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89节

第125章 君威

  王允成看着马进忠呼呼往前的雄壮背影,一时惊诧,直接脱口而出道:

  “老马,老马啊,等等我,我还没跟上呢!”

  但这个时候,马进忠哪里还顾得上他,就好像完全没听到似的,头也不回继续往前冲去。金声桓,徐勇,李国英,左梦庚等人,也纷纷一拥而上。

  不过,马进忠反应再快,冲的再猛,也不敢直接冲到何腾蛟的前面,天子圣驾就在眼前,他根本不敢放肆。

  大明的文武之别,早就印在了所有人的脑子里面,马进忠私底下再出言不逊,也不敢在台面上做出非分之举。

  而一众文臣武将们又是一番等候,朱慈所乘的龙舟,还是没有靠岸,但此时不管是文官那边,那是武将这边,都是恭恭敬敬,鸦雀无声,无人再敢喧哗。

  很快,周世显和林昌福两人便带着锦衣卫和御营从率先停靠的战船上岸,何腾蛟当即上前,听候吩咐。

  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自然没有那么简单就能上船面圣,朱慈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召见他们,该走的流程,以及面圣觐见前的种种琐事,还需要再好好折腾一番。

  朱慈登基之后,由于局势紧迫,各地告急不断,何腾蛟和他们的幕僚们,都没有前往南京面圣就直接走马上任了,也没有真正见识过朱慈的手段,更没有一同在凤阳坚守,君臣同生共死。

  换言之,当朝天子在他们的心中,其实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童形象,他们心中自然是少了些敬畏的。

  而朱慈正是要通过区分君臣身份的面圣礼仪,以臣就君的觐见过程,首先在九江这个客场,在龙舟之上,占据主场优势。

  朱慈并不怀疑何腾蛟的忠心,但他必须要让何腾蛟明白,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哪里,何腾蛟虽然对大明忠心耿耿,但也有野心,喜好争权夺利,朱慈最担心的是永无止境的内斗。

  明代党争经过嘉靖,隆庆两朝的演绎,从万历朝开始,长年累月形成的官场积弊,俨然已成为一种官场风气。各派朋党在强大的集团利益和派系思想驱使之下,无数政治纷争与权力争夺,在整个明末的政局中从未间断。

  而这样的政治斗争,以及内阁作为朝廷名义上的中枢,实际并没有合法的职权,加上皇权体制下,帝王在整个体系中的巨大权力,都进一步激化了党争,使得大明的军政体系,以及内外战略,既难以坚持,又十分容易出现错误。

  等到周世显和林昌福联合何腾蛟等一众文臣武将,在岸上基本准备妥当之后,朱慈所乘的龙舟,才终于缓缓靠岸了。

  而面对此时俨然依旧是水上行宫的龙舟,何腾蛟一众人,也纷纷按照觐见的礼仪规矩,陆续上船,到甲板上等候。

  何腾蛟,袁继咸此时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从清晨一直站在岸边,折腾到现在,水米未进,身子都已经有点虚。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敢表现出任何不适,依旧强撑着上船,毕恭毕敬地等候召见。

  朱慈对这些情况自然是清楚的,而从在龙舟这个对何腾蛟等人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到故意拖延时间,让他们在岸边等着,一直到午时后才靠岸,以及龙舟上这些披坚执锐,威风凛凛的御营侍卫,都是整个计划的其中一环。

  不过,等到这些自诩为大明功臣的文臣武将们悉数上船之后,朱慈也没有再继续端着了。否则,他在这些文臣口中,就得是刻薄,乖张,甚至昏庸的形象了。

  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朱慈并没有单独召见何腾蛟,袁继咸等人,而是将傅上瑞,严起恒,章旷,以及马进忠,左梦庚,金声桓,徐勇,李国英这些武将,也一起召进去了。

  何腾蛟听到召见的时候,脸上满是惊诧,居然一时失神怔住了。纵使为官多年,城府深厚,但他脸上此时的失落神情,根本藏不住。

  他原本满怀期待,独自接受召见,在朱慈面前,先将许多事情定性的,即便是袁继咸也跟着进去,那也是自己的人。

  可现在,陛下不仅召见了其他文臣,还要把那些丘八,也一起召了进去,这不仅是很多话不好说的问题,而是说明他在朱慈那里的地位,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不过,何腾蛟还是很快就收敛了神情,只是一前一后,从惊诧意外到恢复平静,全都被众人看在了眼里,颇为狼狈。

