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好兄弟孙达就比较笨了,经常比别人慢半拍,甚至那五种最基本的鼓号都分不清,为此少说挨了快五十顿打。
陈涛抬头挺胸,手持铁尖扁担,赶紧用余光看向了周围,然后趁着赵正东和那个天杀的军法兵没检查到自己,迅速站好,一点也不敢松懈。
赵正东和那个军法兵一起巡查了一圈,并没有发现问题。前者满意的点了点头,后者看起来似乎有些不爽,这也就意味着他今天不能和往常一样打人了。
每天挥舞着棒子打人的习惯他已经保持了一个多月,现在那是一天不打就憋得慌,每次一看到有人犯错误,他就兴奋得不行。
“绑好缠腿,背上包,开始负重跑步,绕军营八圈。”赵正东随即大喊着下令道。
旗队的一众士兵听到命令,纷纷面露难色,但又都不敢抱怨,否则等着他们的,便又是一顿军棍。
如今这些新兵什么都不怕,就是怕军棍,疼还不要紧,重要的是打完之后也不受重伤,还不能休息,得忍痛接着练。
不过,这正是朱慈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军纪,这样的军队。
只有这样,战场之上,这些士兵才不会敢畏惧退怯。
感谢书友“啊小娘子别跑啊”的打赏。
第59章 作秀献媚
“新浦口大营”的营地以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校场为中心,北面两排房屋,全都是大营的库房,东面是士兵营房,西面是军营工坊和火枪训练场,南面则是士兵食堂。
大营南北各有一个大门,两侧都设置有望塔楼和箭塔,外围是两重拒马和一条壕沟,中间有一扇厚木门,里面还有一重拒马,可谓是“戒备森严”。
此时,军营的校场上,赵正东带着麾下的士兵,跟着整个大营的队伍朝军营外跑去。
陈涛悄悄看了一眼孙达,确定对方终于分清了左右脚之后,心中不免觉得有些欣慰,这小子应该不用挨军棍了。
不过,他并不敢多看,生怕自己因此乱了脚步,要是被那个天杀的军法兵看到,恐怕就轮到他被打一顿了。
全营近三千名士兵,前前后后五十四个旗队组成的方形正在慢慢加快速度,一个接着一个在环形跑道上排成了一条宽大的长龙。
只是,队伍刚刚跑起来,前方的旗手就忽然打出了停下的旗语,各个旗队的旗队长当即大喝着麾下士兵减速停下。
众人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并无人发声喧哗,这些新兵们听到命令的第一反应是执行,而不是质疑,这是几十顿军棍和训斥练就的。
很快,停下来的赵正东就看到了朱慈身披鎏金铠甲,在一群全副武装的骑兵簇拥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跑道外侧缓缓往军营东面的营官署房而去,跑道上登时响起了山呼海喊的欢呼声。
这可是朱慈一手组建的军队,他的威望极高,军中上上下下都是可以为他效死的人!
