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43节

  屯齐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围城强攻了那么久,大军第一次渡过护城河,他不想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不过,他也很清楚,若是想要炸塌土墙,单单是炮击还远远不够,必须用火药对墙根进行破坏,火炮轰击才能事半功倍。

  “王爷,城中的明军一定会派兵出来偷袭的,若是没有咱们的精锐甲兵抵近掩护,仅靠那些绿营军,还有边上的火枪兵和弓箭手,绝对是不够的。”屯齐紧接着又道。

  多铎听罢,点了点头,城内的明军虽然不是明帝的亲军,但作战意志十分顽强,而且有城墙的掩护和护城河相隔,他们极有可能会趁乱出击。

  “屯齐,你亲自去指挥,派甲兵在那些尼堪的侧后方掩护,给明军偷袭的机会。”

  相比起攻城,多铎其实更希望城中的明军出城袭扰,他已经放弃了通过猛烈打击,彻底瓦解守城明军士气的计划。

  到这个时候,他已经明白在明帝朱慈的统治下,曾经一触即溃,毫无战心的明军,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而就在屯齐领命出击不久,护城河外侧的清军阵地上,随即响起了一阵军号声,一辆辆盾车开始从面前架设好的壕桥过河,城墙上的明军在清军火枪火炮的打击下,也产生了不小的伤亡,打击能力大减。

  这些绿营军士兵推动的盾车,每一辆后面都跟着好几个督战的八旗甲兵,还有举着盾牌的精锐绿营兵,他们和盾车一起,负责掩护挖墙埋炸药的尖头木驴。

  盾车过后,十几辆尖头木驴也纷纷开始过河,这些尖头木驴制造精良,三角结构的顶棚上,还盖了好几张防火毡布,中间铺了一层隔热的湿土,下层为了防止土墙外侧壕沟的尖木,还做了特别的加固。

  在八旗甲兵的督战下,数百名绿营军士兵迅速冲出,将那些铺了木板的云梯推到壕沟中,十几辆尖头木驴紧接着再度启动,直接顶在了土墙边上。

  多铎经过了凤阳城之战,对于明军的城防和基本部署,可谓是了如指掌,此番更是早有准备。尖头木驴的三角顶棚下,挖墙根的绿营军士兵,迅速开始行动。

  荆州城因为在几年前遭到了张献忠的破坏,许多城墙段都是新修缮的,城基没有经过经年累月的挤压,根本算不上牢固,再加上当地土壤湿润,对清军的挖掘来说十分有利。

  守城的忠贞营将士也随即发动了反击,一块块石头从土墙上被扔下来,砸在尖头木驴的顶棚上,发出了“嘭嘭嘭”的响声。

  不过,多铎对此也同样早有准备,尖头木驴三角结构车顶用碗口厚的硬木专门加固过,对于这样的攻击根本不屑一顾,那些石块从车顶弹跳而出,堆积在了壕沟中。

  而车内,此时正在紧张挖墙的战兵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更加惊慌,但他们现在除了闷头加快挖掘速度,尽快埋设炸药之外,根本别无选择。

  土城底下,那些刚刚铺设的砖石并不难挖,但如果想要火药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就需要挖一个大洞,把炸药塞进去。

  忠贞营的将士们自然也没有坐以待毙,眼见石块对这些木车的打击无效,他们随即朝着壕沟中扔下了成堆的柴草,打算用火攻击退清军。

  多铎确实早有准备,但作为守城一方的忠贞营,始终占据着优势,他们有更多手段应对清军的攻城。这也是满清大军的将领们,随着强攻的持续,对于攻城的前景,信心逐渐丧失的原因。

  而护城河边上清军连忙操作火枪火炮发射掩护,但作用并不大,最终只是杀死了十几个忠贞营火枪手和弓箭手,稍稍延缓了忠贞营火攻的速度,其中六辆尖头木驴很快就被成堆的柴草完全覆盖。

  在清军火器攻击的间隙,土墙上的忠贞营士兵迅速往下倾倒了助燃的油料,紧接着又扔下了几个火把,“呼”的一声,壕沟中堆积成山的柴草,迅速燃烧成了一片火海。

  不仅如此,土墙上还呼呼扔出了数以百计的地雷弹,这些地雷弹在“砰砰”落地的同时,迅速炸开,将那些负责掩护的清军甲兵炸得惊慌失措,晕头转向。

  清军前锋推进到土墙下之后,到现在都还没有遭受猛烈的打击,那些原本精神紧绷甲兵大部分都松了口气,以为在这样的射击死角,火炮无法攻击他们,火枪和弓箭又无法有效攻击,十分安全。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忠贞营是在憋大招,地雷弹之后,荆州城东面,镇流门和公安门之间的土墙,好几个小门突然打开,里面同时冲出了成群的忠贞营战兵。