  但傅上瑞,严起恒,章旷等人却是暗暗窃喜,马进忠,金声桓,徐勇,李国英几人,更是喜出望外,倒是左梦庚,神色看起来也有些复杂。

  一众文武大臣在两边披坚执锐的侍卫注视下,小心翼翼,鱼贯进入龙舟舵楼,觐见当朝天子,全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而这个时候,心中最为紧张,反而不是那些私底下也颇为忌讳君臣之别的文臣,而刚刚口无遮拦的武将们,他们心里要害怕得多。

  一番万岁呼喊,君臣之间的礼仪程序完成之后,朱慈千里跋涉而来,终于见到了驻守在赣北的臣子们,而何腾蛟等人,也终于得以面圣,心心念念的天子,如今就在他们的面前。

  朱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如同就在宫里一般,直接开始了考察奏辩,不时将锦衣卫传回的密报和官员们相互间的弹劾奏章说出,惊醒面前的臣子们,然后才是肯定何腾蛟等大臣的功劳,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何腾蛟这个督师,内阁大臣,也都战战兢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在赣北打出的实际战绩和上报的战果之间,还有“南康之战”的实际情况,都有着不少“秘密”。

  毕竟,这世道,谁都不经查,真要是查起来,谁都是漏洞百出。而朱慈又凭着锦衣卫探查到的情报,不断释放自己掌握全局的烟雾弹,换谁来都心慌啊!

  不过,朱慈并没有继续这些玩弄心里的把戏,他见面前的大臣们,都已经被成功唬住了,当即正色道:

  “左良玉对大明是有功的,自三年复官以来,先是在永平与清军苦战,而后又到辽镇拒敌,为朝廷征战中原,屡战闯军,屡败西军,期间虽有败绩,但终究是功大于过。”

  左梦庚完全没想到朱慈问询完何腾蛟,袁继咸之后,会立刻给自己老爹定论,尽管早有准备,但一时间根本没反应过来。

  而朱慈不等其他人说什么,随即又道:

  “这是大明难得的良将,父皇在位之时,便颇为赏识,虽然常常有骄横自恣,拥兵自重的传闻,但朕知道,这一定有隐情,有苦衷,那些年大明内忧外患,能拒敌平乱,已是不易。

  如今,左良玉又为朕挡住了阿济格,朕定会履行此前的承诺,保左家子孙的富贵。左梦庚,从今以后,你就跟在朕身边,等朕回南京的时候,你带着兵马随着一起,京营正缺兵将。”

  “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定在战场为陛下杀敌,保卫大明江山社稷!”左梦庚当即跪地道,这可是要把他调入南京京营,委以重任的意思。

  与此同时,马进忠,金声桓,徐勇,李国英等人,也都长长松了口气,原本悬着的心,瞬间放了下来。

  他们都听出来了,这明着是给左良玉生前的是非功过定调,实际上安抚的是他们这些旧部,一个死人算得了什么,他们才是陛下当前真正要顾及的。

  不过,这就是他们太看得上自己了,朱慈自然有这个意思,但也是为了给左良玉盖棺定论,特别是这个时空的左良玉,最终没有干出“清君侧”的闹剧来。

  左良玉这个崇祯一朝,最终几乎公然抗命的大将,固然有着他的问题,但随着他一死,许多问题就都不重要了。

  而且,左良玉到后面,是真的看明白了,他此后的种种行为,无非就是想着如何不被崇祯像其他大臣一样,抓去杀了,以及如何保存实力,如何活下去了。

  但大明的体制就摆在那里,李自成和张献忠,罗汝才的日渐强大,也使得他实际上危机重重,纵使多次击败张献忠,为大明夺回了丧失的无数州府,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朱仙镇一战,李自成还是打得他元气大伤,核心的精锐甲兵损失惨重,只能依靠招揽农民军和败兵扩充势力。

  这些都导致了他到最后即使成为了大明关内的最大军阀,依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左良玉到死,也没真的透露过一点想投降清军的意思。

  在大明的体制下,任何武将想要造反,都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无论是马进忠,金声桓,还是刘泽清,高杰等人,都从来没有过这种念头。

  他们心里想的,无非就是扩充实力,增强兵马,在保命的同时,多抢点钱粮,多贪污些军饷而已。明末的军头们,其实也就这点志气了。

  朱慈看明白了这一层之后,对付这些军头,便也就有了方略,他太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需要重建君臣之间的信任。