等到朱慈策马掠过,方阵随即重启,这些受了两个多月训练,虽然还谈不上训练有素,但早就已经十分熟练队列阵型的新兵们,正式开始跑操。
陈涛在重新开跑之前,又看了一眼孙达,确定对方依旧能分清左右之后,他才真的放心。相较而言,古德富就机灵得多了,刚刚明明迈错了脚,但借着停下的机会,立刻纠正了回来。
很快,全营将士都跑到了军营外,开始在外面早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上,环绕着军营跑操。
朱慈此时已经登上了军营大门的望塔楼,开始观摩这些士兵的训练,若是慢跑都能保持阵型,那就说明训练基本到位了。
他原本计划检阅郑鸿逵从福建带来的水师,顺便收买人心的,却没想到郑芝龙居然阳奉阴违,让郑鸿逵领着一支由百余艘小型战船组成的水师来应付了事。
不仅如此,朱慈要求随船携带的火器,郑鸿逵也支支吾吾,根本解释不清楚。
郑鸿逵原本是想按照郑芝龙的意思,搪塞过去的,但没想到大明的新皇,如此强势,完全不给他蒙混过关的机会。
于是乎,朱慈直接取消了原本的水师检阅计划,并责令郑森回福建,亲自处理此事,同时让李邦华速调广东水师,将采购的火枪火炮,还有澳门的雇佣兵转运到南直隶。
而他此前还打算从内帑中拿出三万两银子犒劳郑家水师的,现在也完全省了下来,倒是郑芝龙的跋扈,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毕竟,松锦大战后,郑芝龙虽然没有听调,但至少还往登州送了一批火器。而现在,除了这支应付了事的水师之外,朱慈连一支斑鸠脚铳都没看到。
不过,好在殿前军的表现没让他失望,从江浦登岸之后,沿途所见的一切,都让他十分满意,不仅仅是殿前军的军容,周围的新村堡,也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军营的周围,是分给随军家属们的田地,方圆十几里范围内,一座座新建的村屯,正拔地而起。
此时,军中所有拖家带口的士兵,全都分到了田地。相对应,朱慈也承诺了军中的单身汉日后若是娶妻生子的,也会分到田地,作为家口的安置。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土地是最为珍贵的资产,一个完整的军队体系,光靠信念可不行,若是不解决他们战死或者退伍的问题,同样会影响士兵战斗的决心。
不过,这些土地刚刚平整,前几年大疫之后,逐渐荒废破败的水利沟渠,此时还没来得及修缮,至于耕种所需的农具,种子和耕牛,户部更是还在筹备。
高弘图虽然为人清廉公正,但能力远不如李邦华,而南京户部也实在靠不住,不少官员都指望着下拨钱粮的环节来捞油水,朱慈并不信任他们,只能是以此事涉及军队为由,让李邦华派人盯着。
随着南直隶各州府城池的修缮,屯田工作,军营和兵器局建设展开,特别是为了应对白银荒,朱慈延续了崇祯后期的实物税,使得南京朝廷的税收体制依旧十分复杂,这就给了那些官员可乘之机。
但朱慈已经没有时间和他们周旋了,还有小半年,清廷便会发动西征,而“顺清大战”一旦结束,多铎便会在三个月时间内,挥师南下。
他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备战,而想要加快备战的速度,他的眼睛里面,就得揉的进沙子,容忍部分江南的官绅士大夫们,继续醉生梦死。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贪腐和拖延之外,朱慈并没有展开大范围的清查,户部官员们采购的种子,农具和耕牛,这些新建的村堡,也一一接受了。
反正,这些荒地第一年复垦,朱慈也不指望能种出什么来,就当作是肥田好了。但是战后,他必然是要借此发难,把一批官员清理干净的,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而趁着此时是农闲,村堡里的学堂还没建起来,朱慈则把那些刚刚住进村堡的女人和孩子都安排到了军营附属的工坊里面,帮着做军服被褥和给工坊里的工匠打下手。
他本来还应该招揽一些从北方南下的流民,继续扩充军营外围的屯堡,同时训练农兵,为下一阶段扩军预备的。
但南京朝廷窘迫的财政情况使得他缺少相应的安置钱粮,这一农战结合,粮食在体系内基本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预备兵体系,如今只能暂时推迟。
“平时也是这么练的吗?”朱慈看了好一会,眉头微微皱起,突然出言问道。
常登贵看着底下跑操的阵型逐渐变得混乱,还有不少士兵因为体力不支,开始掉队,然后被军法兵一顿军棍赶着跑的状况,心中不由得一紧,但还是立马回答道:
“是,陛下!”
朱慈看着底下跑了五圈,已经渐渐体力不支的士兵,又听到常登贵这样的话,脸色直接就阴沉了下来:
“把赵观虎叫上来,朕倒要听听,他手下到底是什么天兵天将,又打算绕着这偌大的军营跑多少圈?”