  清军的进攻虽然猛烈,但守城的忠贞营将士们并没有因此动摇,甚至还颇有斗志。他们相信一旦局势不对,岳阳城内的陛下,一定会领军前来救援。

  李过原本便身经百战,自然很清楚,要想击退清军的强攻,单单靠火攻是不够的,必须把这些掩护尖头木驴的盾车,还有躲在盾车后面的清军一起击退。

  否则,他就只能看着清军在壕沟中挖好坑洞,埋好炸药,然后引爆。只要清军还没有被击退,还在城下,终会找到办法,对付忠贞营的火攻。

  忠贞营的将士们很快便朝着进攻的清军杀去,护城河边上的清军在屯齐的指挥下,当即对着这些冲锋的明军就是一轮齐射,冲在前面的忠贞营将士瞬间倒下了几十人。

  在遭到了地雷弹袭击后,壕沟边上的清军此时已经乱成一团,如今又要面对明军的冲击,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反击。

  督战的八旗兵见此情景,只能是一面怒吼叫骂,一面挥刀砍杀那些停顿不前,甚至想要临阵脱逃的绿营兵。

  那些绿营兵在八旗甲兵的驱赶威胁下,只能踩着地上的尸体往两边冲去,但根本没有任何阵型可言,看起来就是一支乱军。

  土墙下,明清两支军队很快便冲杀到了一起,护城河和土墙壕沟之间的距离不过几十步,还有不少盾车阻拦,双方混战到一起之后,很快就发生了拥挤,不断交换着死亡。

  忠贞营的阵型相对完整,在充足的后勤补给下,装备和清军相比,不仅没了差距,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毕竟,李过派出来的,可都是百战老兵,他麾下的精锐。而此时作为清军攻城炮灰的绿营军,虽然许多也是精锐,但当前的局势下,根本不敌出城作战的忠贞营。

  与此同时,土墙垛口上不断冒出忠贞营火枪兵,弓箭手,也开始对着土墙下的清军,还有城外护城河边上的盾车一阵齐射,火力比刚刚任何时候都要猛烈。

  那些盾车的后方,则同样不停冒出清军的火枪兵,弓箭手,对土墙上冒头的明军做出反击,两边不停对射,不时有士兵被击中,发出惨叫声。

  至于土墙壕沟里面的那几辆尖头木驴,此时早已经被熊熊大火覆盖,虽然做了充分的防护,但大火烧了一会,躲在里面挖土的绿营军士兵,便忍受不住熏烤,冲了出来,直接变成了火人,根本来不及爬出壕沟,便惨叫着消失在了火海中。

  屯齐冒着明军流弹箭矢的威胁,来到了护城河旁的盾车阵线边上,这是荆州城守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击,他正在犹豫是否增兵支援。

  但随着清军前锋节节后退,屯齐不敢再犹豫,立马派出了增援的兵马,在盾车的掩护下通过壕桥,增援好不容易攻到了土墙下的前锋大军。

  在他的命令下,护城河边上的十几辆盾车迅速过河,每一辆盾车后都跟着几十个甲兵。但他们还没有全部冲过去,就被清军的溃兵挡住了。

  忠贞营的进攻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很快就将清军击退了,那些推着盾车来增援的清军,也很快在土墙上忠贞营火枪兵和弓箭手的攻击下败退,根本无法有效增援。

  这个时候,土墙下的熊熊大火还在不停燃烧,墙头不时射出箭矢,铅弹,许多没有躲在盾车后的清军,根本无处遁形,在箭矢流弹和忠贞营甲兵的攻击下,很快往壕桥退去。

  屯齐死死盯着眼前的战场,此时荆州城东面土墙,许多地方都已经被烈火熏黑,但墙根处的大火到现在还没熄灭,依旧在继续烧着,里面的士兵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

  而此时的土墙,以及土墙之后的荆州城墙上,人头涌动,他知道明军的守城兵力还十分充足。若是继续强攻,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个时候,在忠贞营甲兵的冲杀下,清军前锋和屯齐派出的援兵,死伤惨重,败局已定,很多士兵退无可退,惨叫着摔下了护城河。

  “鸣金收兵!”屯齐咬了咬牙,当即下令道。

  此令一处,清军的盾车阵线后,随即响起了一声金响,而护城河那边的清军则是加速了败退的过程,盾车后的清军火枪兵,弓箭手继续射击掩护,但效果不佳。

  见此情景,土墙上的忠贞营军官们大声呼喊着,原本躲在墙垛之后的士兵受到鼓舞,更加猛烈攻击,清军被忠贞营的优势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惨叫哀嚎声连绵不绝。

  城墙上轮番爆发了新的齐射,一排排火枪接连不断地喷出怒火,激战了那么久,早已经是散射,但溃败中的清军在这样的声响恐吓下,更加慌乱,不敢再战,甚至直接跳进了护城河,想要借此逃出生天,完完全全就是兵败如山倒。

  而这个时候,那些挖墙的尖头木驴中,随着火油从底部流入并引发大火,清军携带来的火药,随即被点燃,里面早已经被熏死热死绿营兵和木驴一起,在爆炸中被撕成了碎片。

  “轰,轰,轰!”

