尤为关注。

  他若是能俘虏这些满洲亲贵大将,政治上将会有大用,甚至比多杀几百个八旗马甲,影响还要更大。

  而若是活抓了王光泰,那郧阳这座坚城,恐怕就不攻自破了,那他在湖广战场上,也将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多尔衮必定不敢长时间逗留长江以南。

  不过,战场的混乱,加上夜间行动不便的影响,准塔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巴哈纳倒是最终证实死在了荒村突围战中,而王光泰,则是被李过麾下的骑兵活抓。

  至于此战的战果,特别是确切的杀敌,俘敌数量,以及突围北逃的八旗马甲,各部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

  朱慈估计突围的八旗马甲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五百,其中大半还都是准塔留守荆州城外的八旗军,只有数百是从决战中逃脱的。

  而成功突围的绿营军,应该更少,并且几乎都是准塔留守荆州城外的兵马。这些兵马北逃之后,大概率会直接沿着北上的官道,经过荆门州,直接逃回襄阳。

  这个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军,都已经被朱慈和麾下的大军吓到心胆坠地,一个个狼狈而逃,压根不敢多在途中逗留一刻。

  而随着夜幕的降临,荆州和长江北岸各处的清剿行动,也暂时告一段落,成百上千的八旗军,绿营军溃兵逃入了周边废弃的荒村中,借着夜色的掩护,躲藏了起来。

  荆州城外的旷野上,围绕着明军和清军的几座大营,无数篝火被点燃。夜幕之下,地上宛如一片地上的星海,璀璨绚烂。

  此时,旷野上的大战已经完全结束,朱慈已经完全掌握战场,四野的这些篝火,主要是为了防止那些溃兵趁着夜色逃窜的。

  明军还派出了大量哨马和伏路军,同时在那些关键的地方,都设有一个局的战兵和一队骑兵,作为策应,可谓严密。

  这时候,朱慈自然不可能下令手下的将士们,冒险围剿,那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毕竟,这些荒村早已经废弃,村中完全没有任何补给,在寒冷的冬夜,清军溃兵根本不可能在里面待多久,甚至一夜过去,就有数百绿营兵主动投降了。

首节上一节134/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