如此罔顾士兵实际和军队合理训练的作秀献媚,朱慈绝不允许出现在自己的军队中。
第60章 歪风邪气
军营外的平地上,随着跑操的继续,大部分士兵的体力都已经透支,越来越多人掉队,便是那些跟着跑的军法兵,也都差不多累得没力气打人了。
赵正东勉强维持着队伍,但此时也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如果不是他体力比一般人强,现在恐怕也已经掉队了。
要知道,他作为军官,一边跑一边喊号,还得不时约束掉队的士兵,远比队伍里的普通士兵要累得多。
“狗日的,跑那么多圈!”赵正东一时气急,心中忍不住怨骂起了下达命令的营官赵观虎,他们平时可不是这么训练的。
不过,他也只是敢在心里骂一句而已,军中的命令一旦下达,他作为基层军官,便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陈涛此时也已经掉队,他小心地注意着周围的军法兵,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有人看到他,特别是跟着他这个旗队的军法兵毛青。
那家伙原本就脾气暴,一天不打人,就浑身不自在,总说自己领了陛下的月饷,不能辜负皇恩,吃白食不干活!
陈涛悄悄放缓脚步,让自己混在了同样掉队其他士兵群中,这会使得他更有安全感。
很快,他就看到了毛青,那家伙正赶着另外两个掉队的士兵追上队伍,然后居然盯上了前面刚刚掉队,落单一人的古德富。
陈涛心中暗暗吃惊,居然连古德富都掉队了,这家伙平时训练可是很拼命的,体力也很强悍,一直都是大伙追赶的对象。
毛青看到古德富的背影,似乎也有些吃惊,他同样没想到连对方都掉队了,但回过神来之后,还是毫不犹豫地提着军棍跑了过去。
只是,跑了那么多圈,他也已经累的够呛,根本追不上刚刚掉队,依旧还在坚持追上原本队伍的古德富。
这个时候,“新浦口大营”军营外围,密密麻麻的,已经有数百人掉队,原本整齐的跑操方阵,早就乱成了一团,甚至连营官赵观虎紧急发出的军令,都没能迅速传达。
朱慈看着底下发生的一切,心中的怒意早已经压制不住,常登贵和赵观虎两人跪在他的面前,根本不敢说话,赵观虎的身体甚至已经发抖了。
随着军中的大鼓敲响,听到了代表着停止行动,原地待命的鼓声之后,天武左营的近三千将士,才终于都停了下来。
“赵观虎,你对自己手下的兵,就那么有自信吗?”朱慈眉头一横,厉声问道:“平时也是这么练兵的吗?还是朕来了,做给朕看的?”
“陛下,是臣没有处理妥当,让天武左营的将士们受苦了!”
常登贵赶紧主动担起了责任,他是殿前军的总兵官,赵观虎更是他的老部下,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这种时候,他是绝对不能装聋作哑的。
要知道,昨日福建水师的事情,他作为军中高层,可是清楚的,如今要是殿前军也出了问题,陛下一定会动怒,甚至可能因此杀人。
“没让你说话。”朱慈直接摆手制止了常登贵,对着赵观虎又道:“你来回答朕,平时那些士兵,也是这样训练的吗?”