  土墙下爆发了好几声闷雷般的巨响,整个荆州城东面的大地瞬间震颤起来,被火药撕裂的碎石木片弹出,甚至飞越护城河,便是土墙的壕沟,也被炸塌了一部分。

  不过,因为爆炸发生在一丈多深的壕沟中,并没有波及其他地方,对于便是土墙的损害,也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震天撼地的爆炸声中,清军也彻底败退,而忠贞营的甲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将那些架起的壕桥推倒,将清军这一段时间的成果,迅速毁掉。

  多铎看到屯齐已经领兵撤退,又听到了土墙下传来的爆炸声,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但他还是当即挥手示意,身边的士兵挥动旗帜,炮兵阵地上,那三十多门蓄势待发的千斤重炮,很快便在军号声中启动。

  轰隆隆的火炮声再度响彻荆州城,白色浓烟弥漫的清军炮兵阵地上,炮声轮番响起,橘红色的火焰不断闪过,齐射了六次,才终于停下来,荆州城东面土墙的垛口再度受损,土黄色的烟尘伴随着大火过后的黑色浓烟,不断飘起。

  但这完全改变不了清军的强攻再次失败,损兵折将,壕桥还被一举毁掉的现实,清军的炮击刚刚停止,荆州城内,顿时爆发了一阵阵冲天的欢呼声。

  而这个时候,北面又奔来了一队塘马,其中几人背上还插着旗帜,全都直接朝着多尔衮的中军大营而去了。

  多铎看到这样这支塘马,心中立马产生了不安的预感难道是北面又传来了什么坏消息?

第179章 外战外行,内斗内行

  而屯齐也同样如此,他慌乱中看到这些从北面奔驰来的塘马,心中只觉得剧烈不安。这些日子以来,北面传来的坏消息实在太多了。

  但现在大军刚刚败退,他根本抽不出身来,只得压下心中的不安,继续部署前线的防御,而多铎也同样如此,他十分担心荆州城内的明军会趁乱出击。

  城内的统兵大将虽然是闯军余孽李过,但他们都很清楚,对方是听明帝指挥的,说不得明帝早就有所安排,若是他们没有防备,恐怕就得重蹈当初凤阳屡屡被夜袭的覆辙。

  朱慈现如今完全就是这些满洲亲贵们的梦魇,他们不愿意在岳州作战,一个个都想着北撤,很大程度就源于此。

  两人处理好前线的军务之后,立即回到了中军大帐,多尔衮已经将军中的一众将领几乎都召集了起来,脸上更是愁容满面。

  “明帝的水师已经打到天津了,不仅仅是天津,山海关,甚至是关外的三岔河口,也出现了明军水师,甚至还有一些尼堪造反,跟着明军水师逃了。”

  多尔衮眉头紧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又对着多铎说道:

  “明帝在山东,北直隶,甚至关外的部署,恐怕比咱们原本估计的,还要多得多。现在,阿济格已经将部分兵马调回了山东,他也准备亲自领兵撤回北直隶.”

  多铎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也不由得有些吃惊,他猜到了北面又传来了坏消息,也知道局势在不断恶化,但实在没想到,居然坏到了这个程度。

  “明帝居然藏着那么多兵马,难不成是从东南各省陆续调来的?”

  “这极有可能,否则明军不会等到现在才开始北上。”谭泰突然出声,难得赞同了多铎的意见,尼堪和屯齐等人听到,脸上直接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而且,明帝此番派遣北上袭扰的兵马,几乎都是水师,若非山东,北直隶的那些绿营军不堪一战,还怀有二心,明军绝对不可能如此猖獗。”

  “明帝在湖广各处,已经集中了近十万兵马,在赣北,淮北两地,也各部署有数万大军,按理来说,不可能还有其他兵马才是。”

  多尔衮收到北面传来的军情,虽然已经有些慌张,但最终还是稳了下来,他现在怀疑山东,北直隶的水师,只是明帝的疑兵之计,明军其实已经没有实力再进攻山东,北直隶,更不要说关外了。

  不过,如果他判断错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甚至会给济尔哈朗,豪格等人话柄,这对于他将来夺权,十分不利。

  到这个时候,多尔衮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战场上的判断只是辅助他做出选择的而已,并非主导。

  多铎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但对他来说,明帝朱慈往往就是这样,在所有人都毫无察觉的时候,突然间就变出了兵马来。

  “摄政王,明帝虽然集中了近十万大军在湖广,但真正的精锐不过数万,赣北又完全不在我大军的威胁之下,现在九江等地是不是真的有兵马留守,恐怕都很难说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多尔衮敏感的神经直接被多铎挑动起来,语气严肃问道。

  “南方原本就是人丁稠密,物产丰饶之地,明帝如今单单是在湖广,江西,江南,便集中了十几万大军,那其他各省,后续北上的勤王军,难不成只有水师?