  而后,朱慈又让左梦庚这个当时的一军统帅,详细汇报了“南康之战”的斩获,尤其是实际砍下的鞑子首级。

  其他的东西,可以吹嘘,但是这些鞑子首级,大明可是有严苛手续和标准的,想要造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左梦庚一边禀报,复述当时的军情战况,朱慈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不时闻讯几句,每一次都直击要害,使得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这几个当时隔岸观火,不动如山的家伙,又是一身冷汗。

  等到左梦庚基本说完之后,朱慈才缓缓开口道:

  “这一仗打得好,朕在江北斩杀了八九千鞑子,也没能杀几个鞑子的将领,你们一战,便干掉了卓布泰,还差点将鞑子那个所谓的巴图鲁,也一并擒住,着实是大功。”

  一众武将听到朱慈自诩杀了八九千鞑子,心中都暗暗偷笑,根本不相信,倒是那些不知兵的文臣,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觉得少了。

  他们不仅不知兵,没有最基本的军事常识,而且还迷之自信,甚至对于自己编造夸大的军报,深信不疑,还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军队正气净心,拥有美好的德行,便能战胜清军。

  “不过.”朱慈话锋一转,随即又道:

  “两万大军,又是伏击,又在水师的协助之下,困不住一千五百清军,最终也仅仅斩获了一千余八旗马甲,金声桓部还损失惨重,这个战绩可不算好看。”

  金声桓闻言,完全不像另外几人那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抓住机会,当即挺身出言道:

  “陛下,南康一战,若非左帅经验不足,部署失当,清军几乎没有受到牵制,直奔臣麾下的兵马而来,臣麾下的兵将,也绝对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陛下.”

  左梦庚闻言,当即出列,就想要狡辩,但直接被朱慈抬手制止了,他看到朱慈狠厉的眼神,完全不敢继续说下去。

  “继续说下去!”朱慈对着金声桓道。

  金声桓闻言,十分得意,他知道何腾蛟为首的那些文官们,也全都在看戏,此时底气十足,又继续道:

  “陛下明鉴,臣如今旧事重提,其实不是想怪罪任何人。只是臣麾下的将士,都有妻儿父母,他们的抚恤迟迟未发,军中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臣只是想为他们讨一口饭吃。

  这次阵斩千余鞑子,几乎都是他们的功劳,若非有他们舍命挡住清军,迫使清军仓惶突围,平原野地之上,恐怕再多兵马,也难以击败那些八旗精锐。”

  此话一出,左梦庚就完全没话说了,金声桓以抚恤为名,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这使得他在阴阳了左梦庚一番之后,完全不用担心被质问别有用心,同时还达到了在朱慈面前表现一番的目的。

  何腾蛟听了,心中顿时生出了别的心思,他虽然被手下说动了,想要扶持左梦庚,但如果金声桓听话,他其实更倾向于对方。

  如今的局势,他更需要一个又听话,又会打仗的武将,为他今后反击清军,凭借军功压过李邦华,添砖加瓦。

  朱慈知道金声桓是有野心的,否则也不会像如今这般,不惜直接得罪左梦庚,也要在他面前表现自己。

  而且,这个人能打仗,虽然算不上顶尖的将帅之才,可李国英在左良玉麾下时,也表现平平,但投降清军之后,那可是军政能手。

  说到底,很多时候能不能打,还得看对手是谁,更得看所在的体系,有没有提供这个舞台的条件。

  随着金声桓说完,马进忠,徐勇,李国英等人,也纷纷出言,一方面是为自己辩解,撇清责任,了一方面也是要学金声桓,在朱慈面前表现自己。

  他们全都有加官进爵的想法,自然都不甘落后,有了金声桓主动出击带来的压力之后,不用朱慈恩威并施,就一个个争相表现自己的忠心和功劳了。

  朱慈自然不信他们的忠心,他现在只是凭借大明正统皇帝的惯有权威,唬住了他们,但真的想要他们都心服口服,还得拿出实际的东西来。

  “战后的抚恤,朕绝对不会少了将士们的,钱粮赏赐,也一点都不会少,便是兵马补充,甲胄军备,朝廷也都会逐步拨付。”

  朱慈一边环视面前的诸臣诸将,一边缓缓道:

  “不过,这一次朕来,除了护驾的大军和赏赐诸军将士的金银珠宝之外,还运了一大船鞑子的首级。

  南康之战虽然取胜,但斩获还是不足,朕这次运两千鞑子首级,还有许多缴获的八旗军旗帜过来,也能再鼓舞一番士气。这里面,还有一面甲喇旗,到时候插在九江城头,鞑子再来攻城,必定会被激怒。”

  此话一出,下面的一众文臣武将,个个面露惊色,对于这个消息,似乎都不敢相信。若是朱慈一次就运了两千鞑子首级来,那说明他声称的斩杀八九千鞑子,便极有可能是真的。

  “两千首级”这四个字,一时间在马进忠等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浪,几人面面相觑,眼神飘忽,他们既不敢相信,但又不敢不相信。

  若是当朝天子真的有这个实力,他们可不敢再有任何嚣张跋扈之举,这些人都还没有左良玉的胆子,只不过是跃跃欲试而已。

  而不止是他们,何腾蛟其实心里也十分惊讶,如果这是真的,那江北大战的大半年间,斩杀两万余清军的消息,也应该是真的,这可是赣北战果的十倍。

  朱慈看着众人的神情,知道自己特地将这两千硝化的首级运来,是正确的选择。他就是要秀一秀肌肉,让他们看看殿前军和京营的实力,彻底断了这些武将们跋扈的心。

  在确定当朝天子绝非浪得虚名之后,这一众武将,也顿时更有臣子的模样了,争着对着朱慈奉承起来,一个比一个谄媚。

  而朱慈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施恩,左梦庚和金声桓自不用说,徐勇善守,而且一旦确定要跟谁,便十分忠心头铁,这样的人他是必须收服的。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都处于战略防御,局部反攻的状态,徐勇这样在此前的多次大战在,就表现优异的守城人才,至关重要。

  这一次,阿济格没有老老实实攻城,他的实力还没有得到体现,徐勇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此番得到朱慈欣赏,激动得不行。

  李国英也同样如此,他和徐勇都是最早接受朝廷招揽,脱离左良玉的,但在此前的大战中立功不多,没想到都得到了陛下的青睐,心中早已经暗暗下了报效之心。

  他的军政才华高于左良玉麾下的大部分将领,和徐勇这样善守的将领结合,镇守一方不成问题,朱慈打算继续重用他,此时自然要表现出态度。

  不过,马进忠就比较尴尬了,朱慈对于这个实力最强,拥有数百骑兵的将领,自然是要拉拢的,但这样“转进如风”的大将,敌后打治安战可以,要是阵前,不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实在不放心。

  而马进忠见状,当即就急了,他刚刚可是冲在了第一个,怎么现在快排到最后了,一时间心中焦急万分,最终忍耐不住,直接出列表忠心道:

  “陛下,我老马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无论陛下如何调遣,都绝对不会有任何违逆。就算,就算陛下要了老马的那一千骑兵,老马也眼睛不眨一下。”

  朱慈故意将他晾在最后,此时看着马进忠焦急的样子,心中不由得暗笑,但他自然不信对方的话,随即笑着道:

  “好,马总兵的赤胆忠心,朕今日算是看到了,就这么说定了,朕现在正缺骑兵!”

  马进忠听了,顿时一愣,心中后悔不已,他就是表一表忠心而已啊!

第126章 根本利益冲突

  马进忠很快便收敛起了惊诧的情绪,一脸毅然,真的就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但他实际上已经后悔不已,刚刚确实是话说过头了,没想到陛下居然是这样的人,真的直接开口应了下来。

  “哈哈哈”

  朱慈看到马进忠脸上变幻的神情,直接大笑了出来,他又不是恶霸混混,自然不会毫无风度,真的借此吞下马进忠的兵马。

  “骑兵要维护,钱粮甲胄豆料,一样都少不了,养一个骑兵所费的军饷,足以养四五个战兵,即便是最精锐的甲兵,也能养两三个。

  赣北拱卫江南,一千骑兵是远远不够的,朝廷自然要拨付钱粮,壮大骑兵,朕已经传旨给王应熊,让他设法从川贵滇购置川马,藏马,届时定优先给马总兵补充。

  王允成,朕听说你号称‘铁骑王’,邓总兵官去世后,便一直在左良玉麾下,多次击败乱贼。赣北需要一个铁骑营,到时钱粮战马都交付了,这支骑兵你可要协助马总兵带好,将来在战场上,堂而皇之打败鞑子的骑兵。”

首节上一节89/340下一节尾节目录