“不,不是.”赵观虎颤着声回答道。
他在知道了福建水师的事情之后,便想着让手下的将士出一出风头,想要以此得到朱慈的赏识。于是一拍脑袋,就下令让全营将士绕着军营跑操,还要求一次性跑八圈。
要知道,“新浦口大营”可不小,绕一圈已经接近五里了,一次性跑八圈,还要求士兵负重,便是铁军,也得累垮。
“难道这是全营第一次,近三千人绕着军营跑?”朱慈眉头紧皱,若是如此,那赵观虎他就必须要严惩了。
“是”赵观虎心一横,不得不承认道。
他心中此时后悔不已,原本是想着搞一个大动作,让登基之后,第一次领着一众将官来检阅的皇帝陛下惊艳于自己练兵的本事,好借此得到赏识,平步青云,却没想到弄巧成拙,犯下了大错。
要知道,当初他还在京营的时候,先帝看到那些勋贵大臣让大军摆出来的阵势,都会赞不绝口。
朱慈听罢,深深吸了一口气,常登贵和手下的另外几个殿前军的正副营官见状,赶紧开口为赵观虎说话。林昌峰原本也想说什么的,但看到朱慈的脸色,话到嘴边,又直接咽了回去。
他现在也看出了赵观虎的心思,既然为了一己私利,乱搞一通,完全不顾实际,弄虚作假,触到了陛下的逆鳞,就该受到责罚。
不然,今后朝廷内外,岂不都是为了讨好陛下,粉饰政绩,甚至是捏造军功的人?
“常登贵,这件事情,你事先知道吗?”
朱慈没有听他们的求情,殿前军的将士不是让将领这么折腾的。最重要的是,这完全和他来检阅大军的目的相悖,根本就是赵观虎作秀献媚的面子工程。
要知道,崇祯当初检阅京营的时候,便是被这些假把式骗了,以为北京城的守军还有强悍的战力。朱慈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官场上的歪风邪气苗头只要一冒出,他就必须掐断。
不仅如此,他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背后,暴露出的殿前军管理决策体制不完善,居然让这样的军令下达执行了。
而现在朱慈最关心的,就是常登贵知不知道这件事,毕竟他是临时改变了行程的。
“若是事先知道,便说知道,不知道便说不知道,不要想着为下属辩解。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臣不知!”常登贵听到朱慈的话,当即回答道。
他不是分不清楚局势的人,听到这话,便已经知道问题的严重了。他是京营出身的,自然已经猜到了赵观虎是想学着以前京营的勋贵献媚,结果弄成现在这副模样,确实该严惩。
“那朕就明白了!”朱慈点了点头,然后扫了一圈面前的诸将,喝问道:
“你们其他人,可是也有类似的想法?也觉得朕喜欢看这些虚的东西,以为朕那么好糊弄?”
“臣等不敢!”一众将领齐齐跪下,连声道。
若是赵观虎这次成了,他们恐怕也会连夜派人回到各自军营,谋划一场别出心裁,甚至惊天动地的表演。
“摆一摆仪仗,做做样子,便想哄骗朕,当朕不知兵么?“朱慈看着面前这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们,厉声喝道:
“今日之事,必须彻查,天武左营的千总及以上的大小将官,全都召到朕的面前,谁参与了谋划此事,朕要亲自查清楚。如此歪风邪气,朕要亲自扑灭!”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
第61章 治本之策
朱慈亲自坐镇审讯,天武左营包括正副营官,各正副千总,军务司,后勤司主官,甚至还有个别把总在内的大小十几个军官将领,全都被召集了起来。
这些便是天武左营军中,真正具有决策权力,并参与到了这次朱慈检阅大军过程中,作秀献媚的军官了。
殿前军各营并没有文官监军,朱慈在军中成立了军务司,后勤司,专门负责士兵招募,训练和生活等方面事务的具体管理,同时也剥夺了军官发饷的权力,直接杜绝了军官层面的大部分贪腐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近现代军队的后勤联仓管理制度,此时军队作战的装备要求和管理难度,还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系统。
而在没有相应人才储备的情况下,想要靠大明贪污成风的旧官僚或者是那些目不识丁的纤夫管理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所以,朱慈只是参考了后世军队管理体制的冰山一角,对在大明军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殿前军进行了一些改良,便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毕竟,短期内,殿前军只是在江北内线作战,即便是此后大军在南直隶,江西,湖广,四川等地调动,也能依靠长江水系,实现依靠大明在各地的官僚体系,实现迅速机动和后勤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