  若是本王猜得不错,江南各地,就算不论淮北,此时至少也已经有三五万明军,北上袭扰的水师之所以只有几千兵马,无非就是前锋试探,不想暴露实力罢了。”

  多铎说罢,忽然摇了摇头,看着多尔衮苦笑道:

  “摄政王,你想想,明帝为什么想要隐藏实力,不就是想让摄政王误以为山东,北直隶的局势依旧可控?继续将重兵投入湖广?”

  此话一出,大帐之内登时便是一阵议论纷纷,那些原本听了多尔衮的分析和安抚,终于稳下心来,不闹着北撤的将领们,顿时又骚动了起来。

  多铎心里很清楚,若是想要让这些大将重视起北面的局势,怀疑多尔衮的决策,最关键的,就是明帝的实力。

  明帝若是将麾下的精锐兵马部署在淮北,准备北上,或者说此时北上的明军精锐兵马,超过三万,那军中的这些将领们,自然会支持重新调整湖广的军事政策,把山东,北直隶的明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多铎在经历了刚刚的攻城失利后,对于荆州城的坚固,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但他连荆州城最外围的第一堵土墙,都没能攻破,想要在两三个月内破城,恐怕根本不可能。

  当然,刚刚的那一战,原本对于多铎的信心打击并没有那么大,可听到北面传来的军情,特别是看到多尔衮等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后,他也不免受到了感染。

  但多铎是什么人啊?

  他攻不破荆州城,那就得找个绝好的理由,将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绕过去,最好是还能一箭双雕,最终打击到多尔衮的威望。

  在原本历史上,面对毫无战心的李自成,以及所谓的江北四镇时,多铎是神勇无敌的满清王爷,但现如今,在朱慈的面前,他只是个“外战外行,内斗内行”的败军之将。

  而多尔衮也不是好骗的,若是论起内斗,多铎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他稍稍一缓,想到对方刚刚败给了荆州城的守军,便立刻明白对方那些话背后的意思了。

  不过,他可不会和多铎一样,就这样直接自己上了,当即扭头看向了尼堪和屯齐,准备把两人也拉下水。

  “尼堪,屯齐,你们觉得呢?”

  尼堪和屯齐两人闻言,明显一惊,但相互对视了一眼之后,又立即先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明帝确实有可能趁着咱们兵力全部集中在湖广的机会,暗中调兵北上了,豫亲王说的没错,汉人的兵马恐怕远不止湖广,江西的这些,以往他们的勤王军也是数以十万计,而且都是陆陆续续赶来的。”

  尼堪小心翼翼回答道,这个时候,便是他这个没头脑,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而屯齐则是更加避重就轻。

  “尼堪贝勒所言极是,明帝十分阴险,豫亲王此前在江北,便中了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现在说不得他还会再对摄政王用一次。

  而且,就算明帝在山东,北直隶没有集中大军,其在湖广,也是设下了重重阻碍,甚至此时很有可能已经集中兵马在郧阳,正想方设法破坏咱们的粮道。”

  “山东,北直隶,河南等中原之地,乃是我的大清屏障和腹地,更是朝廷的粮仓,若是明军不断袭扰,坏了春耕,后果不堪设想。”谭泰此时也不合时宜出言道。

  毕竟,尼堪和屯齐虽然都说得没错,但也都没有说到战局的重点,他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一到这种需要担责的回答,尼堪和屯齐这两个多尔衮和多铎都需要争取的局外人,就开始支支吾吾起来了。

  他们好像回答了多尔衮的问题,但又好像没有回答,反正就是在打着太极,一句能落到实处,将来被人抓住把柄的话都没有。

  很明显,在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之前,他们都不打算就这样松口了。当然,在现在的局势下,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保。

  但谭泰更知道中原对于大清的重要性。

  对于已经入关的满清来说,一旦失去了中原,那不仅仅是湖广的战事难以为继,就是整个大清王朝,明年也将难以运行,北京更是会直接暴露在明军的攻击之下。

  而且,他需要在这个时候为多尔衮出头,否则将来多尔衮绝对不会继续保他。

首节上一节143/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